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花(Impatiens cyathiflora Hook. f.)是凤仙花科凤仙花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粗壮,直立,分枝或不分枝;叶互生,具柄,叶片近膜质,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总花梗生于茎端及上部叶腋,花梗细;蒴果棒状;种子多数,长圆形或倒卵形,褐色;花期5-10月;果期10-11月。金凤花,桠间作花,头翘尾足皆具,如凤之形,故得此名。
金凤花原产印度,在中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均有种植。金凤花喜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喜光,不耐荫蔽,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喜沙质土、黏重土的酸性土壤,耐寒力较低,忌霜冻,较耐干旱,对肥力的要求不甚高。金凤花一般采用种子和扦插繁殖。
金凤花味甘、性温,有小毒;有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的功效。金凤花的花冠呈橙红色,边缘金黄色,如火焰蝴蝶般常年于枝头盛开,为热带地区极佳的观赏植物之一,适合丛植、片植在公园、庭院前、办公楼前、行道旁等处绿化观赏。金凤花的花语是智慧。
金凤花原产印度,在中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均有种植。生于山坡混交林下潮湿处或草丛中,海拔1900-23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昆明。该种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强,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霜冻,喜阳光,生活力强,能自播繁殖。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能种植,但在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砂纸土壤中生长良好。
一年生草本,高60-70厘米,具数个支柱根。茎粗壮,直立,分枝或不分枝,下部无毛,上部节间及节上被黄褐色腺毛。
叶互生,具柄,叶片近膜质,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13厘米,宽3.5-4.5厘米,顶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状狭成叶柄,具数对具柄的腺体或毛,边缘具圆齿状锯齿,齿端有刚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3-5对,弧状弯。叶柄长细,长1-2厘米,基部具1对球状腺体。
总花梗生于茎端及上部叶腋,短或长于叶,长6-8(10)厘米。花6-10,总状排列;花梗细,长1-1.5厘米,基部有苞片;苞片膜质,卵状披针形,长3-4毫米,长渐尖,顶端具腺,宿存。花黄色,具红色斑点,长3-3.5厘米,侧生萼片2,斜卵形或近四方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顶端具长腺尖,较厚,具多条脉,旗瓣圆形,僧帽状,直径10毫米,钝,背面中肋略增厚,翼瓣具柄,狭,长2-2.5厘米,2裂,基部裂片长圆状圆形,上部裂片长于基部裂片的带形,顶端钝,背部具反折的小耳;唇瓣檐部杯状或漏斗状,长1.5-1.8厘米,口部平展,钝,基部狭成约与檐部等长或长于檐部内弯的距。花丝线形,花药卵圆形,钝。子房线形,直立,渐尖。
蒴果棒状,长2-2.7厘米,顶端急尖。种子多数,长圆形或倒卵形,长约3毫米,褐色,具小瘤。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整地:前将地翻松,拣除石块等杂物,将地整平,施一些土杂肥后做畦,北方做平畦,南方可做高畦。
田间管理:间苗与松土除草: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间苗,并结合松土除草,将根部培土,以防倒伏。苗高15厘米左右时,松土1次,保持土壤干松,促使植株扎根、茎秆粗壮。
追肥:当苗高40厘米左右时,可去掉植株下部的老叶,摘去顶尖,促其多发枝。此时可适当浇施稀粪水,肥不宜过浓,否则易引起根和茎的腐烂。开花前追施1次腐熟的厩肥,每株1kg左右,在植株旁开沟施入后覆土,施肥后浇水。
浇水:幼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花期不可缺水,遇干旱须及时浇水,但高温多雨季节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涝。
金凤花一般采用种子和扦插繁殖。
选用规格10×10的育苗穴盘,栽培基质可选用草炭灰:碎木屑:蛭石=4:3:3、装入育苗穴盘中。从母体采取插穗,要求插穗必须保留三个节。扦插时、将扦条轻轻插入基质中、注意尽量不要损失插穗。扦插要马上浇水,然后用1000倍的百菌清喷雾,每隔30分钟喷10分钟雾,以保证叶片湿润,但不积水下流。10至14天即可生根,生根成活率在98%以上。当长至10厘米时,留2-3个节将尖掐掉。这样每个节就能生出3-5个枝条,10周后即可形成冠幅直接30-50厘米的成品。
凤仙花种子小,但寿命较长,在室内存放3年的种子,其发芽率仍可达79.9%以上。在清明前后播种。采用挖穴直播的,可在整好的地上,按株距15厘米、行距30厘米挖深1厘米左右的穴、浇水、待水渗下后每穴播种子3-4粒,覆土后稍加镇压即可。若进行育苗移植,则在先做好的畦内将种子均匀撒于畦面上,覆土厚1厘米左右压实,保持土壤湿润,温度在25℃左右时5天即可出苗。每亩播种量0.5-1kg。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即可移栽。移栽前将定植地整平耙细,按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挖穴,穴的深浅依苗的根系多少来定,将带土坨的小苗栽植于穴内,用手压紧后浇定根水,待水渗下后培土封穴。凤仙花耐移植,盛开时仍可移植。
中国如在“国庆节”时观花,则应于6月至7月播种。准备好播种用土,将种子撒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薄土后,再喷水保湿,然后放在无直射阳光处,注意浇水,勿使土壤干燥,浇水时不要将种子冲出来。约过7天至10天,种子陆续发芽出苗,应避免烈日暴晒,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当凤仙花过于拥挤时进行间苗,使其茁壮生长。当小苗长出3片至4片真叶时,分苗定植,分苗时应带宿土,栽后放在阴凉处进行缓苗。缓苗后放在良好、光照充足处养护,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每10天施一次腐熟的薄肥。如此经过50天至60天,国庆就会绽放出娇美的花朵。
为害症状: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初生黄色小斑点,渐向四周扩展为圆形病斑,病菌如从叶尖或叶缘侵入,致叶尖枯死,叶缘焦灼。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落叶。必要时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为害症状:叶上病斑初为褪绿斑块,叶脉所限呈不规则形,叶背可见白色霉状物,较厚密,严重时覆满全叶,致叶片枯焦,影响观赏。
防治方法:栽植时,应注意选择地块,合理密植,养护,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发病初期及时喷洒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茎和花。染病叶片上布满白粉。茎、花染病产生与叶片类似的症状。该病发生普遍,5-9月均可发生,严重的造成植株衰弱,叶片变黄提早枯死。
防治方法:秋季枯枝落叶,集中烧毁。精心养护,日照时间每天12小时以上,有利于形成花芽并增强抗病力。发病初期喷洒5%多硫化钡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达科宁悬浮剂600-7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对三唑酮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改用12.5%腈菌唑乳油3000-3500倍液、40%福星乳油7000倍液。
为害症状:根结线虫病是南、北方普遍又严重的病害,主要为害根部。线虫侵入侧根或须根后,形成很多大小不一的瘿瘤,受害植株生长缓慢,茎细株矮,叶片渐变苍白色失绿,叶缘背卷,皱缩枯萎,花苞黄枯或不开放。
防治方法:加强检疫,防止病苗的传人、传出,避免扩展、蔓延。播种育苗或盆栽定植时,注意选用无病土。用作育苗或定植的土壤,最好在高温季节翻晒2-3次,司消灭大量病原线虫。用药剂消毒盆土。在盆土中挖穴或环状沟,每盆施人滴滴混剂5-10mL原液,马上覆土压平,熏蒸半个月后再栽植花卉。也可用80%二氯异丙醚乳剂1000倍液,每盆施10-15mL,或80%二溴氯丙烷200-300倍液,每盆施400mL,方法同上。也可施用5%铁灭克颗粒剂,每平方米埋药1-3g,或浇灌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0倍液,每株浇灌150-250mL药液。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茎部。初根茎处呈现油渍状暗绿色条状斑块,严重时茎、叶全部变黑,植株倒伏死亡。
防治方法:减少初侵染源。采用隔年土,并在炎夏进行多次耕翻土地,经充分日晒该菌生活力降低,阳光照射可使休眠卵孢子萌发,从而丧失侵染能力;秋季彻底清除病残体,可减少发病。防止雨水溅射和传播,对减少地上部发病具重要作用。发病初期喷洒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或克霜氰或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广群芳谱》中亦云“人家多种之,极易生。二月下子,随时可再种。即冬月严寒,种之火炕,亦生苗”。其果实很特别,成熟果实稍遇外力便弹裂开来。喷洒出去的种子,散落于周围,第二年就会长出一颗一颗的凤仙花,以此“扩充地盘”延续后代。金凤花,桠间作花,头翘尾足皆具,如凤之形,故得此名。
该花为人们所喜爱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它有染指甲的功效。
该花的拉丁属名为Impatiens(意思是没有耐心的),英文名为Touch-me-not(别碰我)中医上,其种子入药,称“急性子”,结源于此。
金凤花味甘、性温,有小毒;有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的功效。
用凤仙花染指甲风俗由来已久。宋代周密所撰《葵辛杂识续集》中载有以凤仙花染指甲之法。将带色的凤仙花花瓣捣烂,加入适量食盐或明矾湿均,蘸取适量涂于指甲上,用布片或植物叶片包好,经一段时间后就染好了。染好的指甲,用凤仙花染指甲色若胭脂,洗涤不去,可经数月。所以凤仙花又名指甲花。
金凤花的花冠呈橙红色,边缘金黄色,如火焰蝴蝶般常年于枝头盛开,为热带地区极佳的观赏植物之一,适合丛植、片植在公园、庭院前、办公楼前、行道旁等处绿化观赏。
金凤花的花语是智慧。
凤仙花,花如其名。清代康熙皇帝命内阁学士汪灏等撰成的《广群芳谱》记述凤仙:“桠间开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有金凤之名。”其在百花中的地位虽不比梅、兰、竹、菊、牡丹和芍药,甚至曾被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贬为“菊婢”,但凤仙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风姿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自古以来总有爱花之人对凤仙花情有独钟,更有文人不吝笔墨吟咏凤仙。
唐代诗人李贺在《宫娃歌》中写道:“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又吴仁壁有咏《凤仙花》:“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再如宋代杨万里的《凤仙花》:“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此外,元代杨维桢、明代瞿佑、清代刘灏等均有以凤仙花为题的诗句。
清人赵学敏所著《凤仙谱》是一本园艺特色的著作。在赵学敏的眼中,其它花草如罂粟、虞美人、鸡冠花等,“或失之期短,或失之质陋,然凤仙花无二者之病,故当为著专谱”可见其对凤仙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