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龙骨角螺分布于中国云南滇池(全区)、泸沽湖、昭通市附近的湖泊(典型产地,未开发)。
尖龙骨角螺壳大、短圆锥形或近球形,高可达80毫米;壳结实紧固,绿棕色或棕色;多有7个螺棱,包括2个原螺轮,全部膨胀,上部多有狭窄至发育良好的斜坡状肩部,但在一些个体和原螺中缺失;螺纹多有4个螺棱,第三个螺棱有时非常接近第四个螺棱,第四个螺棱总是被上缝线覆盖,因此这两个螺棱在螺旋螺纹上总是不可见的;前轮螺旋龙棱光滑,无结节或棘状突起,一般仍光滑或后两轮有不规则波浪状突起;3-5个弱发达的螺旋肋延伸到脐部。孔卵形,通常小于壳高,外唇常具3-4个钝角,内表面白蓝色。脐部狭窄,总是被内唇覆盖。
尖龙骨角螺成熟的幼壳大,有4个轮生;中等透明,浅绿棕色;前两个螺纹带有两个光滑的螺旋棱;没有斜坡状的肩部;第三和第四轮有狭窄的斜坡状肩部和4个光滑的螺棱,第四个螺棱总是被缝合线覆盖,在第三个轮上几乎看不见;脐部有2-4个钝螺棱;孔卵形,近壳高的一半。
尖龙骨角螺厣角质层,卵形,较薄,红至黄褐色,具亚中央核及同心生长纹;核大,有颗粒或脉;鳃盖瘢痕大,比较粗糙,外面光滑,增厚;厣盖几乎和螺口一样大。
尖龙骨角螺齿舌(N=4)长方形,有大约106-122排牙齿。中央齿钟形,有大而宽的安全状中央小齿,两侧各有5-6个较小的齿尖。侧齿宽椭圆形,有一个大的方形中央小齿,两侧有四到六个较小的牙尖。边缘齿细长,稍长圆形;内缘齿具大而长圆形的中央小齿,两侧有3-4个较小的牙尖;外缘齿钝,具11-14个小牙尖。
尖龙骨角螺生活在没有水生植物的泥质至沙质基质上,栖息在水深3-8米。主要以湖底生长的硅藻为食。适应以干燥的小球藻粉为食,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中存活6个月以上。
尖龙骨角螺与其他螺蛳属物种,尤其是同域的牟氏螺蛳不同,其幼壳具有光滑的螺棱,短圆锥形或近球形。虽然有些个体的螺棱很结实,下轮有结节,类似于牟氏螺蛳,但它们仍然很容易通过幼壳的雕刻来区分。与圆田螺物种的不同之处在于幼壳上有螺棱、较大的厣盖疤痕和阴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