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鮟鱇广泛分布于西大西洋区,从加拿大的纽芬兰和魁北克南部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东北部,主要为美国捕捞,年产量约为1.11万吨,但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以南的近岸水域并不常见。
美洲鮟鱇美洲鮟鱇体软皮松,头宽扁,体细长成椎形,口极大,牙大而尖锐,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与一般鱼不同,由5~6根独立分离的鳍棘组成(6根是黄鮟鱇,5根是黑鮟鱇)。前两银位于吻背部。其顶端有皮质穗。第2背鳍与臂鳍均位于尾部。胸鳍很宽,侧位,圆形,基部成臂状,有利助身体滑行。腹鳍短小,喉位。尾鳍圆截形。体裸露无鳞,在头体上方及体侧边缘均有大小不一的皮质突起。它们普通的长度在90厘米左右,有记录的最大长度为120厘米,最大体重可达22.6公斤。最长鱼龄达30年。
美洲鮟鱇为底栖型鱼类,栖息深度范围从潮下带到超过900米,喜欢生活在砂砾、泥质或岩石基质的海床上。鱼身上的花纹会模拟海底的淤泥或碎石,体色有时可随着周围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们平时并不经常移动,可以在宽大胸鳍的帮助下慢慢游动或“行走”。
美洲鮟鱇属肉食性,主要以鱼类、头足类等为食,偶尔也能在其胃容物里发现海鸟。与其他鮟鱇属鱼类一样,美洲鮟鱇也会利用头顶上特殊的“钓竿”来引诱捕捉它们的猎物。吸食时,它们借助舌骨和下颌凹陷,结合颅骨的大幅度抬高,迅速扩张颊腔,从而瞬间将猎物吸入其巨大的口中。
美洲鮟鱇的产卵期在夏季,高峰期在五月和六月。卵很大,被附着在漂浮的透明且带有粘性的卵带上。卵在6到100天后孵化,具体取决于海水温度。孵化之后幼鱼会经历一段较长的浮游生活,并且在形态方面会有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各鳍的变化尤其明显,最终在成熟时开始在海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