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心非洲菊是拉丝非洲菊中的品种之一。
它的花瓣如阳光般灿烂,呈现出明亮的黄色,而花心则深邃如巧克力,为棕色,两者相互映衬,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拉丝非洲菊又叫蛛丝非洲菊、毛边非洲菊,是常见的非洲菊品种。拉丝非洲菊花色丰富、花型时尚,给人以高档质感,轻松满足各种花艺搭配。市场上目前流行的颜色主要有白色、橙色、浅红、红色、玫红色、深玫红。
1.非洲菊的花朵上通常会带有塑料亮纸,从包装纸两侧的粘连处撕开或轻轻向下推即可。
2.花杆斜剪45°,剪去红色的根部,确保切口平整。根据花瓶高度调节杆子长短,建议使用高花瓶,因为非洲菊的花头大,杆子细,容易弯曲。
3.非洲菊的根茎容易腐烂,建议每1~2天换一次水。换水时清洗根部及花瓶,保持清洁干净。
将种子直接播在孔径约3.5cm的穴盘中,播种介质可选略施肥的泥炭,pH值在5.0-5.5之间,γ值在1.2-1.5mS/cm之间。每个穴盘孔中播一粒种子,浇水并加杀真菌剂。非洲菊种子萌发需要光照,因此播种后不要遮盖种子。将穴盘放于温室育苗床上,并加盖塑料罩,萌芽期应保持较高的湿度,可轻度灌溉或使用空中喷雾。
萌芽期最适温度为22-25℃,萌芽期的最适日照长度为16小时。建议在低光照时期人工增光(3.5-4klx)。播种后3-4天开始萌发,当子叶展开时逐步去掉塑料罩,当第一片真叶展开的时候完全去除塑料罩。播种后约5周半至6周半幼苗长成,长出4-5片真叶的时候可以移栽或上盆。
栽培土壤要求疏松透气、富含腐殖质,pH值在5.0-5.5之间,γ值在1.2-1.5mS/cm之间。非洲菊为周年开花植物,定植季节不限,但从生产和销售角度来考虑最适宜的定植时期为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秋季即可采花,冬季进入盛花期。交错定植,株行距40cm×50cm,定植6-8株/㎡。密度过高易感染病虫害,花蕾数量减少;密度过低影响经济产量。因非洲菊的根系有收缩老根的特点,并且叶从茎上基生,定植应以浅栽为原则,要求根颈部稍露出土面,如定植过深,植株随老根收缩向下沉,生长点埋入土中,花蕾不易长出地面,影响开花。
叶斑病危害叶片,叶上病斑散生,圆形或近圆形,有同心轮纹或紫褐色较宽的边缘,病斑上散生或聚生小黑点。病菌存在于发病叶片、叶茬,随风雨及分株繁殖而传播,高温高湿下发病严重。应及时摘除病叶及外层老叶,控制湿度,防止雨淋。定期喷洒百菌清、代森锰锌等药剂。
植株任何时期都可受害,但以开花期受害最重。由近地面的茎基部向下延伸到根部,组织变软,呈水渍状、没黑褐色、无臭味腐烂;植株叶片萎蔫或变为紫红色,拔起时病部易折断,最后根皮层常腐烂脱落,暴露出变色的中柱。潮湿时,病部长有稀疏白霉层。高温多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时发病重。应选择排水良好的高燥地栽培,避免过度浇水,最好采用滴灌;定期向茎基部喷灌烯唑醇等药剂。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上形成白色粉春斑,渐遍布叶面,最后叶片黄褐干枯。病菌随被害叶及叶残体越冬。通过雨水及气流传播常年发生,但以5-6月发病较重。湿闷密闭时发生重。植株生长末期,及时清除病残组织并烧毁,避免连作;增施磷钾肥,避免氮肥过量,提高植株抗病力;加强通风透光,避免湿度过大。发病初期喷洒硫磺胶悬剂、粉锈宁等药剂。
感病植株叶片产生褪绿环,个别病斑成为坏死斑。感病严重时,叶片变小、皱缩,花呈碎色,花朵变小,植株呈矮生状态。病毒通过汁液、土壤线虫及丝子传播。应注意田间卫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采用组培脱毒苗为母株,建立脱毒母株基地;及时防治线虫、菟丝子等传毒媒介,进免汁液传毒;喷洒病毒A、病毒特等药剂预防或减轻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