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从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走出了韦国清、韦杰、覃健、韦祖珍、覃士冕等5位共和国第一代将军。县内革命遗址众多,历史意义厚重,,被誉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景区有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红七军前敌委旧址、魁星楼、东兰革命烈士陵园、韦拔群故居、韦拔群纪念馆等革命旧址、遗址近50处。通过大量的实景实物、文字图片资料,了解东兰红色历史及韦拔群生平事迹。
东兰烈士陵园位于东兰县城西更闹坡,占地面积94.7亩,建筑面积29720.5平方米,园内有大门亭廊、仿古排门、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塔、韦拔群烈士陵墓、解放东兰烈士纪念碑、英雄群雕、纪念亭、纪念活动广场等建筑设施。其中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版面展线长190米,陈列史料、文物600余件,展览内容有《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剿匪》、《援越抗美和抗美援朝》、《对越自卫还击战》、《将军及红军老干部》、《悼念先烈活动》、《开创未来》等九个部分,共八个展厅,面积1420平方米。
红七军前委旧址,即魁星楼,位于东兰县武篆镇政府内。清光绪32年武篆民众筹款兴建,是座木石结构的四层六角塔楼,底宽7米、高18米。1923年,韦拔群组织农民攻打东兰县城时,作战指挥部设于此楼。1926年至1927年间,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和武篆区农民协会在此楼办公。1930年春夏,红七军前敌委员会设于此楼,前委书记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在楼上办公和住宿。这期间,邓小平以东兰为中心,领导右江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还在楼上召开军前委会议,作出收复百色的重大决定。
1930年4月5日,红七军前委书记邓小平千里迢迢,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来到红七军前委、右江特委、右江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东兰武篆,向红七军传达中央指示,与率部驻扎在这里的红七军前委委员、第三纵队司令韦拔群相见,两双大手终于紧紧地握在一起。铜像底座62厘米,总高3.2米,是由世界著名雕塑家曹崇恩教授设计制作。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即列宁岩,位于东兰县武篆镇巴学村。岩洞宽64米,高43米,纵深137米,洞内宽敞明亮,可容纳数千人。洞的深处有清泉,又有曲径通山后,因岩洞内设有北帝庙而得名“北帝岩”。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传播马列主义,培养右江东兰、凤山、百色、思林、都安等县农运骨干276人,为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打下坚实的基础。1930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武篆,认为韦拔群在北帝岩宣传了马列主义革命真理,提议改名为“列宁岩”,沿用至今。
韦拔群故居,位于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东里屯特牙山半山腰上。韦拔群故居分前后两幢泥砖瓦房,总面积250平方米。前屋为一幢内立四排屋架,分五开间,屋顶设有掺望台,是当年韦拔群接待革命同志、召集农军开会的地方,后屋为韦拔群一家生活起居室。1930年春夏,邓小平为学习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经验,曾在此与韦拔群一道进行土地革命试点,开办农民政治夜校,创立右江第一个共耕社—东里共耕社,有力推动了右江地区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现前屋内置韦拔群半身塑像一尊,四壁是以图画和史料展示韦拔群烈士从出生至牺牲的事迹。后屋按当年情景恢复摆设,有祭龛、草席、石碓、石磨等。
韦拔群纪念馆为纪念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而建,座落在东兰烈士陵园内,主要由纪念馆、集会广场、功德园、将军园等组成,总占地面积120多亩。其中纪念馆占地30亩,馆内陈列布展7个展厅和各种多功能室,展览面积3500平方米,共展出1000多件文物史料。纪念馆一楼设有序厅、影视厅和三个展厅,序厅立有韦拔群半身雕像,基座刻有中央领导给予韦拔群的历史评价,三个展厅分别介绍韦拔群探索真理,领导农运,参与领导百色起义,组织创建右江苏区的事迹。纪念馆二楼设立四个展厅,分别介绍邓小平与韦拔群,韦拔群对党忠诚,捍卫苏区,韦拔群牺牲后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以及永恒纪念、不朽丰碑等。
在河池乘至东兰的大巴,再转至景区的中巴即可。
汕昆高速→瑞临线至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