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幽竹劲节
阳明先生爱竹,其诗文"却惭幽竹节喻动,喜看梅花骨自春"以竹喻人的气节。他谪居龙场期间,潜心悟道,不畏权势。此菜把修文民间鲜折耳根掐成寸段,洗净,加辣椒、姜、葱等佐料凉拌而成,命名"幽竹劲节",以表现阳明先生的情操。
2、红云娇客
阳明先生在龙场时,喜食乡民腌制的泡菜,尤其是泡红辣椒。此菜列入阳明宴后,据其颜色鲜红及阳明先生诗句"远客日怜风土异,空山惟见瘁云浮",取"娇"为"椒"之谐音,故名"红云娇客"。
3、玉盏春光
阳明先生酷爱贵州自然风光,其诗作中多有吟咏,如"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传为名句。先生又酷爱踏青,居龙场时写有描绘春日美丽的《春行》、《六广晓发》、《村南》等诗。此菜根据阳明先生诗句"玉盏春光传柏叶"而得名,通过传统玉粉窝头的造型和色味变化,表达阳明先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4、瑞鸟朝阳
阳明先生居龙场时,怀心悲愤,曾作《南溟》一诗,以"瑞鸟"和"灵禽"自诩。此菜经过对萝卜等蔬菜的造型变化,借以表现阳明先生"野夫终不久龙场"的志存高远的胸襟。
5、六广河鲶鱼
修文民间故事中有阳明先生送六广河鲶鱼于贵州巡抚王质,促使王质及其他官员开始关心百姓疾苦,六广河鲶鱼因此得以传名数百载。六广河鲶鱼肉质细嫩,美味爽口,为不可多得的美食,是修文传统名菜。
6、荒原野烧
阳明先生居龙场时,木阁箐发生山火,给当地老百姓生活带来极大困难,先生因此忧心如焚,遂到该地看望。时逢元宵,当地百姓拾得被野火烧死的野兔一只,做菜招待先生。先生食不甘味,回来后写下《元夕木阁箐山火》和《山途》等诗,诗中有"处处荒原野烧余"的诗句,表现了先生忧民之心。阳明宴以此为据,故癣传统菜"黄焖野兔"收入菜谱,取名"荒原野烧"。
7、骟鸡豆腐
此菜为修文传统名菜。阳明先生曾将江南点豆腐的技艺传教给龙场百姓,足见先生喜食豆腐。后又将骟鸡云骨剁成肉末掺入豆浆煮熟成菜的技术传授给六广彝民,豆腐别具风味,成为当地招待贵客的名菜。
8、扎佐蹄膀
修文扎佐镇数家餐馆所创传统名菜,往来商客均要驻足品尝。此菜为取本地优质肉猪大腿处,洗净皮毛滤干,入油锅煎炸炖熬而成,佐以香葱、大蒜、八角等制成火锅,为冬季大补之佳肴。
9、西山蕨菜
阳明先生常以野生蕨菜为食,曾写下《西山采蕨》一诗。西山,即修文县城西门坡。此菜为修文民间常用的家常小菜。
10、炒野菌
阳明先生常与乡民一道上山采摘野菌。野菌烹饪之后清香可口,亦为民间喜爱的菜肴。
11、清炖鹅汤
阳明先生居龙场时住玩易窝和阳明洞,因山洞阴湿,附近乡民经常送鹅汤助其驱寒补身,故将此菜收入阳明宴菜谱。
12、酸菜洋芋汤
此菜爽口不腻,汤鲜味美,为修文民间家常小吃。阳明宴十二道菜为阳明宴的主菜,另有主食,为米饭或包谷饭,配席间小吃(主要有野菜饺子、玩易窝窝头、龙场小包子);席间饮用酒为阳明宴酒或保龄酒。酒酣饭足后饮六屯高峰苔尖茶,或尝六广河牌猕猴桃。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早年曾筑室于阳明洞读书并自谓"阳明子"。故后人称其为阳明先生。王阳明于明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历任知县、巡抚、兵部尚书等职。正德三年,阳明先生因得罪了当朝权官刘瑾,被贬至龙场驿(今贵州省修文县)任驿丞。王阳明在龙场驿任职的三年中,从万念俱灰转为静心思考,创立了"知行和一"的学说,并在贵州各地开堂讲学,从而推动了贵州哲学教育的发展。阳明先生在龙场驿的三年,亦被史书称为"龙场悟道"。
阳明先生在黔三年,生活简朴,惟独饮食上颇讲究,这种讲究并非是他奢侈地追求山珍海味和使用金盏银盅、而是一种文化品味上的选择。研究阳明学说的后人根据阳明先生的口味习惯,并结合他的精神内涵和一些典故,推出了"阳明宴"。
阳明宴一般由12道菜组成,每一道菜都有相关的诗词或典故。品宴过程中,既吃菜品亦赏文化,实在是一种双重享受。单从菜品上看,阳明宴朴实无华以家常菜式为主,一桌阳明宴消费不到200元,故此宴推出后便大受欢迎成为人们感受阳明思想的一个直接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