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是陕西关中地区东部的山脉,位于合阳县。东临黄河,西隔大峪河。呈阶梯地形,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海拔在342~1543.2米之间,南北长41.8公里,东西宽35.6公里,总面积1341.46平方公里。地貌类型依次为河谷阶地、黄土台塬和低中山。在总面积中,塬面占65.6%,沟壑18.2%,素有"一山一滩川,二沟六分原"之称。
福山景区殿宇错落,楼阁焕彩,天蝎石迎客吐瑞,“福音阁”福钟报福。福山建筑群由前院、后院和偏院组成,山顶面积约5亩,建筑面积2135平方米。另有长220m、宽3m的砖石砌筑的山路。前院由山门、药王殿(供奉十代名医)、三义殿(供奉蜀汉刘、关、张三兄弟)、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及菩萨)、两旁配殿(分别供奉送子娘娘和三圣母)组成。后院主建筑为上下两层的三清阁,供奉道教三清诸神。两厢分别为玄武殿(供奉玄武大帝)和文昌殿(供奉文昌帝君),三清阁旁是高耸的魁星塔。西南偏院为印光堂,主房供奉诞生于合阳县赤东村的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另有转角楼和两座生活用房。福山周围群柏竞秀,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有13棵。
大雄宝殿:福山前院正殿是大雄宝,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正殿南边是华岳三圣母和丈夫刘彦昌的配殿,表达了人神相爱的精神向往。北边为送子娘娘殿,是民间求子,期盼子女健康向上的香火之地。南廊房则供奉着从战国到清代的十代名医。北廊房供奉着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
大雄宝殿两边山墙的《复建福山庙宇创造三清阁奎星塔土地亭碑记》石碑,刻于光绪十年(1884),碑文记载,从万历二十三年到康熙的六年(1667),福山屡加修葺,同治六年(1867),福山前后殿及两廊毁于兵火。光绪八年(1882)重建,至十年工程告竣。此后福山遂成为渭北旅游胜地,碑后记有全国各地为福山捐资店铺和人名,是合阳县重要的商业资料。
福山后院:道教圣地,正面是三清阁。楼下正中供奉着道教创始人老子,两边分别供奉着手捧火轮的太阳神和呼风唤雨的龙王神。右厢供奉文昌帝君(文曲星),左厢供奉真武大帝。相传文昌帝君(又名文曲星)为中国古代学问的守护神,在道教中地位甚高。《历代神仙通鉴》称其为“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其前陪侍者,一为天聋(听不见),一为地哑(说不出)。
魁星塔:与文昌庙斜对,寓意吉星高照,文脉旺盛。
福字遍地,一步一福,一念一福,一语一福,往西北看,就是明清古建筑灵泉村,灵泉村和韩城的党家村,相较而言,党家村仿佛是小家碧玉,灵泉村仿佛是大家闺秀,灵泉村又是渭北有名的财东村,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化底蕴相当深厚。
每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前后三天,是传统的福山庙会期,现更名为福山祈福节,届时天未明,黄河沿岸各村的人们,携儿带女,带上祭品,前去祭拜福山神灵。此时的福山庙院,鞭炮震耳,香烟缭绕,尤其是大雄宝殿、送子娘娘殿和药王殿前,祭祀敬献的,求神抽签的,进进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