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文献记载
明胡缵宗《卦台记》云“朝阳启明,其台光荧;太阳中天,其台宣朗;夕阳返照,其台腾射”又云:三阳者“朝阳启明,其台光莹;太阳中天,其台宣朗;夕阳返照,其台腾射。”由此成为天水名景“三阳开泰”。一日之内,三阳殊不同景,颇为灵异。与卦台山隔河相望处,有一龙马洞,洞深泉淙,幽幽泠泠,每逢大雾,云雾封洞,给人以龙马出没之感。卦台山东麓渭河中心,有滩地数处,形似太极图样。滩河交界处,有一大石,宽约丈有五尺,高约丈有八尺,傍实中虚,非圆非方,似柱似笋,宛如龙马真图,又如太极本图。每遇水涨,急流冲石,石隐迹匿,水花漩溅,哗哗作响;水降之际,渭水缓缓,石浮河面,夕阳斜照,五彩光现。这就是著名的分心石奇观。相传龙马负图水中出,与渺渺渭河中分心石太极图交相映衬,伏羲不禁灵机触动,因画八卦。
地理位置
卦台山位于天水市北30公里处的三阳川境内。山上有伏羲创绘八卦的画卦台。这里山峦屏翠,渭水环流。渭河中心有滩地数处,形似太极图样,滩河交界,有一大石,不方不圆,似柱如笋,傍实中虚,如画太极,名为分心石,与画卦台隔河相望有龙马山,山上有龙马洞,每逢云雾封洞时,给人以龙马出没之感。画卦台南接五龙山,有风都庙,始建于汉代。相传伏羲当年在画卦台画卦时,听大风台的风声,观大风台的地形,点画出东南符三,也是八卦中的“巽”用来象征风,表示无孔不入。[1] 秋清气爽时,听台下渭水秋声,眺一川山形水脉,思羲皇隆德圣心,颇能启人发古往今来、天地悠悠之感怀。台湾中华六经学术研究会张渊量会长先期考察了全国的山川地理,又用最先进的仪器对画卦台及周围的山形水势进行了仔细的勘查和研究之后,盛赞三阳川是“太极无双地”,卦台山是“华夏第一山”。
主要建筑
卦台山巅,宽敞平整。建有伏羲庙、午门、牌楼、钟楼、古楼、戏楼、朝房等,现存有一直径64厘米,厚约10厘米的木制雕刻“伏羲六十四卦二十八宿全图”,极为珍贵。
遗址
民国36年(1947年)7月,考古学家裴文中沿渭河在三阳川考古,首次发现卦台山为史前人类活动的遗址。20世纪80年代国家文物普查时发现,卦台山古文化堆积层厚达0.2-0.5米,断崖上暴露有灰层、灰坑、白灰居住面、灰渣等遗迹,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骨器等50余件。经鉴定,距今均在5000年以上。2002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华夏纽带”工程组委会秘书处项目实施部派出的“甘肃考察组”在选址“华夏祭祖基地”时,对卦台山进行考察后提交的考察报告中指出: “考察中,我们在卦台山的伏羲庙遗址及祭祀坑内发现了自先秦以来历代先民祭祀中华远祖的祭祀品,以及象征中华远祖的祭祀崇拜物——目前国内最大、历史最悠久且保存最完整的石祖(石制男性生殖器,此文物的年代距今约5000~6000年),这是中华民族父权时代的标志物。以这一新的发现为线索,考察组对整个卦台山进行全面勘探并寻访周边村庄的花甲老人,整理了完整的考古资料和口碑资料。在对整个卦台山现场勘探时,发现城址东北角约500米处遍布灰层陶片、石器、砖瓦、骨骸以及柱础、白膏泥等建筑遗迹,地面陶片以史前时期为主。考察组的特邀著名考古专家说,做了几十年的考古工作,大大小小经历了无数的考古挖掘,还很少见到文化堆积如此密集、上下年代如此完整的考古现场。通过梳理口碑资料、现场勘探,我们认为,卦台山一带很可能在8000年前就是先民祭祀的场所。
民间传说
关于伏羲的传说
1、伏羲简介:伏羲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世代相传,伏羲是古成纪(今天水)人;所以,在天水修建伏羲庙,也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传说中的伏羲,智慧超人,与众不同,他身材魁梧伟岸,聪明神武。燧人氏发现了伏羲,不久便让位于他,统领天下。他经常留意观察、分析研究各种自然现象,从中受到很多启示,也就琢磨着搞了不少发明创造。远古的人,用最原始的石块、木棒之类的工具,捕捉鱼鸟禽兽。伏羲从观察研究蜘蛛结网捕虫的规律中,发明了搓绳索、织渔网,在水中捕捞鱼虾的方法,使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伏羲还继承和发展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成果,推广钻木火、保火种的经验,并进一步创造了烤、炙、蒸、煮成制作和食用熟食的习惯。这对于当时的茹毛饮血、活剥生吞的原始生活习惯,是一种带有根本性的改善。 传说中,伏羲教民画八卦、用八卦,是他对远古社会的最大贡献。八卦,就是用八种符号,分别代表自然界的八种事物:天、地、水、火、山、雷、风、泽。伏羲创造了这一套符号,教会群众画、念,并向人们讲述这八种自然现象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某些关系,帮助人们逐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部分规律,和怎样避开这些自然灾害的危害。运用八卦,可以推演出许多事物的变化,预卜事物的发展。据说,八卦中的许多奥妙神奇之处,至今还为现代人所捉摸不透。
2、伏羲创世:相传伏羲教人们“以佃以渔;造书契,代结绳之政;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立九部,设六佐,以龙纪官,号曰龙师;禅于伯牛,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制历法,定节气,消息祸福,以制凶吉;尝百药,制九针,以拯大疾;制琴瑟,作乐章,立占筮之法”,继而“仰观天,俯察地,始画八卦”,卦上有代表自然界“天、地、水、火、山、雷、风、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符号,家乡西边巍然屹立的卦台山便由此而得名。伏羲。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因为伏羲画卦是在卦台山巅,而站在卦台山鸟瞰,整个三阳川为一椭圆,渭水滔滔,呈“S”形绕卦台山而东去,像极了八卦卦形。明胡缵宗在《卦台记》中云:“朝阳启明,其台光荧;太阳中天,其台宣朗;夕阳返照,其台腾射。一日之内,三阳殊不同景,颇为灵异。”想必伏羲当时也看到了这样的奇景,灵感突至,创造了八卦,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就此肇启。而正是由于他的这些成就,使他成了三皇五帝之首,也成了数千年来倍受人们崇敬的人类文明始祖。五千多年后,也就是公元一九九二年,又一位中华帝王亲临天水伏羲庙,怀着崇敬的心情题下了“羲皇故里”的匾额,至今在家乡被传为佳话。
3、伏羲创造了八卦:天水地方民间传说,伏羲当时创画八卦、演绎卦义的具体地点,在今天水城北三阳川附近濒临渭河的一座山上,叫做 "卦台山",是古秦州八景之一。 卦台山原先建有亭台楼阁、庙宇庭院,除了林木丛生,山洞依旧以外,仅剩下一些残碎裂石。与古老的神话传说相映成趣的是,有不少古人曾在这一带游览凭吊时留下了诗文佳作,从中可以看出当年的盛景,现抄录两首:
清翰林吴西川诗《宿封台禅院》:
采药归僧晚,挑灯静话禅。
寺门关夜月,山径锁秋烟。
竹影垂帘重,松声隔牖穿。
羲皇宫阙近,可许叩先天。
明·诗人孙永思诗《别封台》:
羲皇遗台天下奇,四山环合耸独危。
冠裳此日劳登眺,风雨他年动梦思。
渭水有声留听处,夕阳无意送归时。
沙村羸马重回首,古木颓垣乱鸟随。
伏羲和女娲传说
传说中说伏羲与另一位女性神人--女娲,在一次洪水吞没举世人群的过程中,只有他们二位侥幸脱险,于是结为夫妻,人类才免于灭绝。后世人们庆幸繁衍永续,便称伏羲、女娲为人类始祖。天水民间传说,伏羲与女娲成婚的地点在今天水市中滩镇西北二十华里的玉钟峡内。还有一种说法,说玉钟峡在今秦安县城北七里处。因系伏羲、女娲结亲显世,又称"显亲峡。"传说还认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今天的秦安县从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五百五十多年间,曾一再以"显亲"作为地名。
旅游产业
特色景点
卦台山突兀雄伟,景致幽美。早年时候,山上建有一座很大的伏羲庙,庙内有伏羲塑像。庙堂上原有古朴木架,架上悬着一具圆盘,正面黧黑平光,有如古代铜镜,照人见影;上刻八卦,规整常新;用手指轻轻扣击,铮铮如金鸣声,清脆悦耳。据说,那是伏羲当年赠送给大禹的玉质圆盘八卦。可惜,庙宇早已拆毁,玉卦也无处寻找了。只留下一个木质八卦盘,系五百年前明代复制品,直径三尺,厚三寸,紫红色,上面除了八卦以外,还刻有日月星辰天体图、二十八宿星座、二十四节气及六十四卦方位等;造型美观,雕工精巧,堪称珍贵文物。
而今每年正月十五,四面八方的华夏儿女齐聚卦台山,争相祭祖,山上人山人海,彩旗飞扬,蔚为壮观。更有海外知名人士,港澳台同胞,千里迢迢,慕名而来。
伏羲文化节
中国历史对先祖伏羲礼仪有加,陇、豫、鄂许多地方都建有祠庙、陵地。以纪念这位圣者。以阴阳八卦而始、中经周文王演绎成六十四卦的《易经》,更成为一门世界性的研究学科,千百年来著述充栋,无数的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以及平民百姓,都能从《易经》中寻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
天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今天,在羲皇故里天水,伏羲更是一位受人们顶礼膜拜的圣者。人们对这位人文始祖十分崇敬。国际性的伏羲文化研究会就设在这里。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天水人都会在城西的伏羲庙举行一次祭祖活动。台湾(有伏羲庙)、日本、新加坡、港澳及全国各地的人们纷涌而至,来天水寻根祭祖。
自1988年开始,天水市每年在龙诞日(农历五月十三日),都要在天水伏羲庙隆重举办“天水伏羲文化节”。届时有肃穆的祭祀、朝拜仪式,并举办伏羲文化研讨会、伏羲文化观光和考察活动。同时进行旅游、经贸交流洽谈。
每年春秋两次,每年正月十六为伏羲诞辰,实为春祭,农历七月十九,为伏羲祭日,举行秋祭,羲皇故里天水对这位人文使祖的祭祀更加重视,每年春秋二季都在伏羲庙隆重举行。
1992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天水,亲笔题写了“羲皇故里”四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