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北的“杨梅馃”并非春末夏初闺居山中的那种水果杨梅,而是用于农家庆贺喜事的一种甜品食物,因“杨梅馃”外形极像水果杨梅,所以岭北人自古以来也就叫它为“杨梅”了。
“杨梅馃”,是用于农家喜庆时的一种食品。在岭北老家,每当家里遇上各类喜事,必须做“杨梅馃”,因此岭北老家有一种“没有杨梅馃,喜事不成宴”的说法,可见“杨梅馃”在喜事中的重要地位。
用料:糯米、红糖、芝麻、洋缎红
做法:
1、首先将一部分糯米用水浸泡,等糯米浸涨以后,用土名叫“洋缎红”的一种颜料水(植物色料),将浸涨后的糯米染成红色糯米;
2、红糯米做成以后,将已经碾好的糯米粉,装在一个铝制的锅盆上,放入已经烧开的水中进行汆煮,以增强糯米的糯性;
3、糯米粉汆煮结束,则在糯米粉中放入适量的滚开水,将糯米粉调成柔面状态,经过反复揉柔并呈现出粘性以后,像做汤圆一样摘下一块糯米面团,用手将面团揉成窝窝状,然后将已经用红糖与芝麻粉掺和在一起的“甜馅”放入“糯米窝窝”中,再用手将窝窝口揉合成一个汤圆。
4、等一个个糯米汤圆做好后,将这些糯米汤圆放入用“洋缎红”染成的红色糯米中慢慢摇滚,于是,这些红色糯米就粘在了一个个糯米汤圆上,原来洁白的糯米汤团看上去就像一个个灿灿烂烂的“杨梅馃”了。
做“杨梅课”虽然原料与工艺并不复杂,但制作“杨梅馃”得有一定的技巧。
1、首先制作喜宴“杨梅馃”的糯米粉不能完全用纯糯米粉,因为纯糯米粉经过高温后糯性太强,容易让喜宴“杨梅”馃太糯而在蒸煮时发生粘连,需要掺入适量的早谷米粉,但掺入的早谷米粉太多则缺乏糯性,太少则不起调和作用;
2、“杨梅馃”在制作成汤圆样时,也不能做的太薄或太厚,太薄容易在蒸煮时将“甜馅”蒸溢,太厚则会影响品味时的口感;
3、“杨梅馃”蒸煮时则更需要把握时间,蒸煮太长或太短,都会影响到“杨梅馃”的口味质量与视觉外观。
杨梅馃是蒸着吃的,蒸“杨梅馃”需要先烧开水,然后将一个个“杨梅馃”放在用竹爿编制并用纱布垫着的“撑锅帘”上,放置“杨梅馃”时需均匀摆放,且每个“杨梅馃”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防止“杨梅”经过高温蒸煮后发生体积膨胀而互相粘连。
等“杨梅馃”在“撑锅帘”上放置好后,再放入烧开的水锅上蒸煮,待估计“杨梅馃”已经煮熟了,就可以打开锅盖,此时锅中红红的、糯糯的“杨梅馃”在水雾中显得晶莹剔透,煞是好看,活像清晨中挂着露水的山中“杨梅”,会让人垂涎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