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大型木质藤本。老茎外皮灰褐色,断面淡红褐色,有3-4偏心的同心圆圈,断面先流白汁,2-3分钟后有血红色汁液形成;幼茎具纵沟槽,皮孔褐色,凸起,无毛或节间被伏贴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叶长17-30厘米;托叶早落;叶柄长8-20厘米;叶轴长2-4厘米;小叶近革质,顶生小叶椭圆形,卵形或略呈倒卵形,通常较长而狭,长9-16厘米,宽2-6厘米,先端具长达1.3-2厘米的渐尖头,基部圆形或稍楔形,侧生小叶偏斜,长9-16厘米,两面无毛或散生短毛,侧脉3-5,中脉、侧脉、网脉在两面凸起;无小托叶;小叶柄长4-8毫米,具稀疏短毛。
总状花序生于老枝上或生于叶腋,长20-38厘米,有花20-30朵,常呈束状;苞片卵形,长约2毫米,早落;花梗长1-1.5厘米,具稀疏或密生的暗褐色伏贴毛;小苞片早落;花萼内面与外面密被浅褐色伏贴毛,外面被红褐色脱落的粗刺毛,萼筒宽杯形,长1-1.5厘米,宽1.5-2.5厘米,2侧齿三角形,长5-8毫米,最下齿狭三角形,长5-15毫米,上唇宽三角形,常与侧齿等长;花冠白色或带绿白色,旗瓣长3.5-4.5厘米,先端圆,基部耳长4毫米,翼瓣长6.2-7.1厘米,先端圆,瓣柄长约8毫米,密被浅褐色短毛,耳长约5毫米,龙骨瓣长7.5-8.7厘米,基部瓣柄长7-8毫米,耳长不过1毫米,密被褐色短毛;雄蕊管长5.5-6.5厘米;子房密被直立暗褐色短毛。
果木质,带形,长30-45厘米,宽3.5-4.5厘米,厚1-1.5厘米,近念珠状,密被红褐色短绒毛,幼果常被红褐色脱落的刚毛,沿背、腹缝线各具宽3-5毫米的木质狭翅,有纵沟,内部在种子之间有木质隔膜,厚达4毫米;种子5-13颗,深紫黑色,近肾形,长约2.8厘米,宽约2厘米,厚8-10毫米,常有光泽,种脐为种子周长的1/2-3/4。
禾雀花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耐旱,畏严寒。生性强健,生长迅速,攀援力强,花期3-5月,果期6-11月,园林中其藤蔓攀援棚架生长,花期花序悬挂于棚下,吊挂成串,多者每串20-30朵。
产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区。生于海拔800-2500米的山地阳处,路旁,溪边,常攀援在乔,灌木上。
由于禾雀花四季常青,每逢清明节前后繁花似锦,吊挂成串犹如禾雀花飞舞,颇具观赏价值,因此最宜于做公园、庭院等处的大型棚架、绿廊、绿亭、露地餐厅等的顶面绿化;适于墙垣、假山阳台等处的垂直绿化或作护坡花木;也可用于山岩、叠石、林间配置,颇具自然野趣。顶面绿化时,前期应注意设立支架、人工绑扎以助其攀援。
鲜禾雀花味道甘甜可口,可作佐肴的时菜,还可伴肉类煮汤,煎炒均美味可口;晒干的禾雀花可以药用,是一种降火清热气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