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马的老三》是2012年04月海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韩少功。
本书是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由“找个四类分子来”“几代鸡由几代人赔”“一个人十分钟轮着咒”“阎王的加油站在哪里”“上门服务的合理收费”“好容易有了次出名的机会”六个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村官——老三,他文化水平低,见识少,说话直来直去,工作方法非常独特,但常常能够歪打正着地解决工作上的事情,他不理会政策和法规法律,常用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方法解决村子里的矛盾。小说语言幽默风趣,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作者韩少功,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长沙人。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引起各方争论。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逢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现任第三届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正厅级)、省文联作协党组成员兼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全委会委员。
短篇小说《七月洪峰》、《西望茅草地》、《飞过蓝天》,随笔《文学的根》,中篇小说《爸爸爸》,长篇小说《马桥词典》,长篇笔记小说《暗示》,散文集《山南水北》等。
著名作家韩少功,一位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者、开创者和挑战者寻根文学的实践者。
三十余年,作为新时期以来在小说艺术上走得最远的小说家之一,韩少功可能已经深思熟虑,韩少功之“不”小说,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写作中的真正事件。
其小说中鲜活的人物、奇幻的情节、历史真相的揭示、直指人心的追问。多种元素构成了他作品凌厉而温厚的风格。
韩少功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寓言、象征等艺术手段,重新复活了神秘瑰奇的楚文化,使文本涂抹上浪漫谲异的色彩,重新展开了神境与人间的对话。
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爸爸爸》、《女女女》、《山南水北》等作品,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邃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2011年4月,《赶马的老三》荣获首届萧红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小说在从容散漫的叙述姿态下暗含强烈的批判和反讽色彩——聪明人不断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权力话语不断塑造、改写历史,但总是在这个小小村头的嘴巴中,被打回原形。在精神旨归上,此篇小说与韩少功最近几年的系列散文《山南水北》等是一致的,都是基于他早年间所倡导的“寻根文学”的民间性立场。但与其早期小说不同的是,《赶马的老三》是一篇典型的人物小说,其写法也完全去除了实验性,但作者还是借一个大智若愚的人物,有力地传达出自己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王虹艳
这篇小说*初刊登在《人民文学》2009年第11期,2010年《人民文学》杂志年度优秀作品奖,2011年获得首届萧红文学奖。
有评论家认为:“韩少功无疑是当今大陆*杰出的作家之一,说他杰出,是因为他的作品常常领风骚而由其他作家追随效法。”作为1985年开始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韩少功的一系列作品获得了读者的喜爱,《马桥词典》《爸爸爸》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本书是韩少功的又一新作。
主人公老三是小湾村的村头,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既不懂得电脑也不懂得OK意思的人,一张大嘴常出乱子,乡里开会他乱打岔,“唯心”和“唯物”分不清楚,把“小康社会”理解为“小糠社会”,不分褒贬地把有学问的人归为“四类分子”。但这些都并不妨碍老三是一个出色的村头,他用他的乡村智慧答非所问地躲避上级领导的集资;他用的顺水推舟的对方思维教育了想欺诈外来人的国少爷;他“故意挑拨”庆呆子和莉疯子打架,组织双方亲属骂架,却实际上解决了两者的家庭问题;他利用乡村的“迷信”,教训了借葬礼发财的皮道士;用给乡长化解危机的机会要回了小湾村的茶园。虽然在知识分子的世界里,老三是条虫,但是,在实际的村民工作中,老三是条龙。他知道如何去解决农民的问题,这是大学生的乡长所不如的。
在写法上,本篇小说分为了六个小节,以老三为主线,描写了村里的典型人物国少爷,庆呆子和莉疯子,皮道士,善眯子。在每个小节里,都以一个人物为主要描述对象,但是又合理地穿插着其他人物,类似古典的明清小说笔记,人物陆续登场,情节环环相扣。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小说以任乡长要换掉老三的村头开始,是**次乡村智慧和知识分子的较量,但是没有更合适的人选而作罢;中间以老三为任乡长洗冤达到一个小高潮;*后则是老三是假党员,任乡长迫不得已让老三躲避以避开记者,“求助”于老三终。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村头,*后却成为了一个赶马人,领着几个村民去看毛主席的“祖坟”。
这篇小说的语言纯粹是农民式的口语,老三虽然是小湾村的村头,但实际上他可以是中国广大农村任何一个村的村头,在他身上体现的农民的优点和缺陷,恰恰透露出韩少功对中国*底层的农民的智慧的理解,对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