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古城旅游区,张家口市的一个旅游区,有“京西第一府”之誉。宣化城始建于唐信宗文德元年(888年),明洪武十七年(1394年),动工展筑,周长口公里,因朱元漳十九子朱穗受封谷王,建成规模宏大形制近似都城的大邑。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由此得名,是京城以西第一座府城,故称“京西第一府”。旅游区内有3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10处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有9个“京西第一”。
从明英宗开始,朝廷向宣府派遣级别高于都指挥使的镇守总兵,佩镇朔将军印,原万全都司最高长官,正二品大员都指挥使,也直接隶属总兵调遣。宣化府军事工事坚固。历代修筑墩台1948座。据志书记载,仅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北方部落经宣化南入的较大战争就达70余次。乾宁元年(894年),太原李克用大举出兵攻幽州,并占领武州。元太祖八年门刀3年),铁木真率兵攻陷宣德。明永乐八年至二十二年(141~1424年),明成祖朱棣五次北伐,驾巡宣府镇地。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蒙古族瓦剌答部也先入侵宣府;崇帧十七年( 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兵攻破宣府,巡抚未之冯自杀,总兵王承允迎降。在宣化历代战役中涌现出了一批如于谦、杨洪、罗亨信等文武兼备、忘身爱国的忠烈之士。
宣化曾是京西的政治中心。历代帝王常来宣化巡视。明武宗朱厚燳在宣府建镇国府第,留下了不少风流韵事。清康熙皇帝七次北巡、西征均在宣化府整顿军队,筹集粮草。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十二月驻宣化,赐口北道尹诗一首,赐宣化总兵“媲训练”匾一块,赐宣化知府“亲民”匾一块。
宣化是文化教育中心。嘉靖七年门528年),建立上谷书院。嘉靖三十五年(175年),开设柳川书院(今宣化一中)。清末民初,文化教育迅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仁人志土。宣化是内地同蒙古进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素有“陆路商埠”之称。明嘉靖年间,宣化开设“马市”,官方以布帛易锡靶马匹、皮张。隆庆元年门567年),宣大总督王崇古再开市场。万历年间,民市已具相当规模。清朝统治稳定后,贸易又趋繁荣。大德泉缸房、太和春药店、朝阳楼饭店、吴德裕茶店、四和顺茶铺等均在这一时期开张。光绪年间,山羊皮褥一度成为宣化销往外地的抢手商品,并曾向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出口。宣统h年(191年),宣化商号达160余家。
宣化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宣化古城旅游区现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3处:清远楼、镇朔楼及辽墓壁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拱极楼、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五龙壁砖雕、旧城垣、时恩寺及辽代壁画墓群二区。此外,还拥有一批如立化寺塔、大北街的马宅和都司街的南宅四合院、六中院内的“武庙”大殿、按院街内的张自忠将军故居、慈清西行时的行宫等具有开发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
宣化为历代军事重镇。有“京师锁钥”、‘析京屏翰”之称。《宣化府志》记载:“宣化全境,飞狐、紫荆控其南,长城独石枕其北,居庸屹险干左,云中固结于右,群山叠蟑,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明代为九重镇之一,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和屯兵较多,号称“九镇之首”。
旅游区有京西第一钟楼——清远楼,京西第一鼓楼——镇朔楼,京西第一墓——下八里张世卿墓,京西第一砖雕——宣化五龙壁砖雕,京西第一日僧塔——立化寺塔,京西第一石塔——柏林寺石塔以及宣化拱极楼、九龙壁等景观,丰富精深的古城文化、建筑文化、佛教文化、辽代墓葬文化,使人在游览的同时增长见识,开间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增进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