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城记》是一部由导演贾樟柯执导,吕丽萍、陈冲、赵涛、陈建斌参与演出的剧情片。
影片故事主线围绕一个国营老工厂的三代“厂花”展开,通过60年代、80年代以及现在三代“厂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反映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变给普通人带来的影响和体验。本片于2008年5月17日在法国戛纳电影节首映。
吕丽萍 饰 大丽
陈冲 饰 小花
赵涛 饰 娜娜
陈建斌 饰 宋卫东
何锡昆 饰 何锡昆
关凤久 饰 关凤久
侯丽君 饰 侯丽君
演员吕丽萍
这个如今年逾古稀的东北女人,1958年从沈阳来到成都,成为工厂的第一代女工,千里之遥的迁徙带给她难以释怀的往事,刚到异地就经历了丢子之痛,但是却以当时工人特有的热情立刻投入到建厂的工作中。
演员陈冲
1978年从上海航校分配到厂里的女工,外号"标准件",是工人心目中的美丽厂花。因为她自身的美丽带给她的是个人感情生活的起起落落。
演员赵涛
1982年出生,在时尚城市和老厂之间行走,是工人的女儿。虽然生长在改革开放后的新中国,穿着在香港买来的潮流服饰,但骨子里却有着与先辈们一样的传统的气质和意念,传承着同样的血脉。
演员陈建斌
1966年生于成都,工厂车间主任,后为成发集团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
演员何锡昆
1948年出生于成都,1964年进成发集团61车间当钳工4组当学徒工,后参军。
演员关凤久
1935年出生于辽宁海城,曾任成发集团保卫科长,退休时为厂党委副书记。
1958年,一家东北的工厂内迁西南。大丽(吕丽萍),1958年从沈阳来到成都,成为工厂的第一代女工,千里之遥的迁徙带给她难以释怀的往事。小花(陈冲),1978年从上海航校分配到厂里,外号"标准件",是工人心目中的美丽厂花。娜娜(赵涛),1982年出生,在时尚城市和老厂之间行走,她说她是工人的女儿。
三代厂花的故事和五位讲述者的真实经历,演绎了一座国营工厂的断代史。他们的命运,在这座制造飞机的工厂中展开。2008年,工厂再次迁移到新的工业园区,位于市中心的土地被房地产公司购买,新开发的楼盘取名"二十四城"。
往事成追忆,斗转星移动。时代不断向前,陌生又熟悉。对过去的建设和努力充满敬意,对今天的城市化进程充满理解。
曲目 作词 作曲 演唱
《未来在哪里》林强 林强 林强
《再创辉煌》成发集团 成发集团
《歌唱祖国》王莘 王莘
《今夜无眠》朱海 孟卫东
《我衷心感谢你》都仓俊一
《浅醉一生》唐书琛 卢冠廷 叶倩文
《妹妹找哥泪花流》凯传 王酩 李谷一
《外面的世界》齐秦 齐秦 齐秦
出品人 任仲伦 周强 唐勇
监制 许朋乐 贾樟柯 王宏
导演 贾樟柯、韩杰(执行导演)、魏星(工作片导演)
副导演(助理) 周燕 陈锐(副导演)、任晓韵(导演助理)
编剧 贾樟柯 翟永明
摄影 余力为 王昱(摄影指导)、葛英晗 张硕 罗萌 张光宇 孙勇 王应(摄影助理)
剪辑 李海洋、张佳 陈培(剪辑助理)、林旭冬 孔劲蕾(剪辑指导)
道具 李鹏凯 陈合永
美术设计 刘强(美术指导)、陈荣超(副美术)
造型设计 程颖 谈江
服装设计 赵峂
灯光 郝峰(灯光指导)、蔡学军 徐磊 胡泽艳 张国强 谢东亚 康军跃 尹希平 王留锋 蔡军涛 陈四阳(灯光助理)
录音 任佳佳 李丹枫、张阳(录音指导)
场记 闫菲
布景师 秦明石 朱卫平
贾樟柯一直想拍摄一部以工厂为背景、描写产业工人生活的影片,为此他曾先后在太原钢铁厂、北京首钢等地考察。2007年年初他偶然来到成都看到即将拆迁的420厂,感到这个城市的气质和工厂的氛围与他的构想非常吻合,拍摄一部《二十四城记》的想法油然而生。但贾樟柯表示,在他的生活履历中,和工厂的交集很少,对于工人的生活并不熟悉,况且这部电影又离开了他熟悉的山西,来到他并不是很了解的蜀地成都,为此他决定展开长时间的实地采访。
2007年年5月到12月,贾樟柯几次来到成都进行实地采访,当时由本报和剧组联合发起的420厂记忆讲述者的征集还为《二十四城记》贡献了不少精彩的素材。在此过程中,贾樟柯亲自采访了超过30位讲述者,加上剧组搜集的其他素材,最后整理成为长达40万字的采访笔记,这些扎实的素材为后来剧本的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至此,《二十四城记》的前期筹备工作经过了一年的采访,40万字的采访笔记,历时一年的剧本创作终于完成。
时间 奖 具体奖项 获奖主体 备注
2008年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贾樟柯 提名
2009年 第3届亚洲电影大奖 最佳摄影 王昱、余力为 提名
最佳原创音乐 半野喜弘、林强
2010年 第10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最佳女配角 陈冲 提名
《二十四城记》无疑是一部洗净另类,彰显主流的片子,无愧为一部大师级的作品,虽然比较“主流”地起用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大牌明星,不过吕丽萍、陈建斌、陈冲、赵涛等演员在贾樟柯的镜头中确实无瑕,一个带着刺鼻水泥味的工厂的故事被呈现出来,无限接近纪录片,但却带着故事片的淡淡伤感、煽情,呈现出在电影院里很难购买到的抽象的回忆,但是等你走出电影院,在不经意中闭上双眼,影片中呈现的世界却无比具体,清晰而坚硬,比起剧情生动的商业电影在落幕之后的船过水无痕都更加真切(东南快报评)。
影片最震撼人的是,它深刻指出了体制对个人的伤害,是一部反体制的电影,而且拍的如此直接与大胆,说明了旧体制的残酷与不合理。而这部电影的独创性在于,电影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它的电影方法也在反体制,不过反的是电影的体制。所谓的故事片或纪录片的框框,即是电影这个媒介给予导演的体制束缚,贾樟柯非常聪明地用到了双关--在电影结构上打破了其制约,在影片内容上又是深刻地反映了体制变革的个人伤痛,我们在《二十四城记》中看到一个导演的双重的反体制行为(腾讯娱乐评)。
《二十四城记》采用纪录片和故事片双片同拍的结构。贾樟柯在这部影片的结构上搞了搞新意思,采用《史记》的体裁,将电影分为本纪、列传等几个部分。影片名字的构想来自真实事件,工厂改建成的大厦,名字就叫《24城》,他追根朔源,发掘不同时代与工厂相生相息的人的变化,24不仅是地标名,更有1天24小时、中国传统24节气等不同涵意。找到吕丽萍、陈冲、赵涛演出,是贾樟柯的安排,因为她们戏里戏外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域特质。
地区 时间 地区 时间
法国(戛纳电影节) 2008年5月17日 中国 (限制上映) 2008年6月3日
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 2008年9月7日 美国(纽约电影节) 2008年9月27日
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 2008年10月16日 阿根廷(马德普拉塔电影节) 2008年11月9日
意大利(都灵电影节) 2008年11月27日 荷兰(鹿特丹电影节) 2009年1月22日
英国(格拉斯哥电影节) 2009年1月29日 中国 2009年2月13日
法国 2009年3月6日 比利时 2009年3月18日
日本 2009年3月25日 荷兰 2009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