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现有南昌、抚州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500余亩。截至2023年6月,设有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测绘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学院、理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法与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院、国防教育学院、国防科技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0余个教学单位。
学校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6个本科专业(其中59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具有来华留学生招收资格。拥有“十三五”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十四五”江西省一流学科3个,化学学科、工程学科、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6个本科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专业被遴选为江西省高校星级专业,8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6万余人。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新工科和新文科项目、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名师等高水平教学资源和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拥有省级本科高水平教学团队20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获批硕士、本科层次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领域(专业)10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3项。
东华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太谷地质学校。
1958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太谷地质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太原地质专科学校,校址由山西省太谷县城迁往省会太原市。
1959年9月,二机部(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学校迁至江西省抚州市,校名改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本科)。
1963年6月,衡阳矿冶工程学院(现南华大学)地质专业划归抚州地质专科学校。
1969年至1973年受“文革”的影响,学校停办。
1974年,开始筹建复校。其间培养了三届中专生。
1978年4月,复办大学,校名为“抚州地质学院”。
1982年1月,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
1999年4月,军工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学院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转属地省管理,实行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共建的管理体制,以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
2002年1月,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并入华东地质学院;4月,经教育部批准,华东地质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
2003年,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
2005年,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国防生后备军官选拔基地。
200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江西省政府双方签订了共建东华理工学院协议,东华理工学院国防科技学院同时挂牌成立。
2007年1月,经专家组讨论通过,同意东华理工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5月18日,正式挂牌,成为东华理工大学。
2009年7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江西省政府共建东华理工大学。
2010年10月19日,江西省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北京签署了共建东华理工大学协议。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5月,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与江西省政府在南昌举行共建东华理工大学签字仪式。
2014年12月19日,东华理工大学与抚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东华理工大学抚州师范学院”。
2015年10月,原英文校名“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CIT)更名为“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ECUT);校训由“明德厚学,爱国荣校”变更为“敦本务实,崇义奉公”;校风由“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变更为“明德厚学,爱国荣校”。
2017年2月,东华理工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8月,学校入选2017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7月,经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文,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扩建工程项目正式获批。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10月2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东华理工大学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2年8月12日,东华理工大学“钱七虎班”揭牌。
2023年6月12日,东华理工大学校史陈列馆开馆。7月28日,东华理工大学与通慧科技集团联合成立的“数智监测产业研究院”在南昌校区地学楼正式揭牌。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7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