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肋螺蛳生活在没有水生植物的泥质至沙质基质上;分布于中国云南大屯海(现已绝迹)、长桥海(现已绝迹)、异龙湖、齐鲁、星云等湖泊;玉溪市玉溪古湖第四纪地层(亚化石)。
光肋螺蛳贝壳大,圆锥形至近圆柱形,高度可达近90毫米;厚实坚固,棕色或黄棕色;高螺旋形,早轮近圆柱形,多数有八轮,包括两轮原螺棱,除原螺棱外,每轮上部有狭窄至发育良好的斜坡状肩部;雕塑高度可变,螺纹大多有4个,很少有5个,坚固的螺棱,第4个螺棱总是位于缝合处,因此在螺旋螺纹上几乎看不见;第2个螺棱在早轮处减少,但通常在下轮处变得突出;肩部的第一螺棱和每个螺纹处最突出的第3螺棱;有些个体只有4-5个相当弱的螺旋环,或者在螺纹中间没有任何螺棱,但在缝合处仍有一个明显的螺棱;无任何轴向肋、结节或附件;没有任何明显的螺棱延伸到脐部。孔卵形,小于壳高,外唇下、中、肩部具钝角,珠光层淡蓝色。脐小或无。
光肋螺蛳成熟的幼壳大,有4个轮生;中等透明,浅黄色或绿色;前两螺纹有一个浅螺棱,无斜肩;第3、4轮有明显的斜肩,多为4个光滑的螺棱,第一和第三个螺棱明显比其他两个螺棱突出,第四个螺棱在第三个轮上几乎被上缝线覆盖;体轮基部的脐区光滑;孔卵形,约为壳高的一半。
光肋螺蛳厣盖呈角状,卵形,厚实,呈红棕色或棕色,有亚中央核和同心生长纹;核大、光滑、厚;厣盖瘢痕很大,比较粗糙,外面光滑,增厚;厣盖几乎和螺口一样大。
光肋螺蛳齿舌长圆形,有大约105-110排牙齿。中央齿钟形,具有大而宽的中央小齿,两侧各有3-5个较小的齿尖。侧齿宽椭圆形,有一个大的方形中央小齿,两侧各有3-5个较小的齿尖。边缘齿细长,稍长圆形;内缘齿有大的椭圆形中央细齿,两侧有3-4个小齿尖,外缘齿钝,有5-11个小齿尖。
光肋螺蛳外壳高度可变,从圆锥形到近圆柱形;是方螺科中尖顶最高的物种。齐鲁湖个体螺棱较浅,比其他湖泊个体更细长(P<0.0001);星云湖个体较短(P<0.0001);星云湖的一些标本与二肋螺蛳非常相似。该物种与二肋螺蛳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较高的尖顶、几乎与螺口一样大的厣盖、白蓝色珠光层和方形中央齿。
1、保护级别
光肋螺蛳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8年ver3.1——濒危(EN)。
2、种群现状
中国云南的异龙湖用于灌溉农田,取水是这里的主要问题;1983年湖泊干涸可能是该湖物种消失的原因。污染是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大屯海湖(以前也有光肋螺蛳的种群)非常小,每年都会变绿,所以它可能是富营养化的;水位也迅速变化。这些湖泊的容积小使它们很容易干涸,如果整个湖泊干涸,光肋螺蛳种群就会死亡。在湖泊中捕捞鱼类也导致该物种被视为兼捕,但光肋螺蛳本身并未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