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景点
景区建立
巴灵台、长宁寨、米仓古道等核心景点占地面积1.57平方公里。景区内花房子、家昌墓、吴家大院等5处文物古迹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丘普墓、冯家坝佛塔、桃石坎摩崖造像等11处文物古迹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景区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独特的生态环境以及良好的市场基础,2015年2月5日成功创建AAAA级景区。自2011年5月开业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人数100余万人次。在巴灵台旅游景区您可以游米仓古道、览巴灵圣景、品巴灵神韵。
景区景点
石三丫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来到灵台下,必经石三丫,丫口有一土地庙,对面就是石三泉。此水甘醇可口,冬暖夏凉。千百年来滋润着山下的乡民和山上的僧众。相传山上的主持为了保护这股山泉,派了石三和尚专悟此水。石三和尚忠于职守,驻守此地与土地菩萨相伴30余年,早点灯,晚烧香。他的虔诚感动了上苍,山泉越来越大,水质越来越好,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人们为了纪念他,将此地取名石三丫,此水取名石三泉,对面山梁取名端公梁。如今时常有人在此挂红打火炮以示纪念,尤其神奇的是在缺医少药的文化大革命年代。盛传药王显灵,山上百草都是药,石三泉水可治病,方圆百里的人们成群结队上山提神水、采百草,以求身体康健。
巴灵大院
巴灵大院,古称李家大院。背依长宁寨,与巴灵台相连,整个院落古朴自然,历史文化厚重。相传,李氏蜀王始祖李音是唐太宗李世民第6子。高祖最初因遭嫉妒被免去王位,贬徙巴州为民,隐居巴州北门二里。传承至22世李应隆,为避明初兵乱,逃隐到巴灵台民意二教寺白士坪落业定居,五房熬祖后裔居住在草坝场李家大院,是文武世家,有明朝甲国学士李祉,诰淑德堪钦;大清光绪皇清例授李怀莲为将士佐郎;李亚西原于重庆海军军官大学毕业后,进入黄埔军校深造,1978年任台湾警备司令,1982年任台湾海军司令,不少历史名人汇聚此地,有李涛墓联赞“长宁耸萃钟仁杰,刺溪荣洄兆地灵”。
长宁寨、关楼
整个长宁寨呈长蛇状屹立在灵山镇民意村后山。寨上既有5道保存完好的古寨门,又有红军时期留下的战壕工事,更有“陈珊堵西河”的传奇故事发生在此处。长宁寨的5道古寨门究竟建修于哪个朝代,起什么作用,还未来得及考证。
据说“陈珊堵西河”是一出历史剧。明朝初年,在长宁寨建立了五座石寨门,防止“朱贼子”来犯。武状元陈珊为了抵御敌方的进攻,在一次狙击“朱贼子”的战斗中,站在长宁寨尾寨门上,手端800斤铜炮,炮打金崖寨,威震敌胆。在民间广为传颂。
陈珊是巴灵台下陈家坝人,武举出身,力大无穷。一炮击中对面金鸭寨下碾盘上的石碾和木桩,来犯之敌吓得魂飞魄散,掉头逃离,再也不敢冒然侵犯。从此以后,“陈珊堵西河”的故事千古传扬,当地村民筹资修建关楼以示纪念。
比丘墓
它是民间较为少见的单体墓葬。因墓葬外有一个大的牌坊,当地百姓称这里为“牌坊梁”。古墓始建于明朝,清乾隆年间几经修缮,文化大革命中虽遭破坏,但时至今日,保存还算完好。墓内安葬着明朝洪范高僧普文大师,古墓内中间的是“舍利塔”。古墓牌坊古朴、高大,牌坊的顶部已被破坏,下方的石狮虽然被砸坏,缺失了双腿支撑,但整座石狮还是屹立不倒,足见古人工艺精湛、智慧过人。
二郎殿
杨戬人们称为“二郎神”,中国神话传说中一个重要人物。人神混血,力大无穷,法术无边,民间传说有七十三般变化,比齐天大圣多一变,阙庭有神眼,手持三尖两刃刀,此兵刃为女娲补天的五彩石炼成,座下有神兽哮天犬。
莲花台
行至此处,真可谓气踹吁吁登峰顶,眼底风物沁心灵。极目远眺:秦巴峻岭千峰障,峨眉绝顶万朵云。层峦叠嶂,气象峥嵘。回眸细望:滚滚通河向东流,纳千溪流水。条条公路绕山转,似巨龙翻腾。
山下葫芦坝万亩梯田,呈30度夹角向上延伸。曲折蜿蜒,错落有致,尽展田园风光。春天,麦苗青青菜花黄,峰舞蝶戏采花忙。夏天,层层梯田翻碧浪。似一片绿色的海洋。秋天,黄的玉米红的高粱。秋收满地稻谷香。山脚下高房林立,青山掩映。新居华宅时尚门,禽肥畜壮鲜鱼美。一座座新村庄,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镶嵌在巴灵台四周,更显灵台壮美。各位领导,接下来我们去药王庙。
药王庙
巴灵台是药王菩萨孙思邈的道场,所谓道场用现代话说就是总部的意思。药王殿正中供奉着药王坐虎针龙神像。药王斜坐虎背,侧耳欲听人言。左侧是华佗神像,右侧树了一面直径一米的大鼓。
巴灵台上药王最灵。巴灵台又叫眉扬城。相传巴州府花溪河有一陈姓人家,他的独子患胀蛊病气绝身亡,正赶制棺木,突然来一老者声称自己能将他们的孩子救活,说着就从地上捻起一撮锯末嘱姜开水服下。主人半信半疑,无奈死马当作活马医,依言办理,果然他们的孩子复活了。陈家千恩万谢,老者坚辞不受。陈家请问老者尊姓大名,期日后重谢,老者言道:“锯末姜汤下,斗米一只鸡。趁我十年运,有病早来医。若要言谢,就到巴灵台眉扬城来”,言毕扬长而去。于是陈家多方寻找,到处打听。终于找到巴灵台,而不见眉扬城。于是上山求神问佛,望其指点迷津,当走到药王庙,看到庙中药王神像正是老者。方知药王显灵,从此巴灵台眉扬城,药王显灵传遍四面八方。
玄祖殿
当年巴灵台上最为巍峨雄壮的庙观建筑,檐牙和走廊都伸出岩外,似悬挂于空中,四周根本无法通行。相传有一道人来到此处,绕墙脚走了一圈儿,至今广为流传。吴道凝描绘此处:“耸檐牙于树梢,径墙脚为古记”。
玄祖大帝是道教的神仙。道教把尊教重德视为最高信仰,清心寡欲视作行为标准,自然无为作为生活态度,柔弱不争作为自我修养。返璞归真作为理想状态,天人合一作为文化主体,至今仍启迪着人们。
东寨门
三道古寨门之一的东寨门,东寨门又叫尾寨门。上山的石梯路历经几百年沧桑,消磨风化严重。现已无法通行,但是道路和石梯还依稀可见,如今改做木梯和索桥,既可上山览胜,又保存了当年上山的古道,用以见证巴灵台当年的繁荣和兴旺。
虚空观景台
虚空观景台,欢迎没有恐高症的领导体验。站在观景台的前端,我们不仅能充分感悟“虚空”的人生至理,以及“站在崖边,如临深渊;足踏云端,一览众山”的境界;更能开拓观景视野,只见苍松密林如浩浩烟波接彼岸,繁枝茂叶似深深云雾锁山峦。脚下流霭浓雾如在云端,身边层林尽显似成神仙,不远处村落星星点点。颔首处通河奔腾。凭栏远眺层峦叠嶂,好一幅山水图画。
米仓古道文化墙
米仓古道是古时陕西入川的军事、贸易要道,这幅浮雕描绘的就是当年背二哥和马帮肩挑背驮着人们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徒步翻越米仓山的情景。精致的浮雕为我们展示了米仓古道这独特的线路文化遗产。
长宁寨文化墙
长宁寨因其山体蜿蜒绵长,山寨守护百姓安宁而得名。古代这一片地方匪盗横行,人们利用长宁寨的地势修建钟鼓楼、寨门抵御匪盗,更有陈珊手端铜炮800斤,威震敌胆的故事让这一带百姓得以长久安宁。这幅浮雕描绘的正是当年陈珊手端铜炮,抵御外贼入侵的场面。
背二哥群雕
这组巴山背二哥群雕,由五座单体雕塑组成,有坐有站,有歇有行,形态各异,艺术的再现了当年的巴山背二哥们背负沉重的行囊,翻山越岭、爬坡上坎行走米仓古道的生动场景。
钟鼓楼
鼓楼,里面有很大一面鼓,据当地农民讲,当年通讯不发达,遇到什么紧急事情,当地的干部都以击鼓发号,发出信号,共同行动,抵御外贼。前不久对钟鼓楼进行了修葺。大家跟随这边来,我们前下方就是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民意村,也是巴灵台景区的现代农业体验区,鸟瞰民意村,一派欣欣向荣,生机蓬勃的壮观景象尽收眼底,左边有寒牛对马口山,右边有通河,前有张家山,背依长宁寨,五峰相连,天然一个小盆地,建有漂亮的巴山新居,新村家居点共七套院子。它是依托小农水,集中整治水库、水塘、水池,打造灌溉、养殖、旅游为一体的水上游乐城,坝内高房林立,繁星似锦,晶莹闪亮。油路水泥路,进村入户,密如蛛网。该村土质肥沃,绿树掩映,水资源丰富,鱼塘层叠,盛产稻米鱼虾。可以体验 农家风情和农事劳作,垂钓休闲、田间漫步、采摘时令果蔬,民意村的吃住行游购娱基础设施已基本齐全。是一个富庶的鱼米之乡。
普陀岩
普陀岩,下面有座观音庙,供奉着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又叫送子观音、百子观音。当时医学不发达,人们意识观音菩萨一生贤德,能救苦救难,农家人传男子耕田,春栽水稻夏播麦,待年老时有儿端茶拿水,死后有儿安葬,有子有女是福,但无儿是不幸,生男孩在民间家庭显得十分重要,人们又自发修建观音庙,并利用天然崖洞口,以神迷方式背向洞口,向崖石洞抛打石子,若抛进必会生男孩,若石子不进洞内,许愿的人要生女孩,一时巴灵寨热闹一时,佛教文化俞然兴旺。
巴灵台石刻
“巴灵台”这三个石刻大字,就是清朝乾隆庚辰年(1760年)恩科举人吴道凝手书(现存清朝监临总督部堂为吴道凝授的“登万寿科”牌匾为证),是保存最完好的古迹之一。吴道凝是巴灵台下草坝村竹园人,官拜顺天府(今北京)授房山知县,在皇帝身边供职。他不仅博学多才,而且勤于政事,乾隆皇帝亲赐水晶石印章一枚以示褒奖(至今尚存)。并敕封他的父亲为文林郎,母亲为诰命夫人(均有碑文为证)。吴道凝擅长诗书字画,十分热爱家乡。他不仅手书了“巴灵台”三个石刻大字,还写了许多诗词歌赋。
北寨门
俗话说铁打巴灵台,千年古寨门。此处称北门,又叫中寨门,建于明朝。是巴灵台保存比较完好的三道古寨门之一。是人们上山观光游览、参禅悟道、求神拜佛的主要路径。险峻的地理位置,古朴的建筑风格,历经五百余年未曾变异,足以见证古人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
佛祖大殿
佛祖大殿正面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两面分列十八罗汉。佛祖两眼瞻视前方,神态安详,像是在劝导人们心存善念,常行善举,广结善缘,必成善果。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那么什么是佛教?佛教是以信仰“佛”为中心的宗教,公元前六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所创。发源于印度,光大于中土。佛教有三个特征:第一是教育,佛教的道理、学问超越世间哲学。第二是至善,佛教讲求至善,因此佛教不是科学。科学没有善恶,科学是双刃剑,如果没有约束的利用科学,他会毁灭人类和地球。第三是圆满,佛教讲求智慧圆满。
松风亭
此亭由一大一小两亭连接组成,依势而建,浑然天成。身处亭中,四季松风霍霍,使人神清气爽、乐而忘忧,是僧众参禅悟道、游人休憩纳凉的绝佳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