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蛸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日本的海域,尤其是西沙群岛和九州岛附近。
丽蛸胴部椭圆形,皮肤比较粗糙,具很多小颗粒。体表背面遍布近白色的花斑,一直散布到各腕顶端:胴部背面的花斑略呈粗条形,约呈7行排列,其后有3、4个椭圆形的花斑;腕部背面的花斑略呈椭圆形,呈2行排列,向顶端延伸而渐小。
丽蛸为短腕型,稍长,腕长约为胴长的5、6倍,第1对腕较长,腕式为1〉2〉3〉4或1〉2〉4〉3,腕吸盘2衍。我们所描述的标本,右侧第1腕特短,长度仅为左侧第1腕长度的十分之一,腕径也特细,发育不甚正常,可能系再生腕。雄性右侧第3腕茎化,较左侧对应腕短,端器锥形,约为全腕长度的十五分之一;阴茎部略呈指头形,膨胀部略呈拳形,稍短于阴茎部的长度。漏斗器W型。鳃片数约9-12个。中央齿具5-7个齿尖,第1侧齿甚小,齿尖居中,第2侧齿基部边缘较平,齿尖偏向一侧,第3侧齿近似弯刀状。已知成体的最大胴长为120毫米。
除腹面表皮外,丽蛸的背面表皮内具磷光细胞层,位于色素细胞层之下,磷光细胞呈长椭圆形,长径26-33微米,短径9-10微米。当动物受到刺激时,通过其胴部和腕部背面的白斑,迸发出绚丽的磷光;生活时,花斑呈棕红色,其他部位的皮肤呈褐黑色,酒精固定的标本,花斑呈浅棕色,仍极明显。
丽蛸表现为昼伏夜出,在珊现礁上爬行或在珊珊礁间的水窝中游行,具有明显的自食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