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是马伯庸创作的历史类纪实文学,首次出版于2019年1月。
该书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从明代的一系列罕见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尘封已久的六个故事。六个事件聚焦于一府一县乃至一村之内,记录的是当时底层平民的真实政治生活,通过细节来考察某一个切片,某一个维度。这些都是具体而微的细节,但恰恰从这些“小”中,人们才能真切地见到“大”的意义。它就像是一台显微镜,通过检验一滴血、一个细胞的变化,来判断整个人体的健康程度,最终使读者可从细微处读懂真正的古代中国。
该书讲述的是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基层政治事件。内容包括:《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胥吏的盛宴——彭县小吏舞弊案》《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
《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描写的是歙县民众遭遇不公平征税而奋起抗争的旧案。明朝徽州府统辖六县: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其中,歙县最大,占经济总量一半,且是徽州府所在地。明朝朝廷苛捐杂税本来就重,建国初期朝廷向徽州征派“人丁丝绢”8780匹,本应由六县均摊,却因基层小吏作祟,改换科目由歙县完全承担。歙县百姓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节衣缩食、平白无故多交了200年杂税。一个人的偶然发现和揭露,使得得知真相后的歙县各色人等与上级官府和其余五县之间,展开了长达数年的周旋博弈,最终演变为暴乱。
《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讲述了明代徽州人如何巧妙使用司法手段进行反复较量,恶僧如何“强行碰瓷”、巧取豪夺他人祖庙,士绅如何用司法手段维护财产权益的过程。书中通过平民视角,见证了明代司法体系在基层的奥妙运用传奇。
《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婺源龙脉案讲述了婺源县一条龙脉屡被破坏,“迩来秋闱不振”,科举不振,皆因龙脉风水被破,引发了起窑烧灰与禁绝取石长达上百年的持久拉锯战。
《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讲述了明朝从朱元璋建立以来到崇祯自缢煤山,276年的历史中有260多年与这个档案库息息相关。朱元璋为了能够更好地掌管从蒙古人手中接下来的王朝,于洪武四年正式开始了户籍登记和管理工作,历经十年又开始了土地清查,确立了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的实施来加强对基层的管理。这个黄册集户籍、土地、徭役于一体,是大明王朝高度集权的一座高山。当时大明都城在南京,这个黄册的保存几经调研最终选在了与外隔绝的玄武湖四个岛上,刀枪不入地守护着大明王朝的六千万子民,而最终消亡于大清入关后的战火之中,成为这个王朝最后的星火。
《胥吏的盛宴——彭县小吏舞弊案》刻画了因一件小的官司,却引来了无数胥吏贪婪定义,胥吏凶悍如虎、生事害人之恶展露无遗。
《正统年间四条冤魂》描写了四个无辜清白百姓,平白蒙受冤屈不说,碰到靠谱官员本可以脱罪归家,却被裹挟入朝廷斗争冤屈而死的故事。
长久以来,历史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是烛照万里的规律总结,是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这虽然是正确的,但视角实在太高了,高到没什么人情味。即使有些讲述者有意放低视角,也只停留在庙堂之上、文武之间,关心的是一小部分精英,再往下记录很少。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社会底层民众的心思想法,往往会被史书忽略。即使提及,也只是诸如“民不聊生”“民怨鼎沸”之类的高度概括,很少会细致入微地描写。
2014年作者和一位喜欢明史的朋友聊天时,她讲到万历年间徽州有一桩民间税案骚乱,引起了作者的兴趣。听完讲述,作者去搜寻了一番资料,发现这桩在《明实录》里只有一句冷冰冰的记录的案件,在民间却有着详实的记录(当时的一位参与者把涉案的一百多件官府文书、信札、布告、奏章、笔记等搜集到一起),并被编纂成了一本合集——《丝绢全书》。如果把《丝绢全书》里的细节加入《明实录》所载内容之中,那么整个事件就能够变得鲜活起来。作者考虑到普通读者对阅读原始史料太过困难,无法自行提炼出故事。遂把这桩丝绢案整理出来,用一种不那么“学术”的方式转述给大众,创作出了《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并发表在其个人微博,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作者在写完徽州丝绢案,随后又相继创作了《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等几篇纪实。
马伯庸(笔名),原名马力,出生于1980年,满族,内蒙古赤峰人,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4年毕业于新西兰怀卡多大学经管系,2005年开始发表作品,201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古董局中局》《长安的荔枝》《大医》等。曾获2010年人民文学散文奖、2011年朱自清散文奖、2020年茅盾新人奖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长久以来,鸿篇巨制记载的多是庙堂之上的恢宏大事,或者是文武精英的千古绝唱。而普通老百姓的江湖琐事和他们的喜怒哀乐,则少有关注,更别说细致入微的刻画。《显微镜下的大明》是历史纪实作品,虽非小说却胜似小说。作者从剖析大明六个基层治政案件入手,剖析案情来龙去脉,描绘了六个尘封已久的明朝基层治政故事。
六个故事过程跌宕起伏,细节妙趣横生,结局发人深省。每个案件峰回路转的波折,环环相扣,看得舍不得丢下。看完后,那些似曾相识的情景不断浮现,让人回味无穷。该书仿佛一张完美的速写,将大明王朝的衰落之姿刻画得惟妙惟肖。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随着大明的倒塌,案件中那些生动的人物以及他们孜孜以求的功名利禄,也都随着大明的终结落了个暗淡无光的结局。
都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但后人要避免前人犯过的错误也不容易。那些历朝历代普遍存在的积弊,滋生易、去除难,如果不能找到那张关键的骨牌,就难以用轻推的效应实现根本性改变。正应了那句老话:“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显微镜下的大明》以冷静克制的零度叙事,替那些生于尘埃、死于无闻的蝼蚁之辈做传,转述他们湮没于宏大历史中的声音,找到了去除基层社会积弊的关键所在:“不可只注目于朝堂,亦要听到最底层的呐喊。在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遇中,才蕴藏着最真实的规律。”
2020年1月,亚马逊中国发布的2019年度Kindle阅读榜单中,该书位列“2019亚马逊中国Kindle年度付费电子书新书榜”前三名。
2019年9月,该书中的《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被编入《中华文学选刊》2019年第9期。
2019年6月,由马伯庸创作的非虚构作品《显微镜下的大明》被主持人张腾岳录制为有声书。
2023年2月9日,由马伯庸创作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六案中的“丝绢案”改编而成的网络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播出,该书作者并在该剧中首次担任编剧一职。
书名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显微镜下的大明 978-7-5404-8847-5 马伯庸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