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灌木,高1-4米。
枝:长枝对生或互生,细弱,上部常弧状弯垂,短枝簇生,常被星状短绒毛至几无毛;小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
叶: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为簇生,在长枝上的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宽2-10毫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通常全缘或有波状齿,上面深绿色,幼时被灰白色星状短绒毛,老渐近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状短绒毛;叶柄长1-2毫米;在花枝上或短枝上的叶很小,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5毫米,宽2-10毫米,顶端圆至钝,基部楔形或下延至叶柄,全缘兼有波状齿,毛被与长枝上的叶片相同。
花:花多朵组成簇生状或圆锥状聚伞花序;花序较短,密集,长1-4.5厘米,宽1-3厘米,常生于二年生的枝条上;花序梗极短,基部通常具有少数小叶;花梗长3毫米;花芳香;花萼钟状,长2.5-4毫米,具四棱,外面密被灰白色星状绒毛和一些腺毛,花萼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0.5-1.7毫米,宽0.8-1毫米,内面被疏腺毛;花冠紫蓝色,外面被星状毛,后变无毛或近无毛,花冠管长6-10毫米,直径1.2-1.8毫米,喉部被腺毛,后变无毛,花冠裂片近圆形或宽卵形,长和宽1.2-3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内壁中部,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长1-1.8毫米,顶端急尖,基部心形;子房长卵形,长约1.2毫米,直径约0.7毫米,无毛,花柱长约1毫米,柱头卵状。
果:葫果椭圆状,长约5毫米,直径约2毫米,无毛;种子多颗,狭长圆形,长1.5-2毫米,灰褐色,周围边缘有短翅。
花果期:花期5-7月,果期7-10月。
互叶醉鱼草地上部分无明显主干,丛状生长,分枝能力很强;根系发达,特别是主根向地生长几乎与地上部分相等。生长地带坡向为南坡或东南坡,坡度为250-350。年降水量350mm以内,年平均气温在5℃,无霜期120天,气候干旱多风,空气湿度底,土层很薄甚至岩石裸露,生长条件很差。但是,互叶醉鱼草却生长健壮茂盛,并且由于牲畜拒食而不受损害,自我生存能力强。
我国特产,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南、四川和西藏等省区。
生海拔1 500-4 000米干旱山地灌木丛中或河滩边灌木丛中。
模式标本采自甘肃白水河谷。
春季育苗。把泥炭、腐熟羊粪、细沙按2:1:1的比例混拌均匀,经消毒后装入穴盘或营养袋,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容器内,喷水保湿。当幼苗长至20厘米高时,分株移栽定植。
扦插基质选用透水性强的珍珠岩,于早春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1年生枝,剪成长15~20厘米的穗条,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扦插,适时喷水保湿及苗期的养护管理。
将细砂、珍珠岩、草炭按1:1:2的比例混合均匀,消毒后装入穴盘或容器内备用。6~7月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当年生嫩枝,修剪成10厘米左右的2节,带2~4片叶,扦插前插穗用100毫克/千克的生根激素处理,随蘸随插,扦插后每天喷水4~5次。生根后减少喷水,出苗前1周左右炼苗。嫩枝扦插具有周期短、生根率高的优点。
病虫害防治主要是做好土壤处理即可。互叶醉鱼草根系发达,特别是主根生长快,应以一年生苗出圃为宜,否则主根太长,不好栽植播种育苗精确的下种量因立地条件不同有一定差异,尚须根据不同条件试验确定。常发生黑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
药性类别:收敛止血药
性味与归经: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1.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2.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3.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用法与用量:6~15g,研粉吞服 3~6g。外用适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临床应用:
1.单味粉剂或白及调涂纱布固定,治外伤出血。
2.单味末,用萝卜烧汤,以蜡烛油调涂,治手足冻裂。
3.单味研细末,调稀饭,缓缓吞服,物能随下,治诸物卡喉。
互叶醉鱼草为地生兰的一种,紫红色的花朵井然有序,在苍翠叶片的衬托下,端庄而优雅。花还有白、蓝、黄和粉等色,可布置花坛,宜在花径、山石旁丛植或做稀疏林下的地被植物,也可盆栽室内观赏。
块茎含黏液质和淀粉等,可作糊料,亦可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