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遗址位于固镇县城东25公里的濠城镇境内,俗称“霸王城”。坐落于沱河南岸的岗地上,主体为一座城址。城址平面呈不甚规则的弧角长方形,方向约10°。四周有城墙残存,现残存墙体高出外侧地面2—3米,除西城墙遭沱河故道冲刷破坏较多外,其余各墙保存较好。城墙各边长度不等,分别为西墙约480米、北墙约340米、南墙约280米、东墙约410米,城圈共长1510米,城内面积近15万平方米。根据勘探,城墙外有濠沟环绕,濠沟宽度在15米至30米不等。遗址现整体为台地地貌,其南半部为居民住地,北半部为耕种地。上世纪五十年代发现该遗址,1980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春,为配合固镇县濠城镇政府实施遗址内现代居民搬迁工程和编制遗址保护规划,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固镇县文物管理所对遗址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古勘探和试掘,发现遗址是一处重要的史前时期和汉代城址。其后又于2008年和2009年对遗址进行了连续性发掘,明确了城址的建造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距今约4500年。遗址发掘揭露了城垣、排房、红烧土建筑、灰坑、陶窑、墓葬、台形基址等不同类型的遗迹,出土史前至汉代的石器、陶器、铜器和玉器等众多文化遗物。
汉代城的解剖,佐证了垓下为西汉时期所建洨侯国都邑所在地的历史事实。此外遗址出土的铜箭镞、铁箭镞、楚蚁鼻钱等文化遗物对进一步了解秦末汉初发生在垓下及周边地区著名的楚汉战争——垓下之战这一重要历史事件颇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