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村童戏溪上》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首联写足了诗题中童戏和静观的含蕴;颔联借物写人,写出小孩的天真活泼,自然本真的性格;颈联表达了对农村家庭的关切和同情;尾联则体现该诗的主题,从另一个侧面也写出诗人对早年在官场辛苦追求功名利禄的厌倦,和对现在自在而单纯的田园生活的某种向往和羡慕。全诗写景亦暗喻,多处运用反语、对比等表现手法,来充分表现主题,写得趣味盎然亦引人深思。
观村童戏溪上
雨余溪水掠堤平1,闲看村童谢晚晴2。
竹马踉蹡冲淖去3,纸鸢跋扈挟风鸣4。
三冬暂就儒生学5,千耦还从父老耕6。
识字粗堪供赋役7,不须辛苦慕公卿8。
1.“雨余”句:雨余:雨后。掠:拂过,漫过。
2.晚晴:放晴的傍晚夕阳。
3.竹马:儿童游戏,折竹骑以当马也。桓温少时,与殷浩共乘竹马。见《晋书·殷浩传》。踉:行不迅也。潘岳《射雏赋》:“踉蹡而徐来。”校按:踉蹡,今皆读为去声,古音皆为平声。淖:泥也。雨后道路沾濡难行之处,曰泥淖。《左传》:“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
4.纸鸢:玩具,俗称鹞子。《独异志》:“侯景围台城,简文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跋扈:作强梁解。《后汉书·崔骃传》:“黎公奋以跋扈兮。”按《庶物异名疏》:“渔者插竹编以取鱼,谓之扈业,大鱼跋扈而出,故名强梁曰跋扈。”
5.“三冬”句:三冬:冬季的三个月。《汉书·东方朔传》:“朔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古代农村只在冬季三个月中让儿童入学读书。儒生:这里指塾师。
6.千耦(ǒu):指农忙景象。耦:两个人各执一耜,并肩而耕。《诗·周颂·噫嘻》:“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7.“识字”句:粗堪:勉强能够。供:应付。赋役:租税劳役。
8.不须:不必要。
雨后的溪水几乎要跟堤相平,闲来观看村童们在刚放晴的傍晚的种种嬉戏。
竹马在地面上奔跑,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好不扫兴;风筝在空中飞舞,左摇右摆,又飞又叫,好不骄横。
冬季的三个月中就让儿童入学跟塾师读书,而在农忙时节村童就跟随父兄力田耦耕。
识字勉强能够应付租税劳役,何必为了做官而辛辛苦苦地打拼搏斗呢?
此诗为陆游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春作于山阴。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所以有《游西山村》这样的诗作。而且此时的诗人对农村那种自在闲散生活的欣赏与认同,在罢官归乡的最初日子里,是农村生活给了他莫大的乐趣和精神慰藉,但陆游毕竟志存高远,他从小熟读兵书文典,意不在阡陌之间,所以又有《观村童戏溪上》这样一时的感慨,其中包含着对仕途命运无法揣测的浩叹,更有怀才不遇的牢骚。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此诗写闲居时的生活。诗中生动地勾勒出村童们在刚放晴的傍晚种种嬉戏的情态,同时也写出了农村生活的情趣和农民朴实、知足的思想。
首联“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戏晚晴”,写足诗题中童戏和静观的含蕴。颔联“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则详写童戏的内容。这两句写出了村童游戏的原汁原味,若没有对乡居生活的沉潜体验,很难写出这样极富生活气息的语句。颈联则宕开一笔由近及远,由实转虚,将时空的观照视角拉伸予以远观,读者眼前出现了另外一幅画面:村童农忙时节跟随父兄力田耦耕,在春种秋收中,体会稼穑的艰辛、人生的至理;冬闲时则入塾学习,粗通文墨。这样的生活方式正是刚刚经历宦场炎凉的诗人所欣羡的。尾联则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表达人生感悟:鼹鼠饮河唯求满腹;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得一温饱即为羲皇上人,不必为了做官而辛辛苦苦地打拼搏斗。
这首诗是陆游免官闲居后的人生体验,是其厌恶官场倾轧、追求澄明心境的写照。不过,诗题中一“观”字,却无意识中流露了真实心态,“观”在这里乃静观、旁观之意,并非完全融入其中与村民浑然一体士大夫的特殊身份决定了陆游可以唯美的眼光透视田园生活,却不一定真能躬行。
河北大学中文系教授韩盼山《儿童古诗赏读》:“踉冲淖去”,活画出儿童稚幼无邪的动作;而“跋扈挟风鸣”,谁能不说又是当时儿童昂奋向上心情的写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