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李子,是蔷薇科李属植物,果实发育期约125天左右,树体营养生长期约180天左右。树冠纺锤形,树姿直立,6年生树高3.1m,冠径2.4m×2.8m,干周23cm。一年生枝长82cm、粗0.6cm,萌芽率81.8%,成枝力2.1,自然坐果率37.5%,自花坐果率套网袋12.7%(套纸袋为0)。
自美国引进以后,深受消费者喜爱,在辽宁、河北、山西等地均有栽植。可选择无霜期120d以上、背风向阳、灌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平地或山地进行建园。
大红袍李子树势强健,适应性较强,具有一定抗寒、抗旱能力,对细菌性穿孔病等部分病虫害具有较强抗性。
大红袍李子是辽宁省大石桥市优良地方李品种,结果早,果实大,色泽鲜艳,风味佳,远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给果农带来了丰厚的效益。大红袍李子在大石桥周家镇域内栽培面积达15000余亩,覆盖16个行政村,种植60万余株,年产量700多万斤,产值超过5000万元,产品远销到全国各地。2020年,“大石桥大红袍李子”成功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编号AGI03103),并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目录”。
幼树中、短果枝均可结果。保护地栽培,7年生树高2.46m,冠径1.53m×1.34m,干周25cm。果实椭圆形、设施条件下平均单果重180g(露地160g),最大单果重200g(露地180g),果顶尖,梗洼中深、广,缝合线浅、广、较明显,片肉较
大红袍李子果实大小均匀,果个比同期成熟的李子明显大。果面着色鲜艳,80%鲜红色,品质佳,甜味多酸味少口感好。离核,核小可食率90%以上。在绥中地区8月中下旬成熟,结果早,自花结实能力强。树势强健,产量高。适应性强,平地、山地均能种植,一般土壤都能适应。抗病虫能力较强,抗穿孔病,褐腐病,潜叶蛾等。
适宜保护地内栽培,条件适宜露地地区可引种种植,对气候的适应性强,对土壤只要土层较深,有一定的肥力,不论何种土质都可以栽种。对空气和土壤湿度要求较高,极不耐积水,果园排水不良,常致使烂根,生长不良或易发生各种病害。宜选择土质疏松、土壤透气和排水良好,土层深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建园。
大红袍李子树势强健,适应性较强,具有一定抗寒、抗旱能力,对细菌性穿孔病等部分病虫害具有较强抗性。
中性砂性土壤上栽培,为便于田间操作,露地栽培以株行距2m×4m为宜,设施栽培以株行距1.2~1.5m×2m为宜。树形采用疏散分层形或自由纺锤形,幼树以扩冠为主,增加分枝级数,开张树冠,授粉可采用人工授粉或蜜蜂授粉等方法。
1、整地施肥
按照行距3m,南北行向,采用机械整地开沟,沟深和宽均为80 cm,表土回填时每667㎡混入不少于5t腐熟有机肥,然后灌水沉实。坡地沿等高线按平地方法进行整地。
2、水肥一体化设施
为保障苗木生长、节约水资源,在园区内安装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沿道路铺设主管道:以小区为灌溉单位,设支管道:每栽植行设1条16mm毛细管道:毛细管道上每隔2.5 m(株距)安装4L/h滴头稳流器,确保每株树得到精准灌溉和施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方法,制定施肥配方,减少肥水浪费,提高肥水利用率,降低种植成本。
3、苗木选择
选择苗高在1m以上,基径1cm以上,品种明确、根系发达、枝条健壮、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的1年生毛桃砧太嫁接大红袍李子优质壮苗进行建园。
4、苗木处理
苗木栽植前,需解开嫁接口上绑缚的塑料条,对过长及劈裂的根系进行修剪,让根系见到新茬。根系采月800倍田基硫荣灵和200倍ABT生根保水剂进行蘸根挂浆后,准备进行栽植。
5、苗木栽植
于土壤解冻后,苗大发芽前进行栽植。栽植时,株行距为2.5mx3m。在定植点挖40cm左右的栽植穴,将苗木放入栽植穴中,填埋至土壤与地面齐平,轻提苗木使苗木根系呈自然向下舒展,苗木根颈与地面相平,踩实后填一层土,使栽植穴与原土层相平或稍低2~3cm,然后修出直径为40~60cm的小树盘。 6、栽后管理
栽后立即浇透水,待水渗干后表面覆盖一层土。苗木栽植10d后,采用滴灌设施滴灌“定根水”,再次浇透树坑。随水滴灌ABT生根液,以促进移栽苗木生根,提高成活率。
6、整形修剪
开心形为李树的丰产树形,结果早,通风透光效果良好。栽植后,在苗木的60~70cm处定干,定干处下方应有6~8个饱满芽,定干后剪口涂抹伤口愈合剂,防止春季风大抽条。发芽后选留上方生长健壮、方向较好的3~5个枝条作为骨干枝,其余萌条进行抹除。骨干枝长到40cm左右时,留外芽或侧芽进行掐尖,培养主枝。
7、行间生草
幼龄李园可间作矮秆需水量少的农作物或中药材,避免种植高秆或需水量较大的作物。也可采用行间自然生草的管理模式,草长到30cm以上时,利用割草机刈割,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水分。
大红袍李子抗病虫能力较强,对细菌性穿孔病、褐腐病、介壳虫、蚜虫、红蜘蛛、卷叶蛾、潜叶蛾等有较强抗性,重点防治对象是幼树期的梨小食心虫和结果树的李小食心虫。
防治以提高树体自身抗性为主。如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以增强树势、改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合理灌溉、及时排涝,早春彻底清除果园的枯枝、落叶、落果和杂草刮除老树皮降低越冬病虫基数。生长季及时摘除虫包,作业时注意不要损伤树干皮层等。
化学防治,一般全年用药2~4次:第1次在开花前,喷施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防治各种病虫害:第2次在5月中下旬,喷施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2.5%功夫乳油2500倍液等防治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和细菌性穿孔病;第3次在6月中下旬套袋前,喷施30%多抗·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20%除虫脲悬浮剂3000倍液,防治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和各种病害。
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要根据测报情况进行防治,一般于5月上旬开始在李园设置性诱剂,每天检查诱集成虫数,当诱集成虫数量连续几天剧增时即可进行药剂防治。
果实套袋后根据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灵活开展防治。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轮换使用农药,尽量避免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2~3年生树开始结果,4~5年生进入盛果期,平均单果重180克,株产可达15~20kg,亩产1000~2000kg。设施栽植每亩定植200株,盛果期树可达10kg/株,亩产可达20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