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洈水水库
洈水水库
0
赞数:
洈水水库位于湖北省松滋市西南部,因拦截水建库而得名。1958年9月动工,1970年竣工水库东西长14.5公里,南北宽6公里,正常水面面积37平方公里。总库容为5.93亿立方米,有效库容3.09亿立方米。大坝全长1640米,顶宽9米,坝高42.7米。溢洪道下泄流量6180立方米/秒。
洈水水库基本信息

工程作用

洈水水库是在洈水流域中游建坝拦洪,以灌溉为主,具有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库区跨鄂湘两省的五峰、松滋、石门、澧县四县市,总库容5.93亿立方米,灌溉湖北松滋、公安和湖南澧县共52万亩农田,发电装机四台,容量1.24万千瓦。

修建历程

洈水是洞庭湖四口水系松西河的支流,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和湖南省西北部交界处。发源于五峰清水湾,处于暴雨区范围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来水9.42亿立方米。建库前每逢暴雨,山洪汹涌,沿岸平川冲漫,下游近30万亩的湖区洪涝成灾。然而,洈水沿岸丘陵、岗地,年年又缺水干旱,人畜饮水十分困难。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一天大雨淹了田,五日无雨旱冒烟,十年就有九不收,拖儿带女逃荒年"。还因溪水的涨落频繁,使下游10万亩的王家大湖杂草丛生,钉螺繁殖,血吸虫病害十分严重。有时水、旱、病三灾并发,给沿流域数十万人民带来苦不堪言的灾难和危害,故人们称此河流为危害人民的"危水"。无止境的灾害,旧中国无法根治,人民多少年梦寐以求治理洈水的夙愿无法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洈水的开发治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仅采取局部引排措施。1952年松滋县在纸厂河下游雷打坑至廖家湾进行小改道,可缩短河线8公里,翌年冬成立洈河改道指挥部,动工后不久,因公安县大德垸群众提出异议,后经荆州专署水利局出面调解无效而停工。1953年、1954年连续两年旱涝成灾,干部群众要求治理洈水的愿望更为迫切,特别是1954年的洪水造成下游十多个民垸溃决,堵复工程量大,经松、公两县组织有关人员勘测提出方案,上报荆州专署批准,决定从刘家小河改道经青羊山到重阳树至公安县郑家湖入老洈河。专署成立施工指挥部,饶民太副专员兼指挥长,于当年农历冬月十五日组织劳力3万人正式动工,不久因大雪封冻,估计春节前不能解冻,又加之灾后人力、财力困难,腊月二十三日饶副专员亲临工地通知停工并作善后处理。几次改道均未成功,引起省、地、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决心采取根治措施。松滋县水利局于1956年组织两个测量队,从本流域出口至上游的主支流进行全面的地形测量,搜集了大量水文、地质,及各种灾害情况的资料,在吸取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上蓄下排,根治洈水"的综合方案。1958年3月,专署水利局派韩明炎工程师率队对洈水流域进行复勘,选定在洈水中游大岩咀修水库,于5月26日编制洈水工程设计书,上报省水利厅和专署水利局。同年6月省水利厅组织省水校师生30余人到洈水测量,历时两个月完成任务。同期松滋县委派副县长贡福珍带队作施工准备工作。8月经荆州地委批准组建施工指挥部,由松、公两县组织1.5万劳力,于9月1日在"根治洈水,造福人民"的口号声中,正式动工兴建。

洈水水库工程规模较大,任务艰巨,枢纽工程由3坝(一主二副)、5闸、1电站组成,灌区渠道分为七级,各种建筑物1293座。在1958年修建这样大的工程确实困难很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当时国家财力、物力有限,动工时仅给20万元器材包干经费,完全实行"民办公助";二是施工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参战人员没有实践经验;三是流域在暴雨中心,施工期间如何排除洪水威胁,困难重重。面临这样严峻的形势,松、公两县人民凭着对"根治洈水"的强烈愿望,以高度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和自我牺牲精神,投入洈水水库工程建设。他们争先恐后报名参战,生产工具自己带,工棚材料自己筹,生活物资自己备,不计报酬,不辞劳苦,日以继夜战斗在工地。施工期间最多上劳力近5万人,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传统的春节,民工不回家过年,指挥长查远澄更是与民工同甘共苦,在工地度过除夕之夜,干群一心建洈水,炮声动地土遮天,人山人海,气壮山河。工地深入持久地开展了以三高八比为内容,以百(连)千(组)万人(红旗人)的劳动竞赛运动,一浪高过一浪。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工程历经初建、续建、加固三个阶段,但干部、群众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战天斗地,苦干加巧干,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和先进模范人物,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夙愿终于实现,功绩永垂史册。

洈水水库工程建设以主坝施工最为紧张艰巨。围堰导流是保证大坝顺利施工的重要工程,对地处暴雨中心的枢纽工程施工来说,围堰导流更有它的特殊重要性。工地党委对此十分重视,为此,在坝址上游1000米处设围堰引排,加大流量300立方米每秒,组织2000人日夜施工。围堰尚未竣工时,于10月13日一天降雨104.6毫米,产生流量904立方米每秒,工地连夜组织6000人抢筑,终因洪水过猛,抢筑不及,漫堤崩溃。造成下游的大量物质器材被洪水冲走,还冲走一民工,下落不明。施工虽遭多次洪水袭击,但在工地党委领导下,民工毫不气馁,连续作战,几经堵复,终于初战告捷,围堰导流成功,使大坝得以顺利施工。堵口合龙是大坝最为关键又最为紧张的时刻,由于当时大办钢铁的需要,劳力几上几下,施工进度缓慢,而省、地委要求1960年冬必须完成枢纽工程任务,争取部分受益。在1959年冬,面对着合龙大坝填筑任务跟不上,不合龙则已获成果保不住,会前功尽弃的情况,工地党委会同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研究,报经上级同意,采取如下措施:一是降低高程,缩小断面,做至90米高程,保百年一遇洪水渡过汛期;二是保证土方进度,采取缩短土方运距,加强劳力组合,改革运输工具,确立日升尺度,并同民工单位的公社党委书记签订任务合同书,双方明确职责,请县委、县政府、检察院监督实施,强化责任,确保兑现;三是做好合龙前一切准备,根据流域降水特点,决定1960年2月2日合龙。

整个合龙是一个与天斗与地斗的艰巨紧张过程,2月2日上午7时,围堰截流,5日正式进土,7日工地召开合龙庆典动员誓师大会,打响了驯服洈水、造福人民的攻坚战。经13个日夜苦战,高程筑至70米时,15至17日连降大雨,库水迅涨至68米,而且还在继续上涨,形势非常险恶,施工万分紧张,指挥部及时采取非常措施,在迎水面抢筑子埂挡住洪水,干群合力投入战斗,不顾泥滑雨淋,水涨堤高,终于战胜洪水。经过3、4两个月施工,大坝达到90米脱险高程,为水库建设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灌区渠道工程以北干渠施工为最难,主支干渠101公里,有90%是盘山开渠,劈开山垭79处,最高达21米,凿穿隧道17处,总长达2769米,架设渡槽6座,总长1544米,填筑大山冲44处。特别是打隧洞用土法施工,还遇到流砂层、破碎带等多处险段,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战胜了各种困难,按计划完成了任务。南干渠施工速度最快,全长94公里,在1965年枢纽续建时相继开工,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土石方433万立方米,混凝土4054立方米,砌石9700立方米,还架设全灌区最长(875米)、最高(31米)的渡槽一座,开通各类渠系262.5公里,1966年5月建成通水。澧县干渠挖填量最大.南北干渠受益后,澧县因连续几年干旱,涔北地区又无其他水源,群众迫切要求兴建澧县干渠。常德地委、澧县县委十分重视,在财力、物力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依靠群众的力量,以土为主,采取"台渠代渡槽,大挖代隧洞",劈山、填冲、筑岭,仅用一年的时间开通了65公里渠道,使灌区及早受益。该干渠能够快速完工,与松滋县委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建库时澧县人民顾全大局,承担了淹没及移民损失,所以在修干渠时,松滋人民积极支持澧县干渠,尽早受益,无论在占压良田、挖填山地、搬迁农户和民工住房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工作,使工程顺利实施,体现了松澧人民相互支持、团结治水的好风尚。

洈水工程能在困难的条件下进行施工,主要是在地、县委的领导下,工地党委依靠干部、技术人员、群众三结合,遵循科学规律,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发挥了集体智慧和力量。工程从l958年初步设计到1965年续建修改设计和1974年整险加固设计,经过反复多次多处修改补充,逐步趋向完善合理。如主坝原设计为粘土均质坝,在续建时考虑到北端土源缺乏,改为粘土代料组合坝,缩短运距,节省土方量,加快了施工速度。溢洪道原址定在野鸡凹,在续建时因孙家溪临时泄洪冲深冲宽,岩石裸露,便因地制宜将溢洪道址改在孙家溪,既减少新的开挖量,又减少孙家溪的填筑量,符合客观实际。特别是灌区续建时,经指挥长涂一元带领技术人员反复勘测,决定抬高渠底1米,既可将灌溉面积增加8万亩,又可减少渠道的挖填量,这次修改符合长远利益,深得灌区人民的赞扬。

在大施工期间,工地党委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工具改革,利用库内、灌区的树木作原料,曾进行过斗车化、轨道化、板车化等项改革。但因行程远、坡陡、卸料困难以及劳力拥挤诸多矛盾,未能广泛使用。后来因地制宜,使用木制手推独轮车,在大坝推土效果良好,小巧玲珑,一人操作,装卸方便,不择道路,坡陡可绕"之"字路而行,载重250公斤,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

洈水水库的建设,党和各级政府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关怀。在初建、续建、加固三个阶段中,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副部长李伯宁,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副省长夏世厚和湖南省政府领导都曾亲临工地指导,省水利厅和地、县委领导多次到工地检查指导、慰问和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在续建时荆州地委派地区水利局局长任指挥长,并组织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大批技术人员参加洈水施工。松滋县委、政府更是要人上人、要物给物,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施工。公安、澧县县委同样对水库建设十分关心,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形成了"湘鄂人民心连心,团结治水情谊深"的良好风范,在管理中更好地发扬治水、用水一盘棋的好传统,受到部、省多次好评。

水库建设过程中,曾遇到过许多矛盾和问题。1958年水库开工后不久,正值全国开展大办钢铁,施工只好让路,已经上来的劳力抽调大批支援办钢铁,使原计划上8万人减到只上1.5万人,工程不能按计划进行。同时因劳力不足,工程进展缓慢,到1959年初大坝合龙还是不合龙面临两种选择。在这一关键时刻,工地党委一班人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同技术人员一起根据洈水上游降水规律,分析合龙的必要性。在工程施工中采取缩窄断面、缩短运距等多种措施,论证合龙的可行性。前后方党委研究决定全党动员、全民动员,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为合龙提供可靠保证,报经上级党委批准,实施了合龙保成果的方案。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它充分体现了尊重科学和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是领导科学指导实践成功的范例。在续建中正值全国开展设计革命,由于认识有些不一致,在设计中出现了片面求省,使工程设计标准偏低。1970年基本建成运用以后,工程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被列为全国病险库之一。后来经过五年整险加固,才使工程完全符合安全标准。

经过近15年的艰苦奋斗,国家总投资2915.44万元,地方自筹403.4万元。群众投工3220.11万个,完成土石方2528.52万立方米。坝体总量532万立方米、长度1640米的主坝巍巍屹立于洈水河谷之上,7公里多的副坝蜿蜒在山岭之中,使洈水这条"孽龙"从此听凭调遣。三条总长263公里的干渠似长龙伸延于鄂湘两省交界的山地间,滋润着万顷农田。发电站输出巨大的电能,似闪耀明珠普照山乡,人民齐颂共产党,载歌载舞庆丰年。

地委、县委对管理工作十分重视。早在建库初期,就由松滋县建立了松滋县大岩咀水库管理处,人员在施工指挥部内工作,经费由县财政开支。1959年12月19日接收胜利公社为水库所辖,建立畜牧场、林场。1960年大坝合龙以后,库内蓄水,南、北闸及发电引水管已建成,地委委托松滋县正式成立洈水水库管理处,并将胜利、建设公社划归水库管理,1961年9月又将库周大岩咀公社、坪山公社划归水库一并管理。1962年因受自然灾害影响,无法继续施工,工程下马,水库管理人员缩减,所辖公社交给西斋区管理,保留一个林场。水库管理处行使建设施工的留守和已建工程的管理任务。1965年水库工程进行续建,管理处归并指挥部,施工、管理一齐抓。1970年水库基本建成,管理处才充实人员,独立行使管理职责和承担遗留工程的建设。1972年,根据工程规模及管理任务的需要,管理处改属地区水利局直接领导,为地区二级单位。1992年,管理处改为管理局,定为正县级单位,荆沙市合并后更名为"洈水工程管理局"。在管理体制上,本着谁受益谁管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逐步趋向完善。管理局对枢纽灌区以及水、电、渔等实行统一领导和经营管理。但对灌区干渠属于一个县受益的部分划归该县直接主管,管理局在业务上进行指导,这样有利于调动地方修渠、管渠、管水的积极性。 -

水库从初建、续建到1970年基本竣工,遗留下的尾巴工程很大,"北干"尚未通水,"南干"配套不全,"澧干"没有开工,大坝观测设施未建,因此二十多年的运用过程是个边管理、边配套、边建设、边发挥工程效益的过程。为提高防洪标准和工程质量,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在管理期间进行了整险加固设计与施工。对工程禁脚和保护范围,地方政府也十分关心和支持,分别以松会水字[1966]144号和松革水字[1971]113号文作了明确规定,为管好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管理局对工程的监测十分重视,在接受管理任务后及时建起了大坝的沉陷、位移、渗漏等观测设施,并建立专班进行观测,编写了大量资料,为整险加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加固中又建起了浸润线和坝基渗漏等观测设施,这些监测设施的建立与操作,对工程管理发挥了极为有效的作用。同时,为清除坝身隐患,组织专班开展了防治白蚁的工作。

洈水水库汛期调度权限由地区防汛指挥部统一掌握,为加强防汛工作的领导,地委每年委托松滋县委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在运用初期,由于多种原因,规定汛限水位为90米(设计92米),1980年加固竣工后,提高到93米,经1983年大洪水和93米以上水位43天的考验,工程是安全的,但对下游防洪的调度余地小,因此正式确定按92米运行。近年由于通讯监测手段的提高,视天气情况,允许浮动0.5米。为做好调度运用工作,管理局从担负管理职责开始,即着手开展洪水预报,编制调度方案,先后在库区上游建立了观测站网和通讯联系网络,近年又将无线电传递改为自动遥测系统,大大提高了监控功能。并根据多年探索本流域的降水规律,总结出了"低水迎汛,中水保灌,高水越冬"的调度原则,极大地提高了灌溉和发电的保证率,以及防洪错峰的综合效益。

农田灌溉是洈水水库的主要任务,受益初期,因工程配套不全,加之"吃大锅饭,喝大锅水",从育秧开始到晚稻收割,年放水在135天以上,年均耗水2.5亿立方米左右,最高达3.36亿立方米。这样无节制地放水,不仅浪费大量水源,也使部分农田冷浸受害,还出现1972年、1974年在库内抽水,耗资40万元的情况。为此,管理单位在灌区进行了大量工程配套,并借鉴外地计量收费经验,结合洈水实际,制订了各项管理规章,从1982年开始全灌区实行"按田配水、计量收费"。随着用水收费制度改革和渠道配套不断完善提高,使用水量大大减少,年均在1.5亿立方米以下,这样每年可增加发电量1000千瓦时以上,既提高了灌溉保证率,又增加了管理单位的经济收入。

为保证工程的完整与常新,本着"功在平日,贵在坚持"的原则,管理局对工程进行了精心管理,采取年岁修、季小修、月维修以及随坏随修的方式,不断进行整治保养提高。并规定达到坝面无坑洼,背坡无杂草,护坡无散石,沟道无阻塞,设备完好,运用灵活,面貌常新等多种目标要求,进而完善提高为全面目标管理责任制,有效地提高了管理工作水平。

水力发电是水库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期间仅装机3台,容量9200千瓦,于1970年4月相继投入运行,1976年自筹资金110万元,安装了第4台机组,容量3200千瓦。水库管理局依据保安全、保农灌、兼顾防洪,争取多发电和效益服从安全的原则,精心调度。现年均发电量已近4000千瓦时。为照顾地方用电,早在1971年电站运行不久,经省电力厅赵墨轩副厅长同意,为解决西斋、大岩咀两乡镇的用电问题,开始架临时线路,并用200千瓦的变压器,解决照明,逐步发展为西斋供电所,现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容量8000千伏安,还有大岩咀、豹子岭两处开关站,年供电量3000万千瓦时以上,占发电量的80%,形成了发供电一条龙,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增强了自身经济活力。

在搞好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土、电的资源优势,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本着巩固发供电支柱,增强种养业基础,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开发了农供水、发供电、工加建、种养饮、商贸游等多门路的经营生产,使自身效益不断提高,由1980年的年产值344万元逐步增加到1995年的2380万元。

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抓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注重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注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化内部经营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各项行为规范,增强凝聚力和责任感,促进全面进步。由于出色的管理工作,《中国水利报》曾以"凝聚力、责任制、好氛围"为题报道了洈水水库。管理局先后被水利部评为先进管理单位、部一级管理单位和全国先进灌区、先进集体、省农业先进单位、省绿化先进单位、省农口系统先进水电站和地区综合经营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等,1986~1995年全省大型水库千分制四届考评中连续四次评为第一名。

洈水水库的经营在经费由补差、自给到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发挥水库的工程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

水库自1966年开灌近10万亩农田受益以来,随着工程的完善以及山荒面积的垦殖扩大,现灌溉农田已达50万亩,截至1994年底,共为灌区供水45.6亿立方米,以起灌为基数,累计因水利作用增产粮食23亿公斤。

水库在汛期发挥了应有防洪作用,自1970年至今共为下游调蓄流量在1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峰18次,其中超过2000立方米每秒流量5次,保护了下游松滋、公安两县25万人口和近30万亩农田的安全,特别是在1983年、1991~1995年三次大的洪水中,为下游减少直接经济损失在2亿元以上,并减轻了对松西河的洪水威胁。

水库电站自1970年投入运行以来,累计发电量8.8亿千瓦时,年均发电量在3500万千瓦时左右,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电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还利用发电尾水在七里庙、芭芒滩建了两座总装机6台、容量3900千瓦的发电站。

水库的水面和荒山秃岭,自建库以来也在逐渐被开发利用,库区已栽植用材林4万多亩,其中柑桔面积9000亩。90%以上面积已披上绿装,水库管理面积造林已达l00%。年产柑桔可达200万公斤以上(水库40万公斤),其他水果50万公斤左右,捕捞成鱼30万公斤以上。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改善了生态环境。

库区山青水秀,气候宜人,优越的小气候,恬静的环境和辽阔的水面、奇特的溶洞群,以及其他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吸引了不少的中外游客前来洈水水库考察、参观旅游。水库的自然景色只要进行必要的妆点,将更添风采。目前,一个洈水旅游热点正在逐步形成。灌区人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经过自己的努力,使过去的"水袋子、旱包子、虫窝子(血吸虫)"贫困落后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正在奔向小康之路。广大群众说:我们现在是喝的洈水水,吃的洈水粮,过的好日子,享的共产党的福。

洈水水库还存在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枢纽上游的植被虽然有所改善,但淤积仍很严重,影响了有效水量,需要进一步做好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二是上下游防洪标准的差距很大,下游河道堤防很不适应水库防洪要求,需要加做工程提高标准;三是灌区配套还不十分完善,已配套工程标准偏低,老化程度日趋严重,势必影响农灌效益,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四是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上游各个地方的开发与防止水资源污染的矛盾将有发展,保护水资源的工作会更加艰巨。

纵观洈水水库的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只要继续发扬"团结奋进、改革创新、科学管理、实干兴库"的洈水精神,沿着水、农、工、商、游的格局奋力拼搏,阔步前进,水库必将发挥更好的综合效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6665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十大最美水景类型 水景景观有哪些 看水观水好去处
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无论是在大自然中还是在人文领域,水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那么你知道国内哪种水景最美吗?MAIgoo旅游小编下面就来分享一下中国十大最美水景景观类型,包括瀑布、湖泊、海、江河溪、冰雪、峡谷山谷水景、水洞洞穴、水族馆海洋馆等,一起来了解一下看水观水好去处吧!
江河湖泊溪流 飞瀑流泉 最美水域风光盘点
水域风光旅游包括江河、湖泊、瀑布、溪涧、泉水、海域、冰川等。那么国内去哪里看水好呢?下面MAIgoo旅游小编将为您盘点国内十大最美水景类型,以及十大最美江河景观、十大最美湖泊、十大最美瀑布等,一起来领略水的壮阔之美、秀丽之美、奇特之美,感受最美的水上风光吧。
中国海景排行榜 中国十大最美海景类型盘点
中国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1.1万个,滨海旅游资源可谓是比较丰富的。那么海边旅游去哪里好呢?Maigoo旅游网编整理了国内值得去的海边游玩的景区类型,包括沙滩海湾、海边奇石、海滨海岸、海岛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最美瀑布类型 中国瀑布流水景观排行榜
瀑布融形、色、声的美为一体,像一条条银色的绸带,从高处落下,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美感,我国瀑布众多,姿态各异。下面MAIgoo旅游小编为您整理了十大值得一看的瀑布流水景观,包括大瀑布、飞瀑高瀑、叠瀑梯瀑、峡谷瀑布、山谷瀑布等,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最美湖泊景观 中国最美的十种湖景
地球上湖泊总面积为27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1.8%,面积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35个,而在中国境内共有湖泊24800多个,其中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个,众多湖泊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祖国大地上。那么国内这么多种湖泊,哪种湖泊最值得去呢?哪种湖泊风景最美?MAIgoo小编下面就来盘点一下中国最美最值得去的十种湖泊类型,包括最美的湖、雪山湖泊、白色湖泊、彩色湖泊等等。
中国十大最美海岛 中国十大风景如画的海岛 中国最美海岛排行榜
海岛,现代汉语指被海水环绕的小片陆地。港湾众多,岸线曲折,沙滩连绵,风景秀丽的海岛一直是许多人喜欢的度假胜地。中国最美海岛有哪些?国内最美的海岛,有普陀山、湄洲岛、涠洲岛、澎湖列岛、南麂岛等。下面MAIgoo旅游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中国十大美丽海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十大最美海滩 中国最美海滩排行 国内哪里的海滩最美
海滩是一个充满了浪漫的景点,在海滩看青山绿水、海天一色、碧波白沙相映成趣,光脚踩着细腻的沙滩,感受咸味的海风,听海浪涛涛,是多么美的享受。那么你知道国内哪里的海滩最美吗?中国十大最美海滩包括红海滩、茂名中国第一滩·浪漫海岸、蜈支洲岛海滩、亚龙湾海滩、普陀山千步沙滩、北海银滩、海陵岛十里银滩等,下面就和MAIgoo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最美湖泊盘点 十大湖泊排行汇总 中国湖泊地图
中国湖泊数量虽然很多,但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较为集中,多为内陆咸水湖。你知道中国最美湖泊有哪些吗?中国著名的湖泊有哪些?中国最大的湖泊是哪个?世界著名的湖泊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一下MAIGOO中国湖泊地图和国内外湖泊排行榜,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哪里看海好 海滨_海滩_海域_海岸_海岛_海上运动 一起看最美的海景
大海气象万千,美不胜收,从不同的角度看大海,都可以得到不同的感受,很多人都喜欢去海边玩耍,不知道你是否去过中国最美沙滩之号称“亚洲第一滩”的金沙滩踩沙子?是否到过最美海湾维多利亚海湾看夜景?是否想过要去最美海滨城市三亚度过假……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国最美的海景,包括中国最美海滩、中国最美海湾、中国最美海岛、中国最美海滨城市等榜单,为大家去看海提供参考。
中国最美的十大湖泊 国内最美湖泊有哪些 中国最漂亮的湖泊排行榜
中国湖泊众多,共有湖泊24800多个,它们的美各有不同,或清澄,或蔚蓝,或碧波映天际。那中国最美湖泊有哪些?中国十大最美湖泊,有号称“水景之王”的九寨沟,会变换色彩的巴松措,碧蓝通透的稻城亚丁牛奶海和五色海,康巴第一圣湖措普湖,美丽而神秘的喀纳斯湖等,MAIGOO中国十大最美的湖排行榜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最美瀑布盘点 世界上最大的瀑布 中国瀑布分布图
中国有许多非常壮观的瀑布,瀑布存在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便是岩石类型的差异。你知道中国最美瀑布有哪些吗?中国最值得去的瀑布景观有哪些呢?世界最美的瀑布又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一下中国瀑布分布图、中国最美瀑布景观和世界瀑布景观,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中国十大最漂亮的湿地景区 最好看的湿地风景区排行榜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和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重视,许多湿地已被建设为公园。在国内有着许许多多风景如画的湿地,那么你知道哪些湿地风景好看吗?下面跟随Maigoo小编来了解下中国十大湿地景区: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腾冲北海湿地保护区、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桑堆河谷红草湿地景区、湿地古杨景区等。
中国十大最美雪山湖泊-高原湖泊 圣湖-最美的雪山湖泊
我国境内美丽的湖泊数不胜数,而位于雪山的湖泊,一般来说都特别美丽:水域宽阔,风光独特,湖泊与雪山交相辉映,壮观与秀丽兼具。本文maigoo网小编就来为您盘点一下中国境内最美的雪山高原湖泊,包括巴松措、喀拉库勒湖、稻城亚丁海子、年保玉则、玛旁雍措、措普湖等等,下面请看正文。
中国十大最美叠瀑梯瀑 国内最美的叠瀑盘点 中国最好看的瀑布排行
瀑布是自然界中非常美的一种景观,特别是大型瀑布,蔚为壮观。那么在我国,有哪些美丽的瀑布呢,下面CNPP小编和大家一起看看中国十大最美瀑布,有罗平九龙瀑布群、猛洞河、九寨沟瀑布群、九如山瀑布群风景区、岑溪白霜涧千丈岩瀑布等。
中国十大水库_最美水库_最大水库_钓鱼水库_水库发电站
水库是人造的湖泊,往往藏身于大山之中,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作用包括蓄水、灌溉、发电、提供生活用水等等。那么你知道著名水库有哪些吗?国内著名水库包括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新安江水库等等,世界著名水库包括欧文瀑布水库、卡霍夫斯卡水库、卡里巴水库等,MAIGOO编辑为您盘点了世界和中国著名水库及其水库库容,还有最美水库、著名水库发电站等,下面一起看看详细介绍。
【江河河流】中国最美江河盘点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中国河流地图
中国河流众多,这些河流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你知道中国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吗?世界上最长的河是什么河?世界上最著名的河流有哪些?你对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世界上流域最大的河亚马逊河、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多瑙河、中国第一长河长江、中国第二长河黄河都有所了解吗?下面一起来看一下中国江河河流分布图,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中国十大淡水湖 中国淡水湖面积排行榜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淡水湖是指以淡水形式积存在地表上的湖泊,一般是外流湖;因为水源可以更新补充,淡水湖的水盐分很低。那么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哪个?本文MAIGOO网小编整理了中国十大淡水湖,包括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以及洪泽湖、呼伦湖、南四湖、博斯腾湖、兴凯湖等,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些中国著名的淡水湖吧。
世界十大最漂亮的海滩 全球最美的10大沙滩
世界之美,无不蕴藏在那片无垠的蔚蓝之中,金色的沙滩细腻柔软,与清澈的海水相映成趣,无不让人感叹大自然之美。那你知道全球最美的10大海滩沙滩有哪些?世界最美海滩在哪里?下面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全球十大最美海滩,分别是马尔代夫海滩、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巴厘岛海滩、夏威夷威海滩、斐济主岛海滩、巴哈马群岛粉色沙滩、马蒂拉海滩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瀑布排行 中国十大最美大瀑布排行榜
瀑布在地质学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从高空跌落的现象。中国著名的大瀑布有哪些?中国十大最著名瀑布,其中包括德天瀑布、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三峡大瀑布、四面山瀑布、浙江天台山瀑布、长白山瀑布、赤水大瀑布、万州大瀑布、海螺沟大冰瀑布等,这些大瀑布不仅气势磅礴,而且景色也非常美丽,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最美十大海滨城市 中国风景好的海滨城市有哪些 国内海滨城市排行
海滨城市即靠海的城市。在夏天的时候,海面的冷空气吹向大陆,昼夜温差比较小,海水的比热容大,冷天放出热量较少,热天吸收热量也较少,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海滨有海洋生物放出的氧气比较多,空气比较清新。所以很多人愿意去海滨城市度假或旅游。中国海岸线上的城市,一般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中国最美十大海滨城市你去过几个?中国海滨城市有哪些?中国最美海滨城市?下面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最美的十大中国海滨旅游城市,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