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在南昌举行震惊世界的“八一南昌起义”失败之后,起义总指挥之一的贺龙同志,放弃去苏联学习的机会,向党中央提出返回湘鄂边,在洪湖、桑植、鹤峰一带组建中国工农工军,得到党中央的同意。1928年3月,贺龙、关响应、段德昌等人在洪湖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军团。1929年初,贺龙率领红军主力解放鹤峰县城,在鹤峰创 建了湘鄂西第一个县苏维埃政府,贺龙同志11次进出鹤峰县城,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驰骋于湘鄂边,开展了与国民党军队长达数年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后于1934年奉党中央之命由贵州转战北上,与中央红军在陕甘宁会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成为中国革命斗争历史上一支重要的党的武装。
1928年到1935年,鹤峰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发展和保卫红色政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59年,中共鹤峰县委、鹤峰县人民委员会为了缅怀先烈,激励、教育群众,决定在城南满山红建立烈士陵园。1978年,陵园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并正式定名为“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陵园的主要建筑物包括楼牌、贺龙铜像、烈士祠、纪念碑和主墓群。
进入陵园,沿着台阶向上约50米,便是贺龙元帅铜像。基座与铜像高约两米,矗立在绿草红花丛中,显得高大伟岸。在铜像的一侧,便是烈士祠。祠内陈列着包括蹇先为、徐锡如、陈连振、陈宗瑜等人在内的80多位烈士的画像及简介。
拾级而上,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位于整个烈士陵园的中心,磨光青石碑面上镶嵌着“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12个大字。21.8米高的纪念碑舒展高耸,以简洁巨大的形体,象征着先烈们磊落坦荡的胸怀和崇高伟大的献身精神。
从纪念碑向上走到山顶,便是安葬着段德昌、王炳南、贺英三位革命烈士忠骨的主墓群。主墓群静贮于万年青、雪松丛中,汉白玉大理石等雕花装点其间,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主墓的后面是由贺龙元帅题写的“革命烈士们的事绩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的汉白玉大理石屏风,点明了陵园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