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带喙库蚊是双翅目蚊科库蚊属节肢动物。成蚊体形较小;喙中部有一淡色环,头顶竖鳞黑而平齐;食窦甲齿呈纤维状;中胸盾片主要被棕鳞,但缘鳞色较淡;股节无麻点,跗有基白环;腹节背板有淡色基横带。雄蚊触须第三节腹面无垂鳞,而有1行垂毛斜挂。
三带喙库蚊国外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中国除新疆和西藏尚未见纪录外,分布全国各地。幼虫滋生于城乡清净或稍污染、静止或半流动的水体中,习见于向阳泥底、水位较低、水质清洁及漂浮植物丛生的水域,成虫家栖,以牛房为主,次为人房、猪圈,也见于坟洞、桥洞。嗜吸猪、牛、人血。一个世代需18-26天,平均21天。每只雌蚊约产5个卵块,每个卵块有卵百余粒。
三带喙库蚊是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也是丝虫病、登革热等多种疾病的媒介昆虫。搞好环境卫生,消灭滋生水源场所是防治三带喙库蚊的基本措施。
中小型蚊,翅长2.4—3.1mm。头:头顶密盖淡棕色至淡灰色平覆鳞,后头竖鳞暗而平齐。喙色暗,中部前位有淡色环,基段腹面常有白磷斑。触须短,色暗,末节有少量淡鳞。食窦甲;食窦弓深凹,背齿基部宽,然后骤变细而纤维状,约26—28个。胸:前胸前背片与后背片有棕色鳞;前胸侧板有一淡鳞簇。中胸盾鳞深棕,除小盾前区和翅上位有少量稍淡鳞外,一致花椒色;小盾鳞色淡。胸侧板淡棕;中胸腹侧板上部与下后缘及中部后侧片上部的白磷群小,中胸后侧片上部毛丛中有或无几片淡鳞。
足:前、中、后股节除下部外和各胫节均暗棕,后股暗区和淡区划界不清,末端黑环很窄,约为全长的1/15.各节跗节1—4有窄的基部和端部淡色环。翅:翅鳞暗褐,前缘脉基部淡鳞斑不明显。腹:腹节背板色暗。有窄的淡色基带,但有变异。腹节VII通常有宽的暗色端带,某些标本显示有端部淡鳞饰。腹板通常全淡黄,有时有端侧位暗斑。
似雌蚊,但触须长于喙,长出部分约为末节的1—1.5倍;第3节末半腹面有一行黑色垂毛而无垂鳞;第2节有或无端背位淡带;第3节有或无中背位淡带;第4、5节各有1基背位窄淡带;第5节端全暗,有时有少数淡鳞;第3节末半与末2节有长毛丛。尾器:抱肢基节亚端叶三棒中的前棒稍短,中、后棒末端钩状落;后部毛组有3根刺鬃,其中1根末端略膨而端圆;1根可有亚端倒刺,另1根末端尖锐。此外,还有1个大叶片和1根基位刚毛,以上各毛可有变异。阳茎侧板腹内叶密生小刺。背中叶颈部较细与腹内叶分离,有3--4个指状突形成掌状叶,前方1个外展,其余向后外与向后伸。肛侧片有弯曲而长的基侧臂,其内侧有乳突状的楔状突。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三带喙库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的感染引起,属于我国重要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其特点是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对人类的危害大。中国是乙脑主要发生区之一。在我国,因疫苗的使用尤其计划免疫规。
库蚊的一种,三带喙库蚊兼食人和动物血。猪、牛是其主要吸血对象,经调查,猪棚内三带喙库蚊占94%,三带喙库蚊常常在黄昏后2小时左右,和黎明前时间在室外袭击人、吸人血。三带喙库蚊是脑炎流行地区的主要媒介。棕褐色小型蚊种。喙中段有一宽阔白环,触须尖端为白色;各足跗节基部有一细窄的白环;第2—7腹节背面有基部淡色带。
头顶竖鳞暗而平齐:盾鳞暗棕呈花椒色:雄蚊触须第3节腹面有一行垂毛;雌蚊食窦甲齿纤维状;后骨末端黑环很窄。幼虫7-1分2芒枝。栉齿末端圆而有繸。
■1.清洁阻蚊 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积水,盆罐倒置,花瓶及时换水。
■2.药物杀蚊 家庭可用高效低毒菊酯类气雾剂驱蚊。
■3.蚊香驱蚊 睡前1-2小时将门窗紧闭,点燃蚊香,待进入室内睡觉时再将门窗打开,以保持空气流通。
■4.蚊帐避蚊 在蚊虫较多及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应使用蚊帐。
■5.植物拒蚊 在门前窗后栽几盆凤仙花、薄荷、夜来香,花草散发的气味可拒蚊子于门外。
■6.气味扰蚊 在室内点燃几块橘皮;在座位下或腿旁放两三盒揭开盖的清凉油或风油精,把干薄荷叶装在小布袋里缝好放在身边。这些气味都会让蚊子“闻而生畏”。
■7.服药防蚊 蚊子害怕维生素B的气味,人服维生素B后,气味会随汗液分泌到皮肤,蚊子闻到自然“逃之夭夭”。
■8.光源退蚊 用一张橘红色的玻璃纸(或绸布)套在40瓦以上的电灯泡上,使灯变成橘红色,蚊子也会“见光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