天津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5年6月,原址在北郊区北仓镇三义村,1971年迁址至南开区水上公园。2005年清明期间,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选址重建新的市陵园,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筹备与建设,于2006年4月10日落成并正式启用对外开放。
新建市陵园坐落在北辰区铁东北路5998号,占地面积87亩,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主要纪念性建筑物包括:32.64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约7000平方米的烈士纪念馆、烈士骨灰馆、纪念广场和18000平方米的纪念平台。广场东侧建有天津战役无名烈士墓区、建国后天津英烈纪念园区、天津公安英烈墙;广场西侧建有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园区、花岗暴动纪念园区、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原址纪念亭。园内绿化面积28500平方米,纪念馆北侧堆筑占地10000平方米的假山景观。园内风格古朴庄重、气势恢宏、假山掩映、翠柏长青。
天津市烈士陵园现对外开放的有三个纪念馆,分别为:革命烈士纪念馆、建国后纪念馆、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天津市烈士陵园共安葬烈士骨灰6924具:其中包括天津战役烈士骨灰4189具(天津战役无名烈士墓安葬2994具、天津战役烈士骨灰馆安放1195具)、建国后烈士骨灰421具、在日殉难烈士•劳工骨灰2314盒。
天津市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分为三层,现展出《丰碑永驻—天津战役革命烈士事迹》展览。展馆序厅设有长20米、高45米,由135个人物组成的主题为《海河祭》的大型铸铜高浮雕墙,它采用时空转换的艺术手法,以镂空的海河为背景、以著名的天津战役为主导,浓缩了津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斗争画面,突出展现了自鸦片战争至建国后期间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及著名的英烈人物。展览共分为鏖战津门、浩气长存、继往开来三个部分,分别展示介绍天津战役的历史背景、战役史实和英烈事迹,以及天津人民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天津市烈士陵园建国后纪念馆总建筑面积为1352平方米,2006年4月10月建成,2010年10月对外开放。
展馆分为一、二两层:一层为骨灰馆,安放着自建国以来在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抗击非典以及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见义勇为而英勇牺牲的烈士骨灰421具,同时安放着1195具天津战役牺牲烈士的骨灰;二层为展馆,现展出《雄魂永铸》主题展览,内容分为八个部分: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吉鸿昌、登高英雄杨连第、公安干警、对越反击战、抗击“非典”、见义勇为及部分建国后期和社会各个领域中所涌现出的烈士事迹。
天津市烈士陵园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始建于1955年6月,坐落在现北辰区北仓镇三义村,1971年迁至水上公园。1975年8月在水上公园天津市烈士陵园内重建抗日殉难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为237平方米。园内建有抗日殉难烈士名录墙一座,上面镌刻着遍及日本各地135个作业所(35家企业)殉难的6830名中国劳工名录。除此以外还建有抗日殉难烈士雕塑一座,是由旅日华侨中日友好促进会出资60万元兴建(包括展览)。2005年清明,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选址重建天津市烈士陵园。新建市烈士陵园位于铁东北路与外环线交口处,占地近100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建筑面积1352平方米。展馆分为一、二两层:一层设有骨灰室,存放在日殉难烈士劳工骨灰2314盒;二层为展馆,现展出《东瀛血泪—纪念中国在日殉难烈士•劳工》展览。此展览大纲首次由中日双方合作编写。为完成编写工作,自2005年1月至今,日本友好人士、旅日华侨促进会等多次来津,共同研究展览陈列、史料收集、双方合作意向等,并提供中国劳工在日殉难的史料,以正视历史、教育后人。
2009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
2009年5月份被中宣部批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9年11月被国防办批准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2014年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2021年6月被市文化和旅游局评定为“首批天津市红色旅游景点”;
2022年7月被中国少年先锋队天津市工作委员会评定为“天津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
2022年12月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2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2022年度天津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六个一批”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中,被推选为“优秀学雷锋”志愿服务岗(站);
2023年10月被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命名为天津市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