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网翅蝗科竹蝗属的一种昆虫,俗称竹蝗、蝗虫。主要危害毛竹,其次危害刚竹、水竹等。竹蝗大发生时,可将竹叶全部吃光,竹林如同火烧,竹子当年枯死,第二年毛竹林很少出笋,竹林逐渐衰败,被害毛竹枯死,竹腔内积水,纤维腐败,竹子无使用价值。
2023年6月18日,黄脊竹蝗跨越边境线从老挝本怒县、丰沙里县直接进入云南江城牛洛河自然保护区,随后在7月24日迁飞规模达到最大。部分种群可能向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红河州绿春县迁飞。截至8月17日,云南3004.5亩林地受到黄脊竹蝗不同程度损害,危害程度以轻度为主,尚未成灾。
身体以绿、黄为主,额顶突出使额面成三角形,由额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黄色纵纹,愈向后愈宽。触角丝状,复眼卵圆形,深黑色。后足腿节黄绿色,中部有排列整齐“人”字形的褐色沟纹;胫节蓝黑色,有刺两排。
长椭圆形,上端稍尖,中间稍弯曲。长径6-8mm,棕黄色,有巢状网纹。卵囊圆筒形,长18-30mm,土褐色。
蝗的若虫叫跳蝻,共5龄。5龄蝻体翠绿色,前胸背板后缘覆盖后胸大部分。
若虫称跳蝻,体形似成虫,但无翅,共5龄:一龄体长约10毫米,浅黄色,头顶突出如三角形,触角尖端淡黄色,前胸背板后缘不向后突出;二龄体长11~15毫米,黄色,前胸背板后缘如一龄若虫,前后翅芽向后突出较为明显;三龄蝻前胸背板后缘略向体后延伸。翅芽显而易见,前翅芽呈狭长片状。四~五龄蝻前胸背板后缘显著向后延伸,将后胸大部分盖住。三~五龄体长分别为16、22和26毫米,体色均为黑黄色,接近羽化为成虫时翠绿色。
大发生时,将竹叶吃尽,如同火烧一般,新竹被害即枯死,老竹被害后2~3年内不发新笋,被害竹的竹秆内往往积水,不能利用。
1、人工挖卵.竹蝗产卵集中,可于11月份发动群众至产卵多的地点挖卵块。
2、跳蝗出土10d内,于早上露水未干前用敌百虫粉喷撒,每公顷用药20~30kg;或用闹羊花1kg加水200kg煮、沸,当药液呈红褐色时取出过滤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成500倍液喷射。
3、在跳蝗上竹时,对密度较大的竹林,用3%敌百虫粉20~30kg喷撒;或在露水干后用50%马拉硫磷800~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杀虫净油剂进行超低容量喷雾;也可以进行烟雾剂防治。
4、释放白僵菌,使初生的跳蝗感染白僵菌而死亡。
5、诱杀。用100kg尿中加入2~3kg 5%敌百虫粉拌匀,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放数堆诱杀,效果较好。
毛竹、淡竹、刚竹等,也危害水稻、玉米等。
我国产竹区的主要害虫,常大面积危害。每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于5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底孵化完毕。
竹蝗多产卵于危害程度轻微、杂草稀疏、土质松紧适度坐北向南的竹山山腰或山窝斜坡上。林间可根据如下特征确定集中产卵地及产卵范围:
(1)一般在竹梢叶片被害严重的山地有红头芫菁(一种取食竹蝗卵的昆虫)的地方有卵存在;
(2)地面小竹、杂草被害严重的地方可能有卵块存在;
(3)产卵场所常常有竹蝗的头壳,前胸背板,翅膀和后足等尸体遗骸存在;
(4)卵块上端有一胶质硬化圆形而中凹的黑色卵盖。
截止到2020年7月10日,云南普洱市出现黄脊竹蝗入侵,累计发生面积近10万亩。
截至2020年8月1日,云南全省共发生黄脊竹蝗154550亩,发生区域分布在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红河州、玉溪市等4个州(市)9个县44个乡镇;全省累计防治面积508223亩次,共调集植保无人机组61组,开展飞防作业20515架次,投入喷雾器15744台次,出动79906人次。其中玉溪市发生黄脊竹蝗5486亩,防治面积4318亩次。
2023年6月18日,黄脊竹蝗跨越边境线从老挝本怒县、丰沙里县直接进入云南江城牛洛河自然保护区,随后在7月24日迁飞规模达到最大。部分种群可能向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红河州绿春县迁飞。截至8月17日,云南3004.5亩林地受到黄脊竹蝗不同程度损害,危害程度以轻度为主,尚未成灾。为了有效地从源头进行防控,云南省江城县从6月12日起,派遣专业人员、作业车等前往老挝丰沙里省开展联合布防。坚持关口前移,组织工作队进入老挝开展蝗虫消杀,并在境内组织多股力量利用无人机和人工进行喷药消杀。入境黄脊竹蝗已经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2023年8月20日,据云南省林草局消息,今年黄脊竹蝗于6月18日跨越边境线从老挝本怒县、丰沙里县直接进入云南江城牛洛河自然保护区,随后在7月24日迁飞规模达到最大。部分种群可能向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红河州绿春县迁飞。截至8月17日,云南3004.5亩林地受到黄脊竹蝗不同程度损害,危害程度以轻度为主,尚未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