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远古城是新疆历史名城之一,旧城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伊犁将军明瑞在伊犁河北岸度地筑城,乾隆帝亲自赐名曰“惠远”,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远方之意。历史上伊犁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清代乾隆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此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现保存较好的是被称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远城,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如今的惠远城是光绪八年(1882)清政府在惠远旧城北15里处仿照旧城所建。古城中心矗立者宏伟高大的钟鼓楼,登楼远眺,城内外风光尽收眼底。
清代的“伊犁将军府”,在今霍城县惠远镇惠远古城内东大街,坐北朝南,是一座园林式的古建筑群,四周是高大的围墙。当跨入威严的黑漆大门后,便见宽敞的庭院内,古榆参天,左右营房、东西厢房、正堂、四合院等建筑,黑柱飞檐,曲径回廊,古朴幽深。后花园的六角凉亭,红柱绿瓦,古色古香。花园内树木葱隆,百鸟和鸣,万花齐放,招蝶引蜂,俨似江南名园,景致清幽,最宜避暑。清代将军府内,驻将军一员,及其家眷、卫兵等。附设有营务、印房、粮晌、
驼马、功过等处,专理各项事宜。为展示伊犁将军府历史,特别设臵的四个“清代伊犁将军府历史陈列室”和按清代布局还原的各建筑内部陈设等,充分展示了一个半世纪伊犁将军府的历史,是新疆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的,各族人民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光辉历史的见证。它铭刻着外族入侵,丧权失地的耻辱,更弘扬着一种不畏强暴,紧密团结,奋起抗争,保卫疆土,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惠远钟鼓楼位于惠远城十字街中心,始建于光绪九年(1883年)。其整体结构系四层三檐歇山顶的木结构建筑。第一层为基座层,每边长22米内用夯土筑成,外面用青砖包砌,台基边缘有青砖花墙。基座四面有拱门,门宽各4.10米,内有十字通道,直通四条大街,基座十字通道顶棚为方木拼铺,绘有八卦图,内壁也用方木、青砖镶砌而成。十字通道四角各有一根木柱直达楼顶。南拱门右壁上开一小门,入内拾阶而上,可登至基座平台。平台上建有木结构彩楼三层,飞檐斗拱,画栋雕梁;楼顶正脊四端各有大呁,中有宝瓶和铁戟,戗脊尽端均有仙人走兽装饰,瓦陇出檐处装有勾头滴水。各层檐面及楼顶全用绿色琉璃瓦覆盖,屋檐下梁柱额枋均绘彩画。旧时,各层檐角悬挂铜铃,风吹叮当作响,清脆悦耳。二、三楼各臵有大鼓、大钟,为敲击报时之用,城门的昼开夜闭以此为信号。整个建筑巍峨挺拔,雄浑壮丽,熠熠生辉。
惠远文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后与惠远老城同期毁于沙俄侵占伊犁。现在的文庙是中俄伊犁条约后重建惠远城时的同期建筑,于1891年落成,惠远文庙在清代是惠远古城内以伊犁将军府为主体的建筑群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庙是专门祭奠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庙宇,是尊孔崇儒,主兴文脉、尊师重教、兴教助学传统的圣地。
伊犁边防史馆是新疆乃至中国第一个以反映边防为核心的史馆,边防、边境、边陲、边疆、边民、边情、边塞、边关等“边”字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游客身临其境,可真切的体验和感受到“边”的风情。该馆由历史馆、屯垦馆、当代馆和林则徐戍所四部分组成,馆内用实物、绘画、雕塑、图片等方式展现了汉、唐以来伊犁人民固守边疆、屯垦戍边的历史,向人们再现了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功勋和被革官遣戍至伊犁惠远古城两年多的时间里,为新疆的水利建设、勘荒垦荒、维护民族团结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林则徐戌所原在老城的东二巷,新建的戍所位于伊犁边防史馆内,这座戌所保持了原戌所的原始风貌,室内的陈展有搜集到的林则徐在伊犁期间使用过的日用物品。1842年11月9日林则徐历经4个月由西安来到惠远,住在惠远一家安静的民宅,共住了两年零一个月。在此期间,林则徐不顾年老体衰,大兴水利,凿渠引河灌溉农田,亲自承修了喀什河引水工程,灌溉了伊犁地区三分之一的耕地,使荒地变为良田。至今还造福于当地百姓,这条渠被后人称为“林公渠”。他还推广“坎儿井”,倡导内地纺车和织布技术,对新疆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夏季:9:30-20:00
冬季:10:30-19:00
自驾:
从乌鲁木齐驾车上(乌奎高速公路)或者沿218国道直达,路经赛里木湖、果子沟盘山路、清水河经济开发区、霍城县、到惠远古城路口驶入惠远古城景区。
公共交通:
霍城县汽车客运站乘坐2路公交车直达惠远古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