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水寺庙宇西侧,从地下涌出一股清泉,一年四季不枯竭,泉水注入莲花池,淌满了门前的池塘。冰天雪地时热气蒸腾,绿草与白冰共存。人们称清泉为“圣水”,寺庙因此而得名。寺庙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至今已有280余年的历史,这其中有几次大的扩建和维修,较大的一次扩建与维修在当代,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于旅游事业的需要,这里重整庙宇,圣水寺得以光扬天下。寺庙南北长104米,东西宽96米,占地约1万平方米,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
圣水寺布局合理,构筑新颖,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且有园林风范。整个寺庙,既有北方寺庙的风格,又具南方寺庙的特点,融南北寺庙风貌为一体,别具一格。南山根涌出一股泉水,清澈甘甜四季不断。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大和尚崇慧在此落脚,修身养性化缘建庙,取名圣水寺。此后不断扩建,成为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天元宫,共三层,高大雄伟,“大式大木砖木混合式楼阁建筑”,圆盖方座。第一层是由青砖砌成的正方形城座,第二层为正方形围墙,四周设廊,四角翘檐,“檐柱露外,七踩斗拱”,第三层为十二面体阁楼,檐角高翘,“顶有鼓座,其上有一九叶金莲作为装饰”。
明心楼在钟楼西侧是明心楼,共两层,为正方形大式大木架歇山式重楼,台基上是围廊,一层檐柱十二根围成正方形,全柱砌在墙内,前后正中各设卷门,东西两侧正中各设圆劵窗两扇。门窗两侧各设有两个龛,共八个。檐部七踩斗拱,额板枋上雕有行龙、飞凤等图案,阁内北面、东面、西面各设神台,北面为范丹老祖,东面为吕洞宾,西面为铁拐李,东北角和西南角靠墙各设木梯上楼;二层周围设廊,四面皆为四柱三间,内檐阁每面各设四扇门,阁内北面神台供奉铜母娘娘,檐部装饰与一层大同小异。楼顶正脊中心站立一只铜质雄鸡,面东啼鸣报晓,形态生动逼真,意为“金鸡三鸣”或“金鸡报晓”,清净圆满,明心见性。
碧云宫在莲花池北面,为主体中心建筑——碧云宫(又名八宝楼、无极楼),为“四层塔形大式大木建筑”,此楼集城座、塔身、阁楼、庙宇于一体。第一层是正方形城楼式基座,四面有圆券门,中间为十字甬道,四周有龙首形滴槽;第二层平台四角各有一个小角楼,中间是八角楼,檐枋斗拱;第三层与第二层相同;第四层是正方形,屋顶为九脊歇山式,正中金色莲座,上面承托一朵金色莲花花蕊。
钟鼓楼在天元宫后有一石拱桥坐落在莲花池之上,由二十二根石柱围成,中间是石拱桥,柱头刻有莲蕾,栏板上刻有“二十四孝图”,在石桥两侧各有一个方形歇山式重楼,东鼓西钟,楼座正面正中有拱形通道,两侧各设拱券门,门内是楼梯,“两楼上檐斗拱为‘一斗三升’转角科不带斜拱,平身科每面只两个攒,屋顶为九脊歇山式”。钟鼓楼“东西侧两边山墙各砌一个凹下的卦象”,鼓楼东西两侧分别是“乾(☰)、坤(☷)”,钟楼东西两侧为“离(☲)、坎(☵)”,这四个卦象分别象征着天、地、水、火四个性质,钟鼓楼南北面各有三块石匾,具有鲜明的道家特色。
圣水寺位于葫芦岛城区偏北三十公里、兴城市区北偏西26公里,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境内,游客可从葫芦岛市区乘前往杨家杖子镇的班车,在莲花山道口下车。
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十八、六月初六、九月初九这几个特殊日子,莲花山圣水寺都举办大规模的庙会活动,有大量的村民自发地来到圣水寺上香礼佛,还有来自朝阳、阜新、兴城、义县、铁岭、锦州等附近城市的香客不约而同的汇聚于此,甚至还有不远万里从吉林、哈尔滨、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广东等地慕名而来的香客。这些来自远近的香客,有信佛教的、有信道教的、有信仙家的、还有儒门圣教的教徒,这些信奉者均在集会前一天下午或晚上就来到这里,以庙会友,相互交流。在平日里每月的初一十五亦有不少人前来拜佛进香。莲花山圣水寺在该地区已成为独特的宗教信仰象征符号,同时莲花山圣水寺也成为该地及周边地区大量教众的信仰依托与精神支柱。
2006年5月25日,“圣水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