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清玉洁,是汉语的一则成语,语出东汉·桓谭《新论·妄瑕》。
这则成语意思是指像冰那样清澈透明,像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其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状语。
“伯夷叔齐,冰清玉洁,以义不为孤竹之嗣,不食周粟,饿死首阳。”(东汉·桓谭《新论·妄瑕》)
后人据此提炼出“冰清玉洁”这则成语。
孤竹国君生了三个儿子,孤竹国君姓墨胎氏,长子名允字公信,即后来号为伯夷;幼子名智字公达,即后来号为叔齐。
孤竹君生前有意立叔齐为太子,继承他的事业。后来孤竹国君死了,按照当时的常礼,长子应该即位。但清廉自守的伯夷却说:“应该尊重父亲生前的遗愿,国君的位置应由叔齐来坐。”于是他就放弃君位,逃到孤竹国外。大家又推举叔齐做国君。叔齐说:“我如当了国君,于兄弟不义,于礼制不合。”也逃到孤竹国外,跟他的长兄一起过流亡生活。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孤竹国的大臣们只好立了中子继承了君位。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儒家学派,对他们的这种行为非常赞赏,评论这种事情说:“能以国让,仁孰大焉,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对他们给予很高的评价。
为了躲避残暴的商纣王,伯夷、叔齐居住在北海之滨,和东夷人一起生活。听到西伯主周文王兴起,国内稳定,生产发展得很快。他们高兴地说:“应该从东夷回去了,我们听说西伯的国内很安定,很适合老年人居住。”于是他们相约到周国去。但是走在中途,就遇见了周武王伐纣的大军,原来这时周文王已经死去,周武王用车拉着周文王的棺木奔袭商纣。他们二人大失所望,就叩马而谏说:“父死不埋葬,就动起武来,这能算作孝吗?以臣子身份来讨伐君主这能算作仁吗?”武王的卫兵要杀掉他俩,军师姜尚劝解说:“这是讲义气的人呀,不要杀害他们。”就把他俩放走了。
后来周武王与商纣王大战于牧野,血流漂杵,由于商纣王阵前的奴隶兵倒戈,周武王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于公元前1046年灭掉了商朝,建立了新的王朝一周朝。伯夷、叔齐认为这种做法太可耻了,发誓再不吃周朝的粮食。但是当时各地都属于周朝了。他们就相携着到首阳山上采薇菜吃。在采薇菜时,他们还唱着歌说:“上那个西山哪,采这里的薇菜。用那强暴的手段来改变强暴的局面,我真不理解这样做算是对呀?先帝神农啊,虞夏啊!这样的盛世,恐怕不会有了。我们上哪里去呢,真可叹啊!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于是就饿死在首阳山之上。
“冰清玉洁”这个典故表现了伯夷、叔齐兄弟两个人品高尚,为了守义而逃出孤竹国主动放弃国君继承权,不吃周朝的俸禄。他们以身殉道的行为,得到了儒家的大力推崇。
“冰清玉洁”形容人品高尚、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晋·皇甫谧《高士传·挚峻》:“迁既亲贵,乃以书劝峻,进曰:……伏维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荷累其名。”
唐·房玄龄《晋书·贺循传》:“循冰清玉洁,行为俗表。”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我这一去冰清玉洁,干事回还,管着你们喝采他。”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赵公玩其诗意,方知女儿冰清玉洁,把儿子痛骂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