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世界地质公园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区、青藏高原高寒阴湿区两大自然区,具有其独特的地质丰富性,既有干旱的少雨的环境,也有茂密的森林,可以看到潺潺的流水,也可以看到沟壑纵深的黄土地貌,不仅有雄伟的山峰,美丽的丹霞,还有冰川的遗迹和众多奇特的自然景观。
地质区域处于祁连山与秦岭两个褶皱(秦祁地轴)临夏-临洮盆地,南跨秦岭褶皱带,北依祁连褶皱带。州内海拔高低悬殊,地形复杂,高峰耸列,河谷纵横,地势高而切割深邃,属高原浅山丘陵。地势呈西南部高、东北部低的倾斜盆地状,平均海拔2000m,最低点是黄河与湟水交汇处1563m,最高点是达里加山峰4636m,相对高差3073m,农耕活动多在1580~2500m之间。
公园内主要地貌有低山丘陵、中高山和盆地三类。山地、丘陵占绝大部分,海拔1900~2500m之间,占总土地面积的90%,低山丘陵在州内分布广泛,从北部湟水沿岸至西南部积石山、太子山之间,梁沟相通,连绵不断。石质中高山地分布于州西南边界、东北部局部地段,海拔3000~4636m之间,高寒阴湿。公园中部还有黄河、湟水、洮河、大夏河、广通河、三岔河等河流域两岸的阶地。从永靖出土的恐龙化石,到和政等地出土的铲齿象、和政羊、三趾马等古生物化石,时间跨度近2亿年,从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到6千多万年的第三纪,再到2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各个地质历史时期,临夏总有出土的古生物遗迹与其相对应。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不仅在旅游上能让人们领略这里旖旎的自然风光,让游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能为科学研究提供诸多的研究素材,尤其是第四纪地质记录的研究,在这里可以集中在黄土磁化率、冰川等领域上,从而为过去全球变化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
地形与地貌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跨越中国西部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两大自然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祁连山与秦岭造山带间的临夏盆地,南跨秦岭褶皱带,北依祁连褶皱带。世界地质公园地势呈西南部高、东北部低的倾斜盆地状,平均海拔2000米。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貌以中高山、丘陵、盆地为主,山间盆地主要为黄河及其支流侵蚀而成。
水文与气候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黄河流域上游,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30多条,黄河一级支流有大夏河、洮河和湟水,二级支流有牛津河、广通河、三岔河等。黄河自地质公园西北进入,在公园穿过了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等峡谷后,由东北流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气候以温凉为主,降水南多北少,具有夏凉冬冷、夏短冬长的大陆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特色。
生物多样性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价值巨大。世界地质公园大部分地方覆盖着风积黄土,受西南部高山高寒湿润气候和东北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气候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分布有很大差异,地带性十分突出,可分为干草原植被、阔叶落叶林植被、针阔叶混交林植被、针叶林植被和高山、亚高山灌丛草甸植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构造,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群,公园内分布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021种,其中野生木本药用植物43种,草本药用植物162种,野生动物1140种,如鹰、隼、蓝马鸡等,水生鱼类10多种。
历史与文化
世界地质公园所在地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中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也是甘肃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42个民族,其中,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以回族、东乡族、保安族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形成了公园内绚烂多姿的特色民族民俗文化。同时,临夏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居住于黄河沿岸,为羌戎之地。这里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遗产享誉世界,这里曾出土了中国的“彩陶王”,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公园内的齐家文化在探源华夏文明、探源商贸流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素有“西部旱码头”的美誉。
地层与岩性
世界地质公园范围除零星出露有古元古代马衔山岩群(P_t1M)、古生代奥陶纪雾宿山群(O_w)、晚三叠世南营儿组(T_3n)地层外,在世界地质公园北边出露的早白垩世河口群(K_1H),赋存有丰富的足印化石,由一套河湖相的紫红色砂砾岩组成,该地层在炳灵寺周边被切割形成了丹霞地貌;古近纪(E)和新近纪(N)地层主要分布在世界地质公园中偏南部,这套地层沉积连续且厚度大,是和政古动物化石群的重要产出地层,岩性主要为紫红色、褐黄色砂砾岩、泥岩等。第四纪(Q)地层在世界地质公园广泛分布,地层分层标志明显,沉积类型复杂,古生物化石丰富,横向变化明显。
地质构造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临夏盆地,公园内的地质构造相对简单。临夏盆地是一个以雷积山深大断裂、秦岭北深大断裂和祁连山东延余脉马衔山围成的一个具有山前坳陷性质的盆地。临夏盆地西南部由于受积石山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的控制和影响,自大约800万年前开始由西向东向盆地内部扩展,形成一个北北西向的不对称背斜构造,背斜东翼发育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记录了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过程。
黄河穿越了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在公园内形成了由炳灵峡、刘家峡及盐锅峡组成的黄河三峡。分布于黄河两岸的白垩系砂砾岩经长期的侵蚀切割,形成了造型各异、地貌类型齐全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于公园北部的黄河两岸,代表性遗迹点有24处。丹霞地貌的构成物质地层属下白垩系河口群,岩性为紫红色厚层砂砾岩、砾岩夹砂岩,产状近水平——缓倾斜,无盖层。经水流切割、溶蚀、侵蚀和重力崩塌、风化剥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奇峰峭壁式的丹霞地貌。这里的地貌极具北方丹霞特色,隘谷、巷谷、赤壁陡崖、峰丛、方山、石柱、残丘等丹霞发育的各个阶段的单体地貌景观丰富而典型,对丰富我国丹霞地貌类型研究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地质遗迹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丹霞地貌,黄河两岸河口群红色砂砾岩和晚新生代地层在长期的外力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丹崖陡壁、峰丛林立的丹霞景观,加之炳灵湖(刘家峡水库)抬升了该处黄河水位、澄清了河水,形成了水绕丹霞的景象,赤壁丹崖与清澈湖水交相辉映,极具观赏性。还有地层剖面、重要化石点、花岗岩地貌、黄土地貌、峡谷地貌、水体地貌、地质构造遗迹、地质灾害遗迹等共计13种地质地貌类型79处地质遗迹点。同时,世界地质公园还拥有34处生物、历史、文化等独特而丰富的自然遗迹与景观。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包括甘肃炳灵寺石窟、甘肃炳灵丹霞国家地质公园(黄河炳灵丹霞)、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刘家峡恐龙足印)、甘肃和政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甘肃黄河三峡、八坊十三巷、马家窑彩陶博物馆、古河州牡丹花园(60里河州牡丹长廊)、齐家文化博物馆、万兽谷景区、永靖吧咪山森林公园、临夏市南龙山森林公园、和政南阳山森林公园等景点。
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是古生物的伊甸园、大禹治水的源头。旅游区总面积150平方公里,由炳灵寺石窟、炳灵石林、炳灵湖三大区域组成;炳灵寺石窟与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并称“甘肃三大石窟”;炳灵石林景区中的丹霞面积达23平方公里,区内千峰耸立、形态各异,是一处典型近水丹霞地貌景观。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
临夏地质公园博物馆:位于临夏世界地质公园中部的临夏市南滨河东路,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布展面积3380平方米,由6个不同主题的展厅组成,分别介绍了地质公园的基本概念、地球的科普知识、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自然生态、动植物资源、文化资源及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等。馆内设置数字电子沙盘、大型LED屏、沉浸式体验区、AR互动查询屏、儿童科普体验区等多种体验形式。作为临夏地质公园博物馆群的主馆,临夏地质公园博物馆不仅发挥着科普教育、促进地质公园建设发展的功能,也是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展示窗口。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是以收藏、展示晚新生代古哺乳动物化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分为一、二、三号馆三个独立建筑,馆藏各类化石标本3万多件,分三纲8目150多个属种。其中一级品43件、二级品176件、三级品804件,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距今27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距今1550—1230万年的铲齿象动物群、距今1150—500万年的三趾马动物群和距今255—216万年的真马动物群。2021年9月,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世界上铲齿象头骨化石最多的博物馆”。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万兽谷景区:即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博物馆,位于被誉为“陇上绿色明珠”“古动物化石之乡”“古生物的伊甸园”等诸多美誉的和政县。景区占地面积约6.6平方公里,由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博物馆、地质剖面和国家地质公园主碑广场3个主要景点组成,是探秘、研学、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博物馆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螺旋状造型凸显“生命回响”主题,由展厅、超大型LED屏、原始埋藏区、三趾马动物群展区、采洞探秘光影沉浸式体验区、青少年科普活动区、标本储藏区等组成,全方位展示了古动物化石原始埋藏状态和采掘过程。
八方十三巷:八坊是历史上对临夏城外南关一带回族聚居区的泛称。随着历史的变迁,八坊的肌理格局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形成横向6条、纵向7条的13条巷子,八坊十三巷由此得名。八坊十三巷占地0.41平方公里,较完整地保存着30院四合院和109座古民居,居住着包括回、汉、东乡族等18个民族的群众。多年来,这里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集市贸易中奠定了民族团结的牢实根基。
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于1999年8月被甘肃省地质专家首次发现,2001年12月被原国土资源部批准命名为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该区域内的主要地质遗迹为成群的早白垩纪恐龙足迹化石群。截至目前,景区内共发现足迹点10个,人工揭露4个,揭露面积为2800平方米,共有11类150组1831个足迹。其足迹化石产出层位之多、清晰度之好、分异度之高,为世界罕见。足迹群以兽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鸟脚类恐龙、翼龙和鸟类足迹最具代表性,是中国最重要的足迹化石之一。在同一地点出现如此多样的植食类和肉食类恐龙足迹,在国内外实属独一无二。更为奇特的是,与恐龙足迹共生的还有翼龙类和龟鳖类足迹,其中保存于1号点保护馆内的翼龙类足迹包含24枚连续的、长5米的前后足迹,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和最长的翼龙类足迹。
中国马家窑彩陶博物馆:即临夏州彩陶馆(州博物馆),属综合性国家二级地志博物馆,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87平方米,展厅面积3034平方米现有各类馆藏藏品25145件(套),其中陶器10290件、玉器851件、石器1144件、铜器743件、金银器152件、海洋化石225件、书画337件、花儿史料5328、杂类6075件。一级文物66件、二级文物348件、三级文物2839件、一般文物9818件。
2019年12月,临夏州正式启动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批世界地质公园;
2020年1月,临夏地质公园被确定为2021年度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送的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单位;
2021年3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地质公园新申请候选地;
2023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对临夏地质公园进行为期5天的现场实地评估;
202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理事会通过了临夏世界地质公园提名认可;
2024年3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19次会议上,临夏地质公园成功跻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交通便利,太子山旅游大通道和环刘家峡水库旅游大通道沿线景点星罗棋布,是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黄金路线。已建成乌玛高速、安临高速、双达高速、临大高速,联通周边兰州、海东、甘南、定西等地,在建兰永临高速、永积高速、永井高速、临康和高速。兰合铁路将于2026年建成,临夏机场即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