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将乐器制作当做一种兴趣,找寻音乐的本源;有人将乐器制作当做一种修行,感知自然的温度;也有人将乐器制作当做一种生存的手段,经过漫长的时间,将其变成本能,融进生活,仿佛他们生来就会这种技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附县制作民族乐器有很久的历史了,这个地方的很多人家至今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乐器制作技艺。这个地方村民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制作民族乐器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制作的乐器几乎涵盖了所有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的种类。
1999年,当地政府出资42万元把吾库萨克乡村的一些乐器制作专业户召集起来建立了民族乐器村,专门从事各种乐器制作及木制工艺品加工。2000年,这个乐器村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2008年,疏附县的“民族乐器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这个乐器村分为制作室和展览厅两部分,在制作室可以观看到乐器制作的全过程,展览厅里有世界上较大的热瓦普长3.93米,直径0.46米。乐器村的村民农忙时在地里务农,干完农活就在家里制作乐器。他们制作的乐器一般销往哈密、乌鲁木齐、伊宁等地,也销往周边国家。
整个村子有九十多户专门做乐器的人家,他们当中很多人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热合曼·阿布都拉就是其中之一。六十多岁的热合曼·阿布都拉是乐器村中做乐器较出名的手工艺人,乐器制作在这个家族已经传承了5代,也是热合曼·阿布都拉一家赖以谋生的手艺。热合曼·阿布都拉从6岁起便开始跟随父亲学习乐器制作,五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得他在乐器的技术炉火纯青,都塔尔、热瓦甫等维吾尔族乐器都是他的拿手的绝活。2008年,热合曼·阿布都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除此之外,在疏附县的乐器村,还建有西域乐器博物馆,那些曾经在新疆地区流传使用过的乐器,甚至是已经失传的乐器都将在这里逐一复原、展出。据说,这座博物馆的建造是源于一位叫段蔷的老人。他曾是新疆军区文工团的小提琴演奏员,在一次街头听过新疆当地民歌之后,就被那种古老而悠长的音乐所吸引,开始潜心研究当地的民族音乐。从事新疆民间音乐和民间乐器的收集整理工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他完成了8000多首新疆各民族传唱歌曲的乐谱和乐器的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出版了与其相关的多部著作,在国际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他的一生都在为让新疆地区那些已经失传的乐器“回来”,正在使用的乐器继续传承而努力。
如今,这个位于新疆南部的村落,早已成为新疆较有特色和较具生命的民间乐器制作地之一了。当地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将弹布尔、热瓦普的声音从疏附县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