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骤雨,汉语成语,拼音是kuáng fēng zhòu yǔ,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出自《老子》。
原形容大风大雨,比喻处境险恶。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武王伐纣平话》下卷:“我是龙身,去处有狂风骤雨。”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狂风骤雨。”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八回:“忽闻山坳中连珠炮响,左有颓叔,右有桃子,两路铁骑,如狂风骤雨,围裹将来。”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