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是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较大的意大利文化集中地。景区以河北区民族路与河北区自由道交口的马可.波罗广场为中心,由天津河北区五经路、河北区博爱道、河北区胜利路、河北区建国道这四条河北区的道路合围起来的四方形地区。原街区及建筑基本保持原貌,始建于1902年,占地28.5公顷,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街区内几乎包含了意大利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更有多处中国的名人故居和一代伟人民族英雄蔡锷将军的足迹,当年蔡锷将军与梁启超先生就是在这里商讨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大计。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影视剧,如《非常完美》、《建国大业》、《白银帝国》、《风声》、《辛亥革命1911》、《梅兰芳》、《金粉世家》等等都是在这里拍摄的,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也在这里取景,成为天津最著名的旅游文化街区。
位于今民主道靠近海河的地方,是一排端庄素雅的奥地利式小楼,曾在1917年担任过代理大总统的冯国璋下野后,就居住在这里。现为河北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国璋故居为砖木结构的三层楼,共四座,连同从前的三所小楼,共有楼房110间,平房54间,建筑面积4661.29平米。冯宅与袁宅只相隔一条民主道,据天津市房产公司的有关人士说,两届的民国大总统将自己的住宅建的这么近,从目前的考证资料看,在全国只有这一处。有人猜测,冯国璋与袁世凯都是北洋军阀,冯当年是袁的下属,二人将住宅建的近,也许是方便二人议论国事。
位于今进步道与北安道拐角处(进步道94号),建于民国初年,属意大利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局部三层,原有甲、乙、丙、丁、戌几幢建筑组成,平面布局紧凑。主体建筑运用拱券门洞石柱式、石条台阶等建筑形式,楼前为圆形台阶,入口由三连圆拱券与爱奥尼克式廊柱构成,立面正中山墙饰富于变化的弧形曲线和弧形矩型窗饰花卉,高坡楼顶。这幢正面楼座,连同后面民族路现武警干休所的楼房,中间有“天桥”连通,整个建筑宏伟庄严。
位于河北区意式风情区中心,原马可波罗路(今民族路)和但丁路(今自由道)交会处,占地2200平方米。广场周围建筑错落有致,雕饰精美,构成了风格典雅的建筑群,6栋带角亭的小洋楼,每栋楼分别以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命名。广场东南角是1924年开放的意国花园。花园旁的回力球场建于1934年,建筑为4层的意大利摩登式楼房。和平女神雕塑位于广场中心,为意大利人设计和建造。该雕塑最初设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而建。
解放桥位于天津市中心繁华区,南接号称金融街的解放北路,北连天津站广场河北区三经路。此处附近原有一座浮桥,叫老龙头浮桥。1902年改建为铁桥,称万国桥,人们习惯称之为老龙头铁桥。铁桥建成不久,桥上渐呈拥挤之势,更重要的是桥下净空狭小,限制了船只通过。进入民国后,有关方面议定,由法国租界工部局主持修建新桥。新桥位于旧桥上游,1923年开工,1926年完工,用银190万两,为海河诸桥中造价最高的开启桥。建桥费用由海关附征河口捐百分之四再加二成提供。新桥仍称万国桥,又称法国桥。新桥建成后旧桥作废。新桥全长96.7米,高5.5米,宽19.5米。分三孔,中孔长49.94米,为双叶立转式开启跨,备有汽油发电机可自行发电启闭。两边孔径各24.62米,为固定跨。上部结构由钢桁架及纵横梁组成。开启跨桥面用木板铺成,固定跨则为混凝土桥面。1945年抗战胜利后,万国桥更名为中正桥,1949年为纪念天津解放改为今名。桥面上曾铺设有轨电车道,解放后拆除。解放桥是中国开启桥的经典之作,具有世界水平,至今仍在使用。
位于河北区五经路,跨海河与和平区大沽北路相连。大沽桥设计构思为“日月拱”,由两个不对称的拱圈构成,大拱圈拱高39米面向东方,象征太阳,小拱圈拱高19米面向西方,象征月亮,预示天津美好的未来与日月同辉。全桥长154米,为三跨连续梁体系,设计独特,充满现代气息,而且充分代表了当前桥梁的发展趋势,即安全适用、景观优美、技术创新,且经济合理。大沽桥于2003年7月6日开工建设,2004年10月6日完成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桥面铺装采用了高科技含量的环氧沥青混凝土,有效解决了钢结构桥面与沥青混凝土紧密有机结合的难题。此技术在中国北方应用。2006年,获得国际桥梁大会颁布的世界桥梁设计建造最高奖------尤金·菲戈奖。该奖设立于2002年,全世界每年仅有一座桥梁获此殊荣。
位于天津站前广场河北区海河东路,为迎接新世纪建造,2000年底落成。钟高40米,通体金属,重170吨;钟盘直径14.6米,面积154平方米;分针长4米,时针、分针共重180公斤;钟摆上下,恰似日月同辉;鈡盘圆周的12个直径2.6米的铜铸浮雕分别表示12星座。古典与现代浑然一体,东西方相互交融,寓意时空无限,时不我待。该钟十万年的走时误差仅为1秒
位于河北区光复道中段南侧,1921年军界人士赵光裕在此建房成巷出租。安吉里胡同,拥有明显的意大利建筑风格,走在这个“异域胡同”中能充分感受到意大利建筑的唯美。从光复道一侧能看到“安吉里”三个字的门洞,从门洞中能看到马可·波罗广场上的角楼,给人以景中有景美好视觉感受。
耶稣圣心堂在今河北区建国道与第一医院住院部毗邻处,建于1910年,由意国方济格会建,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典型教堂建筑砖木结构二层,局部三层,东、西、北三面外突,檐口山花下为弧形半圆形窗,堂内大厅上层墙体呈八角形,各开一圆形窗,整个建筑异常华丽,具有人文思想内涵,它是教堂建筑向公共建筑转化的里程碑。也有称它是“早期罗曼式”建筑。
曹锟于1927年始返津做寓公。为了自身安全,于1935年先后在意租界、英租界广建宅第,于1936年迁走,便将曹家花园卖给宋哲元主持的冀(河北省)察(察哈尔省,今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政务委员会,后改“天津第一公园”,并进行改建和扩建,增添剧场、游艇、第二图书馆及儿童活动娱乐园,开放游泳池,设饮食部等,一时游人甚盛。1937年七.七事变天津沦陷后,日寇将公园改为日本侵略军后方医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政部仍利用日本后方医院设备作陆军医院。新中国成立后改为解放军二五四医院至今,院内部分建筑设施,已拆改建成新楼,但园中旧貌尚依稀可见。
今河北区建国道北侧矗立着一座独具特色的欧式楼房,它东临天津火车站,西眺金汤桥,南望海河广场,北依铁路线,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它就是旧意租界内的意大利建筑风格。主楼为瓦屋面二层带地下室,砖木结构。中间有方形阁楼,楼梯间用塔楼采光。休息平台上有高大彩色玻璃窗。一层和二层楼内房间宽敞明快,为办公室用房,有折线凸窗。楼立面装饰极为讲究,墙面有凹凸变化,红砖墙与剁斧石墙剁,色彩对比极为明快。主入口处有重点装饰,窗口及二楼后口的面部均采用美术釉面砖点缀,很有特色。当时与旧意租界其他小楼对比衬托,形成了造型优美,风格多样的欧式建筑。特别是原意大利领事办公室内的桌椅几柜等硬木家具,仍为原来之旧物,保护得特别好。
坐落在河北区光明道20号的意大利兵营,是原意租界中较大的建筑之一,是天津市九国驻军兵营中一座保存下来的外国兵营,也是全国此类建筑中保存完整的建筑。这座罗马味十足的建筑,二战后驻美国兵和国民党军队,解放后为武警部队驻地,随着海河开发和意式风情区的建筑,现基本恢复原貌。
意大利兵营建于1925年,原为三层,砖木结构,呈∏形,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是典型的意式风格建筑。首层是各种公用设施,二层和三层位拱窗明廊的士兵宿舍,矮楼是指挥官的办公室和宿舍,楼前空地是操场。当年驻有一个混成营,共有官佐士兵999人。据称当年清逊帝溥仪住天津时,曾来兵营“视察”,颇为意国人所欢迎,还留下了合影小照。
走进意大利兵营,人们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三面围起的红砖木结构高楼,另一面是一排平房。建筑整体体现了欧洲贵族风格,尤其是二楼和三楼的拱窗明廊,更是古罗马味道十足。站在二楼走廊,通过拱窗可以看见楼前的空地——能够想象,当年军官们就是站在这里,对士兵操练进行检查。恢复原貌后的意大利兵营将是意式风情区一处典型的人文景观,供游客参观游览。
1、可乘27路、638路、645路、660路、805路、961路等公交在博爱道站下。
2、可乘14路、462路、640路、802路、841路、901路等公交在民主道站下。
3、可乘5路、8路、13路、24路、634路、645路等公交在天津站副广场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