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袍是蒙古族的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饰。
蒙古袍从材料、工艺、款式到穿着方式及使用过程都体现了本民族的风俗特点。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袍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蒙古袍颜色多以红、蓝、黄、绿、白为主,将天空的蓝色、乳汁的白色、太阳的红色、草原的绿色、大地的黄色融进服饰里,用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元代是蒙古袍的发展期。清代是蒙古袍部落特色的形成期。
蒙古袍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2004年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
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
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其式样和颜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异。
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
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盘肠"、"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
既美观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鄂尔多斯等地的蒙古人还喜欢在袍外套穿长短不一的坎肩。
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欢穿长袍,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
袍身宽大,束有腰带,因性别不同,样式和颜色也不同。
一般女子所穿的蒙古袍比男子的窄些,多以红、粉、绿、天蓝等为主色,逢节庆之时,还要配戴用玛瑙、珍珠、珊瑚、宝石、金银玉器等编织的头饰;男子则多喜欢穿棕色和蓝色的蒙古袍。
蒙古袍按季节还分为单袍、夹袍、棉袍和皮袍。其款式多样,有开叉的,有不开叉的,有下摆宽的,也有下摆窄的,根据袖口进行区分,有马蹄袖式样的和不是马蹄袖的。
因此,尽管蒙古族各部都穿蒙古袍,但也是因地而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美。
腰带
腰带是蒙古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约三四米,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
在草原这样一个多风的地方,束腰带主要是为了抵抗风寒。
蒙古靴的设计则以利于骑乘为主要目的,其特点是脚尖部向上翘,靴内配有衬毡,以防寒防水。
女性蒙古袍
妇女袍子,上有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是右上襟扣子上的装饰,这个装饰细腻精致,小巧玲咙,蒙语叫“哈布特格”。
这是用两片浆过的布,垫上棉花,裹上绸纱缝制成的一种空心小夹子。
形状多种,有的像桃、石榴,有的像蝴蝶、葫芦,上面用五光十色的金银丝线绣各种花纹图案和鸟兽。“哈布特格”既是装饰品,又有实用价值。
因其上端留口,里面又放针线和草原上采集来的花草等香料。“哈布特格”绣制的漂亮不漂亮,在草原上是判断一个姑娘聪明不聪明、手巧手巧的重要标志,也是小伙子们选不选对象的一个重要条件。
因此,“哈布特格”,常是传播友谊和爱情的媒介。
讲究
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悍潇洒。
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
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
鄂尔多斯等地区扎腰带还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未婚女子扎腰带,并在身后留出穗头,一旦出嫁,便成"布斯贵浑"(蒙古语,意为"不扎腰带的人"),代替腰带的是紧身的坎肩,以此来区分未婚姑娘和已婚妇女。
蒙古人爱穿靴子,蒙古靴分布靴和皮靴两种。
布靴多用厚布或帆布制成,穿起来柔软、轻便。皮靴多用牛皮、马皮或驴皮制成,结实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其式样大体分靴尖上卷、半卷和平底不卷的三种,分别适宜在沙漠、干旱草原和湿润草原上行走。
蒙古靴做工精细考究,靴帮、靴靿上多绣制或剪贴有精美的花纹图案。
《黑鞑事略》载:其服右衽,道服领,少数为方领,以毡、皮、革、帛制作,衣肥大,长拖地,冬服二裘,一裘毛向内,一裘毛向外,男女样式相似。这种服式,后稍经改革,牧区男女均穿用。
分夹、棉、皮3种。冬以羊裘为里,多用绸、缎、布作面,夏穿布、绸、缎、绢等料。一般用红、黄、紫、深蓝色。袖长窄,下摆不开叉,衣襟及下摆多用绒布镶边,边宽约6~9厘米。
穿着时稍向上提,以红、紫等色绸缎带紧束腰部,两端飘挂腰间。
由来
蒙古袍是蒙古族的传统服装。但其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最早原始的蒙古人服装,是用植物叶子编排而成,仅是遮体。从事狩猎业以后,以兽皮加工制作衣服。
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衣着渐以家畜皮制作,但很简朴。据《蒙古秘史》记载,羊皮短衣是古代蒙古人主要的服装。
随着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尤其是唐宋以后,大批的布匹、绸缎、天鹅绒织锦进入蒙古族各地。在样式上,蒙古族吸收了突厥、契丹的圆领长袍,束腰罩幞头、穿短靴等适于牧猎的服装,并根据自己民族喜好加以改进,这就是蒙古袍。
据13世纪蒙古汗国时代有关文献的记载:其服为右衽(当时的突厥为左衽)。
这种服式,后稍经改革。分夹、棉、皮3种。冬以羊裘为里,多用绸、缎、布作面,夏穿布、绸、缎、绢等料。
一般用红、黄、紫、深、蓝等色。袖长窄,不摆不开尺,衣襟及下摆多用绒布镶边,边宽约6—9厘米。穿着时稍向上按,以红、紫等色长约3—4绸缎带紧束腰部,两端飘持腰间。男子习惯腰带右边挂蒙古刀,左边挂烟具、绣花荷色等饰物。
产生
长期的南征北战、游牧迁徙,使得蒙古族很早就与北方各民族以及中原的汉族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加上纺织品的传入也比较早,因此蒙古人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袍子,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
草原牧民一年中常穿的长袍是把生绵羊皮用酸乳加以毛皮朝外缝成,日可为衣,夜可当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