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涧生态园,是苏州西部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高新区的一块原生态“绿肺”。景区历史文化底蕴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乃吴王的养马之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处,如今尚有饮马池、谢越岭等遗址。区内人文景观众多,通往龙池的小道为古御道,道两侧有清乾隆当年的行宫遗址、明朝文学家赵宧光题刻的千尺雪、寿星石,明末清初大书画家徐枋的涧上草堂及洗心泉,还有云谷飞瀑、乾隆御碑、寻马亭、水滨步道、天工石韵、十里木栈、游泳池等,做到了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历史与现代相结合。
山水汇龙池,池为涧之源头。荡漾池畔,移步换景,或莺啼柳绿,或溪水潺潺。水是风景区的精华所在。上游为龙池,又名胜天水库,重建于1952年,为原苏州地区乃至江苏省建库最早的水库。湖面面积20000平方米,容积水量约80000立方米。属天然雨水和山泉,水质清澈,无污染,是历年来游泳的最佳场所。三山相拥,乾隆御碑题曰"明镜漾云根"。临水的有水滨步道、天工石韵、十里木栈,其中水滨步道是龙池风景区乘凉、观景的中心位置,面朝龙池,放眼望去,山水尽入眼帘。近百棵高8米的古香樟树下,是原态绿色大茶吧,可容纳500人同时纳凉,提供茶水、风味小吃,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实为消暑纳凉休闲场所。
三山相拥白马涧,天地灵气聚龙池。山不算高,却为空灵宁静之境。登高远眺,更有诸多历代文人墨客观峰留墨迹,移步赞佳境。是春秋吴王养马之处,清朝乾隆六次下江南行宫所在,现代旅游休闲胜地。
青山绿水孕翠林,都市"绿肺"洗心尘。园内有梅林、松树林、柏树林、李树林、银杏林、桂花林、竹林、香樟林、杨梅林、石榴林、植物迷宫、原生态林,树种繁多,是学校学生、游客熟悉自然植物的大学校。
又称桃花鱼,桃花水母是一种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腔肠动物,距今已有6.5亿年,出现时间比恐龙早几亿年,被喻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其本身独有的基因对现代基因工程研究有重要意义。桃花水母对生存环境有极高的要求,水质不能有任何污染,活体罕见,极难制成标本,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更有“水中大熊猫”之称。桃花水母,通称“桃花鱼”,“降落伞鱼”。水螅水母,体透明,微带乳白,拇指般大小,直径大约在0.1厘米至1厘米之间,触手约256条,依长短可分为七级,由伞部的收缩及触手的上下运动而浮沉水中。水螅体不发达,高仅2毫米,无触手。淡水产。世界性分布,中国在四川、浙江、湖北、陕西汉中等地都有发现。桃花水母属刺胞动物门,水螅纲、淡水水母目、笠水母科。桃花水母身体仅由两层细胞构成,体内有一腔,为消化吸收食物之处,相当于其他动物的肠,属于腔肠动物。桃花水母体态晶莹透明,在水中游动,姿态状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花瓣。桃花水母的生活史为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世代交替而成,螅状体(水母的“童年”)对环境要求极低,而一旦分离出水母则对环境和水质要求很高。环境适应时,螅状体便自然分离出水母;环境不利时,螅状体便长期吸附于水下或岩石缝中世代生存下去。桃花水母的外形象一把撑开的伞,或一个倒扣的碗,称为伞体,伞边缘有许多细线状的触手,这是它的捕食器官。口朝向伞下方,位于一条管子的末端,具4片唇。食物由此吞入,消化不了的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所以桃花水母有口无肛门。伞缘有一水平缘膜,此为水螅水母的共同特征。
在苏州客运西站乘坐357路公交车至龙池风景区下车,即到景区大门口。
清风车影集合----鹿城路-----前进路-----古城路------吴淞江收费站-----沪宁高速-------苏州新区出口下------北环------华山路-----白马涧生态公园
传说太湖老龙王养个儿子是条小白龙,小白龙浑身洁白,人见人爱,龙王夫妇更是将它视作掌上明珠,百般溺爱。所以小白龙小时候无所畏惧,成天调皮捣蛋,捉弄虾兵蟹将们。有一天,他外出游玩,苏州老城区上空,见下面草茵树绿,就想把它收到龙王的疆界内,于是呼风唤雨,引来太湖水,要淹没大城。幸好被观音娘娘及时发现,挥动杨柳枝,把水统统退去,苏州城才逃过一劫。玉皇大帝大怒,老龙王为了保全儿子性命,答应小白龙去当吴王的坐骑,替吴王效劳,以此赎罪。小白龙自知犯错,不敢再倔强,连夜潜到吴王的养马场,附于吴王心爱的赤兔马身上。从此,吴王胯下的战马变得神勇非凡,驮着吴王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公元前496年,两国在交界之地(今浙江嘉兴)又摆开战场,越王勾践想出了一个怪诞战术,命300名死士自刎于阵前,趁吴军乱阵之际,命后备部队冲向敌军,吴军溃不成军,越国取得大捷。吴王阖闾也在混乱中被砍伤了右足,陷入越军重重包围,这时他胯下那匹枣红马一声长啸,驮着吴王消失在敌方视野之外。吴王阖闾虽被宝驹救下了一条性命,但因惨败蒙羞,伤口又严重感染,又气又羞,大叫一声而亡,赤兔马哀其主人,长嘶一声,全身的枣红色褪去,变成一匹白马。原来小白龙伤悼一代雄王,一时忘形,露出了本相。后人为了纪念这匹神驹,便将这个地方命名为"白马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