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核桃沟景区位于巩留县城东南部伊什格力克山北麓,距县城13公里,总面积1180公顷,是自治区级自然资源重点保护区。
野核桃沟是珍贵的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新疆伊犁河谷地巩留县西北部的深山密林之中,是一个三面高山环绕向西敞开的山间谷地,既可以抵御西、东、南干热和北面寒冷气候的侵袭,又可以接纳西来湿润气候的润泽,形成一个不同于荒漠而有利于草原林木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由于这里第四纪遭受冰川的影响较小,从而保留了第三纪的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落叶林。生长在这里的野生核桃林,就是第三纪的孑遗物种中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种质资源树种。
第三纪名称的意思是“第三个衍生期”。 是地质年代名称,它是新生代最古老的一个纪,始于距今6500 万年前,大约延续6300 万年。第三纪时被子植物极度繁盛。除松柏类尚占重要地位外,其余的裸子植物均趋衰退。蕨类植物也大大减少且分布多限于温暖地区。而在新疆的巩留县,却能在野核桃沟自然保护区亲眼观赏到这个珍贵的物种,并且,还能够品尝到营养丰富的野生核桃。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
被称为“世界罕见、我国独有”的野核桃林,就位于天山南脉伊什格力克山东部的江嘎德萨依沟中。这里三面环山,雪峰巍峨,苍松凝翠,绿草如茵。每当收获时节,漫山遍野的核桃树,树冠葱郁,如伞如盖;累累硕果,枝弯低垂。林灌之下,溪流蜿蜒,繁花织锦,别具情趣。沟谷大致南北走向,南高北低,顶部由三条支沟汇合而成。这种沟谷逐渐变窄、地势逐渐隆起的山地地形,形成充沛的地形雨,而冬季这里又处于一个较强的逆温层中。其温暖湿润所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是一个难得的宝地。
这里的野核桃林是多种自然条件的共同产物,是西伯利亚泰加林在中国唯一的延伸带,是中国唯一的古北界欧洲———西伯利亚动植物分布区大陆性苔原地带,也是阻滞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北移的重要生态地,更是人类农耕文明之前游牧文化的博物馆。
目前国内仅存于伊犁河谷的巩留县境内野核桃树,处在亚欧大陆中心地带,周围大都为人烟稀少的大沙漠、大草原、大森林和大雪山。也许正因为有这些天然屏障的保护,才使巩留野核桃林至今尚存原始的纯净与神秘。
野核桃沟属寒温带高寒山区,长冬短夏,春秋相连,7月份平均气温15.9℃,无霜期80—108天。景区内可见形成于20万年前冰川时期的冰蚀地貌景观,有现代冰川痕迹数十条、大小湖泊数十个,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野核桃沟景区有着种类繁多的珍贵植物,仅现已查明的珍惜动植物就有354种。主要树种有新疆野苹果、野杏、膜果麻黄。保护区内有大型真菌种类不计胜数。野生植物资源中,有可食用的植物就有10余种,药用植物有199种。堪称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 这里四周山色秀丽,层峦叠嶂,烟云缭绕,翠峰倒映。白云宛如天际荡起的银色波涛,飘飘忽忽地掠过原始林带,投下时明时暗的光影,朦胧飘渺。位于山顶精巧的天鹅湖,在云影的映照下,湖面水色深一片、浅一片,有的蓝、有的绿,变幻莫测,美仑美奂。入秋时节,漫山遍野仿佛成了色彩的海洋:翠绿的云杉,金黄的核桃树,多彩的灌木丛,火红的野榆……与或金黄、或淡粉、或桔红的山间草原相连成片。每当夕阳西下,层林尽染,无限风光,令人迷醉。
巩留县的野核桃沟,是中国新疆伊犁广袤绿洲中最为闪亮、最为诱人的翡翠;是世界干旱区中降水最多的山地之一。
野核桃沟保护区划分为:保护区、发展区、封育区、防护用材林区、试验区和隔离带6个分区。主要分布于巩留城南20公里的4条支沟,海拔1300~1500米,偶亦到1700米,面积约200公顷。1961年调查时,有核桃2000株,结实树占1/3,以后成立野核桃林场。1982年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野核桃于5月下旬开花,9月果实成熟,座果率很高,一般着生3~4个,最多有6个簇生,高产树每株产干果实75~150千克。核果较小,但核仁含油率、蛋白质及糖分较高,壳薄易取全仁。野核桃树为高大落叶乔木,一般高10~15米,是一种喜光、喜暖、喜肥沃湿润土壤树种,也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和用材树种。此植物寿命较长,保护区内有许多野生核桃树木的树龄都在200多年以上、甚至千年的大树。在进入野核桃沟景区的途中,我们就会观赏到这姿态万千的沧桑古树,其形其意耐人寻味,如沿途中所见的:枯木逢春、喜接连理、子孙满堂、根深蒂固、千手观音等翡翠胜地。关于野核桃沟天鹅湖里“湖怪”和乌孙土墩墓传说故事很多,这一世纪之谜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考古探险家、历史学家、人文学家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