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枪乌贼原产中国台湾、福建,现主要分布在南海,暹罗湾,马来群岛和澳大利昆士兰海域。中国枪乌贼的分布北界大体在北纬25度附近,西边约处于闽南的鸟丘屿和海坛岛之间,东边约处于台湾岛的北端,即一般不越过台湾海峡。
中国枪乌贼胴体呈细长的锥形,尾端则尖细。腹面无纵椎中线。成熟个体平均胴长是30公分,长宽比为7:1。筒边有两片鳍,鳍菱形,长度大于2/3的胴长,使整条枪鱿的胴体极像火箭,因而得名。
如同其他管鱿目物种那样,中国枪乌贼的10条触须其中两条较长,腕式一般为3>4>2>1,有吸盘2行。触腕角质环群中约有12个大角质环平均直径大于边缘小触腕角质环1/2倍,而最大的触腕角质环直径则是大了2倍。最大触腕角质环有20-30个尖锐的齿,排列方式则是6-12个大齿中间相杂1-4个小齿。会发光,发光器在其直肠两侧,呈纺锤形。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中国枪鱿,有时在渔民间会有不同的名称:他们称呼鱿鱼的幼体为“小卷”,而其亚成体则为“中卷”。它们喜见光,故船家会以大光灯引它们游上水面。
中国枪乌贼白天栖息于下层,夜间多活跃于中上层,有短距离的垂直移动。凶猛肉食性,主要猎取磷虾、沙丁鱼、鲹、鲐等中上层鱼类,种内互相残食的现象很普遍。
中国枪乌贼寿命约为一年,水温的高低影响孵化期的早迟。在自然海域,终年有产卵群体,因生殖季节不同,分春生群、夏生群和秋生群。在自然环境中,稚仔的生长速度很快,孵化半年后,胴长可达300mm左右。
中国枪乌贼是南海中群体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头足类,我国的年产量约1万5千吨。我国的专捕渔具为“单竿多钩菊化钓”,配合灯诱,底拖网和对船围网类的焚寄网中均有大量渔获。中国枪乌贼鲜肉中蛋白质的含量约为15%左右,肉质细嫩,干制品在国际海味市场中列为“一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