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69.27平方公里,因山顶有荡,秋雁栖之而得名,是我国东南沿海名山之一。境内峰峦耸峙,溪壑交错,幽洞密布,怒瀑飞奔,更兼文物胜迹众多,民俗风情独特。景区自然景观以山得势,因水成景,山因水活,水随山转,以山光水色相映成趣为主要特色,以秀溪、幽洞、奇峰、景岩、银瀑、石堑等自然风光六胜而闻名遐迩。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先生曾题联赞誉: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风遥接东西林。南雁荡山与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合称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属山岳型国家级景区。
南雁荡山开发始于唐代中期,盛于五代、两宋。唐宗室李皋任温州长史时,曾作《游南雁荡山》诗。《方胜览》载:五代时高僧愿齐“闻平阳明王峰顶有雁荡,天晴则钟梵相闻”,遂“杖锡寻访,结茅其间”。吴越王钱氏“因建普照道场,尽以平阳一乡之赋赡之。”北宋时建会文阁,后称会文书院,南宋理学家朱熹曾来此讲学,一时人文荟萃。据史料记载,人文景观仅就古建筑而言,就有13古刹、18庵、12院、3亭8堂、2洞2楼、1庙1坛。儒、释、逍三教遗址四布,历代摩崖石刻碑记林立。而远近闻名的顺溪古民居,畲乡的独特民俗,则更富地方特色。
五色石子滩
位于碧溪渡北岸溪滨,面积约3公顷。溪流中石块经长年累月冲刷,聚集成滩。鹅卵石色彩斑斓,有黄、红、绿、紫、灰等色彩,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碧溪渡
去东西洞景区在此过渡。潭深莫测,旋涡重重,碧波粼粼,山光云影,飘忽不定。1989年在潭上方石山新建石亭,登亭观赏,雁溪、蒲溪山光水色,全入眼帘。溪中又有钓矶、碇步、观音坐莲、金鸡峰、照胆潭等景点。
石天窗
隔溪与爱山亭对望。原是块峙立溪边山上的大悬岩,中间有一方洞,仿佛是架在半天的窗口。它上有晓云峰,下有明月洞,岚气如薄纱在周遭飘忽。宋人项桂发诗云:“来游南雁见名山,石洞天窗夜不关”。1918年《中国名胜》把石天窗被列为主要景点之一。近旁还有相传雁群云集的群雁峰,形似天马行空的天马峰。
东南屏障
从爱山亭南行,举首可看到一处孤峰矗立,全峰由三块巨石构成,呈“品”字形。走上几十级石阶,大有泰山压顶之势,这就是南雁众多奇峰怪石中出类拔萃的锦屏峰,又名石屏风、石门楼。是南雁荡山主要景点,开发于唐代中期,宋时称石门楼。宋代陈有功有“百里周遭雁荡山,石门天设不须关”诗句。此峰高33米,宽50米,厚约4米,主峰下一洞门,高4米,宽6米,门楣上有“东南屏障”四字摩崖石刻。穿过洞门南看,有两岩相连,一如蛇头,一如龟,俗称“龟蛇会”。又有两巨石,一似狮,一如虎,为“狮虎斗”。从山岭上看此峰,宛如头戴方帽的“接客僧”,正向游人垂袖恭迎,与北雁的“知客僧”竞献殷勤。
跃鲤滩
从东南屏障往南行,山下有个小洲呈卧鱼形,“鱼”的中段有四五亩大小,这就是跃鲤滩,又名石鲤。清人卢镐诗云:“泛泛清溪水,中有蛟龙姿,凌风可飞去,乃恋水石奇。长留一片园,时动鳞之而。”这里还有个鲤鱼化龙的传说。
龙湫洞
龙湫洞在顺溪镇西边。由两块巨岩相连,枕流平卧,长约20米,两侧各有洞穴穿腹而过,洞口如瓮口,呈圆形,枯水时,游人伛着身子,可蛇行而入。洞内石壁如鱼鳞状,宛如潜龙,故称龙湫洞。
清代古民居群
“青街的竹,顺溪的屋”,顺溪木构古屋建筑群是浙江省内保存完整的清代,它始建于清乾隆(清高宗年号,1736—1795)年间,系陈氏聚居之处。陈氏兄弟7人,有7座大型民居,共120000平方米。其中老三那座规模较大,有6个天井,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低层多进庭院式,楼上楼下环廊相接,门前立有三对幡竿石座,装修精致,保存良好,有“宝席春晖”、“洁操修龄”、“文元”等几个匾额。整个古民居群——顺溪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壑笙钟
从顺溪大桥西行1公里,就是顺溪两源——眉溪和知间涧之汇合处。这里山峦重叠,溪流湍急,乱石横卧,水石相激,声如芦笙。有一峰岩,形似铜钟。溪边路旁山岩上镌刻着“万壑笙钟”四个大字,每字1米见方,另有一古老石灯,竖立路旁,均为民国初年设置。
渡飔桥
在“万壑笙钟”西1公里许的单孔石拱桥。长20米,宽5米,约建于元代前后。桥旁有巨石面立,高11米,长24米,上书“渡飔桥”三字,是晚清翰林孙锵鸣的手笔。
畴溪
畴溪是南雁九条溪流中主要溪流之一,上至山门大桥,下至南雁镇东门,全长3.1公里,宽60米。溪水迂回曲折,两岸幽谷深深,景点多,《南雁荡山志》1918年出刊专列为“畴溪路”景区。可乘竹筏游览。
仰天池
在五十丈村隔溪的蒲扇坞上,是南雁荡山著名的山顶湖之一。池呈椭圆形,南北30余米,东西20米,深约2米,池水清澈,终年不涸,南雁荡山尚存的第二个雁荡。
碧海天城
在八亩村附近的狮子山上。山顶峰岩矗立,环抱如城,威严壮观,恰似天上石城。巨大山石如仙犬聚会,或蹲,或卧,或立,或奔跑,或嬉戏,似一幅百犬图,所以又有“石犬城”之称。邻近有“百翁姥”、“龙船石”等自然景观。石犬城前有一岩峰,峰壁下部有条又深又长的裂痕,如电锯切过一般。
王公溪
在铁削峰与银屏峰之间,溪涧曲折,全长3.1公里,其间有两处瀑布及“鸡母啄食”、“龟蛇会”等景观。溪口有宋代始建、清代重建的西山院,共五间,后有一池。清人刘眉锡有赋景诗:“花溪鱼六六,竹坞径三三。”溪口峭壁上有元人所书的小龙岭摩崖石刻,内容为唐末温州刺史邵瓘的后裔邵子于元大德九年(1305)所题五言律诗:“鳌极初分立,天开画图看。荡深秋雁泊,湫静老龙蟠。淡月萝香永,苍崖瀑溅寒。因怀仙迹古,钟梵殷云端。”
雁荡
南雁荡山的湖海位于明王峰绝顶右侧的山凹之中。湖荡面积约3000平方米,内含雁荡面积1000平方米,古时称仰天湖荡,秋雁南归,栖宿于此,故称为“雁荡”。雁荡山由此而名。据史料记载,五代末,愿齐和尚寻访诺矩罗遗址,至明王峰顶,见一湖荡,以为便是佛经中所谓“雁荡龙湫”,就在当地结了茅蓬安居。吴越王钱俶特地为愿齐师徒建立普照道场,以平阳县赋税供养,后来他们分别建立了十八个寺院。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因为乐清也有个雁荡山,而平阳在它南面,故称为南雁荡山。湖荡中原有块大石,称仙人岩,旁有喷泉。雁荡周围产茶,色紫似笋。
龙湫瀑
集明王峰之水,从石槽飞溅而下,长300余米,是南雁荡山较长的瀑布。唐代薛正明《游南雁荡》有“半空高挂龙湫瀑,万仞宏开金石城”的诗句。
石水槽
龙湫瀑头有石堑,俗名石水槽。石堑分上下两级,下一级石堑为奇绝,呈槽形,宽5米,长60米,从底到壁全是岩石,为湍急流水冲蚀而成。内壁高8米,依着山岩,外壁高3米,厚0.8米,槽沿外为悬崖深涧。石水槽开发于唐末,历代皆有游人至此,崖壁上留有元代摩崖石刻。
石城街
在石堑西南,由流水冲蚀而成的奇异的高山石街。两边峭壁直立,高150米,长满参差的锯齿,如古代城墙的雉堞,相连70余米,阔40余米。云雾缭绕其上,恰似琼楼玉宇,充满神秘色彩,人称石城街。
赤岩巨壑
登通天岭后,行三百来米是赤岩巨壑,刀削般巨岩,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犹如悬空之摩天大楼。巨岩悬空处有天然泳池,泳池边有岩滩,人称“玉浪滩”。绝壁上有石若衣橱。
石瓮深潭
由玉浪滩上溯100多米处。形如半只巨瓮,瓮壁呈黑褐色,光可鉴人。潭面约100平方米,水深莫测,碧绿如油,深幽阴凉,终日不见阳光,为赤岩山景区之一“幽”。潭口有怪石若老鹰叼鼠,移步换形即为“龟蛇会”。潭顶有“飞龙瀑”。潭上首二百多米处有水帘洞。附近山坡有石鼓、蛤蟆跳涧等景观。
天门双潭
从水帘洞沿涧而上约三百余米处。所谓“天门”即是两边绝壁高数十丈,相隔五六米,若“天门”状,下为一高一低内外两级长潭,外潭长20余米,进外潭爬上大岩石才能入内潭,内潭长30余米。其底部一条飞瀑弯弯曲曲直入深潭,似银龙出天门戏水长潭。处身其间,唯闻水声潺潺,天长一线,崖险千寻,可称赤岩山“一绝”。附近有群龙戏水、双龙瀑、藏龙洞、仙叠石、龙角峰等景点。
1、游客可先到达温州,然后到温州客运中心乘到水温快客到水头。发车时间:15分钟一趟。
2、到水头上站乘水头到南雁(或青街、顺溪、维新)的交通车(空调、彩电)到南雁东西洞景区。发车时间:五分钟一趟。
南雁荡山地处东经120°9′5″~120°20′2″,北纬27°31′54″~27′43″,属浙江省平阳县管辖。北距温州市区87公里,东距平阳县城昆阳镇32公里。
南雁荡山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润湿性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少酷暑,年平均气温17.9℃。
南雁荡山原为远古火山喷发区。景区山岳由浙闽边界的洞宫山山脉延伸而来,山峰多在海拔500米以上,迂折蟠回,北部以明王峰为主峰,海拔1077米,山顶有泥塘沼泽,秋科时节有大雁在此栖息,且与北雁荡山隔江遥望相对,故名南雁荡山。南雁荡山奇特的自然景观是亿万年地质史中大自然的造化。约一亿三千万年以前,频繁剧烈的火山运动,造就了南雁荡山地质地貌景观厚达1300多米的基础岩石,后又伴随着造山运动隆起成山,经过千万年的风化、剥蚀,终形成了崖峭壁陡、洞幽穴深、谷狭瀑多的地质地貌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