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政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江苏学政衙署是昔日江苏八府三州考秀才的地方,其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园内景点众多而号称“江南官署之冠”。学署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建立,至1904年科举制度废除,历时292年,有124任学政。江苏学政,是整个江苏省科举时代主持考试秀才的官署。学政的全称提督学政,又称提学使,掌一省教育事务,每省一人,以侍郎、京堂、翰、詹、科、道、部属等官员中进士出身者派充,三年一任。世称“学台”。其品级从从九品到正二品大小不等。由于朝廷对科考的重视,所以不论学政原来品级高低,地位与本省总督、巡抚平等。
江苏学政衙署是江苏省江阴市新改扩建的开放式园林,一般简称为学署,是昔日八府三州考秀才的地方。随着学政制度的消亡,学署也走向没落。学署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建立,至1904年科举制度废除,历时292年,有124任学政。原学署古建筑是十三进格局,而今只有仪门保存下来,其余部分均因年久失修或经历战火而不复存在了。2001年12月江阴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重现江苏学政衙署。2002年市政府将学政衙署遗址及学政衙署后花园——中山公园进行改扩建。扩改建的江苏学政衙署从原来的3.05万平方米扩大到7.2万平方米。共分为学政历史文化,生态休憩,游乐活动三个区域。
兴国园是因千年古塔而著名的园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以兴国塔为主景,共分为凭吊纪念区、怀古赏景区、诗文化景区三大功能区,有大雅堂、椒山亭、鱼声阁、上湖草堂等,再现了江阴的“善政桥”、“圣母桥”、“暨阳桥”等古桥。
刘氏兄弟故居坐落在江阴澄江镇西横街49号,现已改为刘氏兄弟纪念馆,二进六间三庭院,是一座具有江南民宅特色的清末建筑,距今约有150多年。纪念馆分为六间展室,它们展示刘氏三兄弟生平起居的情况及大量手稿、实物。纪念馆还有“百年天竹”、“石鼓墩”、“酱台”、“竹园”等遗迹和景点。在1985年被公布为江阴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升格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氏兄弟故居自1989年全面整修对外开放以来,一直没有进行过整体大修,故居的屋面、地面、地板等都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有效地保护刘氏故居,政府决定对故居内部进行整体大修,特别邀请省资深古建筑专家戚德耀为故居制作了修缮方案,方案于2006年9月底通过了省文物局的批准和有关专家的全面认证。故居修缮工程于2006年10月初开工,12月底正式完工并对市民开放。
文庙,亦称孔庙,夫子庙,文宣王庙,至圣庙,是历代祭祀孔子的祠庙,也是学宫和儒学教官衙署所在地。文庙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2年),知军范宗古因文庙离监狱太近,遂从南门外择迁于城内“军治之东南(即今庙址)”。自宋以来,文庙屡遭兵燹,数度兴废,残存建筑
仪门,因年久失修,风雨侵蚀,已破坏不堪。为保护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1995年4月,江阴市人民政府拨款400余万元全面修复,次年十月,修复后的文庙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崭新的面貌向社会开放,成为江阴市旅游、民间文化交流和举办各类展览的文化活动场所。旧的学署十三进格局是按照风水理论中的穿宫九星法营造的布局,坐北朝南。如今的学署遵循原本的布局,在学政衙署古建筑十三进格局中,仪门的雕梁画栋是仅存的古建筑。
旧址由江阴市近代实业家汀鹭先生建于1923年,占地面积382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8平方米。1937年后为侵华日军驻城部队司令部。1947年地为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中共地下党在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成功策动了国民党官兵起义。1949年,渡江战役后,张爱萍将军在此宣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海军机关。其后,一直为驻澄部队营房,为了抢救保护这一历史文化瑰宝,2002年江阴市政府和驻澄部队进行了产权置换,同时拨款600余万元予以全面修缮,并举办了“江阴要塞战事陈列”展览。
乘坐公交11路、1路、25路、2路、32路、33路、37路、76路、19路、21路、22路、23路至中山公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