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历
1932年,首次发布短篇小说《不幸的她》刊载于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总第12期。
1933年,在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上发表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随后陆续发表了《秋雨》《牛》《霸王别姬》《论卡通画之前途》等文章。
1939年,入香港大学文学系。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处女作《天才梦》。
1942年,开始为《泰晤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1943年,在《紫罗兰》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该小说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此后,陆续发表了《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
1944年,创作了《花凋》《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出版小说集《传奇》以及散文集《流言》;在《苦竹》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回应傅雷的批评,因此,在上海文坛大放异彩。
1947年,应邀创作了电影剧本《太太万岁》和《不了情》。
1951年,以“梁京”的笔名发表小说《十八春》。
1954年,两部带有政治倾向的长篇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先后在《今日世界》连载。
1958年,发表小说《五四遗事》,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写《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财两得》等剧本。
1961年,创作电影剧本《红楼梦》《南北和》及其续集《南北一家亲》《小儿女》《一曲难忘》,回美国后还创作了《南北喜相逢》。
1962年,在英文《记者》杂志发表访台记事《重回前方》。
1966年,把中篇旧作《金锁记》改写为长篇小说《怨女》在香港《星岛晚报》连载。
1967年,任纽约雷德克里芙女子学院驻校作家,并开始英译《海上花列传》。
1969年,将旧作《十八春》略做改动后,易名为《半生缘》在台湾出版。同年,得陈世骧教授之识,任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继续《红楼梦未完》之研究,两年后离职。
1972年,移居洛杉矶,开始了幽居生活。
1973年,在《皇冠》发表《初评红楼梦》。
1974年,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谈看书》与《谈看书后记》,在皇冠发表《二详红楼梦》,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未出版,后来因为搬家遗失译稿)。
1976年,出版自己的第二部散文集《张看》,同时发表《三详红楼梦》。
1977-1993年,陆续完成了《色,戒》《惘然记》《对照记》的创作,并出版了《红楼梦》评论文集《红楼梦魇》。
1995年9月,在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
主要成就
创作成就
小说
一生的创作涉及小说、散文、剧本评论,其中以小说成就最高。小说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技巧无不显现出个人的特色。其小说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和女性文学的新天地
把眼光投向了“婚姻、爱情、家庭、女人的挫折、女人的处境——一个充满女性气息的世界”。其小说集《传奇》刻画了一大群真实地生存于男权文化之下的女性群像。
小说摒弃了“五四”作品中女性对男权社会单一的控诉,而是“让女性在自己的位置上自演自绎,呈现其矛盾、压抑、自我冲突以致丑怪畸形的深层面貌”。由对女性悲剧命运成因的剖析,而上升到了对更具普遍意义的人性、人生、命运、历史的感悟与思考。
小说对女性内心阴暗面进行了极其深刻的批判,但其批判又留有情面。还能站在凡俗女性的角度来审视女性问题,这一独特观察视角的选取,为中国女性文学打开了一方新的天地,并对后来的女性文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
二、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
创作巅峰期主要是20世纪的40年代,在这种背景下突兀而出,摆脱主流文学的影响,把关怀的焦点放在普通人身上。非常重视继承写实小说的传统,以平淡、自然、真实的笔触摹画生活。
其小说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写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以反映大都市的民间习俗为特色,以对两性关系、婚恋关系和日常生活的讲述为叙事重点,并注重传达出苍凉的生命体验,展示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上海普通市民阶层的风俗画
三、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是人物刻画的巧匠,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变态人物形象和各色人物,尤其是对两性心理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由此反映出人物心理的进展,体现了作者对人物丰富复杂内心的深切理解,揭示出某种社会根源,使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深度。
小说的叙事方式采用传统的全知视角,并利用反讽和参差对照的写法构成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在时空设置、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等方面的结构安排上独具匠心,使小说呈现出色彩纷繁的面目和悲悯苍凉的美学基调。小说意象的营造丰富而传神,善于将声音、气味、色彩等感官调动起来,具有鲜明的视角性和立体感。小说的语言风格也别具一格,词语既典雅又通俗,既艳丽又灵透,造语新奇,“通感”手法运用得当,艺术感觉异常敏锐精微。
其小说用古典小说的外壳表现现代的主题,能把现代派小说与传统的民族形式相结合,做到了融通雅俗,沟通中外,既提高了现代通俗文学的品位,又缩短了现代小说与世界文学的距离。
四、对中国文学史的独特的贡献
20世纪40年代,以其《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在那个“低气压的时代”的上海文坛引起一片哗然。在小说表现技巧的运用上大胆创新,形成了“说书人的构思、冷静的叙述心态、参差对照的写实手法、感觉外化的心理描写、突出的个性化的直觉意象以及苍凉的美学意境共同组成了独一无二的张爱玲文体”。这一文体对人们的创作起着一定的文本示范作用,这是她对现代小说的最大贡献。小说却充分展现了日常生活中人的欲望和生存困境。
散文
在散文里,成功地将感性与理性,具体的当下的人生体验与深刻的哲理思考融于一体。散文讲究世俗情趣,实实在在而又心怀憧憬地透视现实人生,谈自己的经历,所见所闻,如童年生活、都市生活、男女饮食、生活起居等,但并不过多地迷醉在生活的浅表层面,而是对生活做更深一层的挖掘,对上述的生活现象、文化现象进行细致的感悟、思考,进而阐释自己对人生的深刻见解,从而使散文在情趣之中又带上了理性思辨色彩。
散文所体现出的情、趣、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同她在散文中所运用的独特艺术手段分不开。首先,在文体上,采用了议论小品文的文体。其次,在语言的运用上,采用的是形象的叙事语言和精警的议论语言交替的使用。在散文中,常用的一个艺术手段就是采用一些物化的意象将人物、景物或心情传达得精致、细腻、形象可爱,充满着艺术的韵味和精致。
文学作品
小说:《金锁记》《霸王别姬》《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色,戒》《小团圆》《异乡记》《雷峰塔》等。
散文:《〈红楼梦魇〉自序》《散戏》《谈画》《童言无忌》《谈女人》《自己的文章》《存稿》《雨伞下》等。
电影剧本:《小儿女》《红楼梦》《桃花运》《人财两得》《不了情》等。
学术论著:《红楼梦魇》《〈海上花列传〉评注》
翻译作品:《老人与海》《死歌》《生命的颜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