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彭德怀》是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1985年摄制的儿童片,由马秉煜执导,富大龙、李海浪主演,于1986年6月公映。
该片讲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童年及少年时期家境贫寒,饱受封建统治阶级压迫,倔强的他不畏强权、奋起反抗并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富大龙 饰 童年彭得华
李海浪 饰 少年彭得华
王丹阳 饰 童年彭金华
秦琮 饰 少年彭金华
邸力 饰 奶奶
梅荣清 饰 彭五十老官
周光大 饰 彭父
郭汉兰 饰 彭母
李树楠 饰 周八
王书勤 饰 周妻
演员富大龙(童年);李海浪(少年)
生于穷苦人家,小小年纪就以稚嫩的肩头挑起生活的重担。他天资聪明,在饱受地主老财剥削压迫的环境中养成了耿直倔强、不甘凌辱、嫉恶如仇的叛逆个性。他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爱憎分明,对亲人和穷乡亲充满了深情。
演员梅荣清
得华的叔祖父,一身好武艺,早年参加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一直保存着当年杀洋鬼子和贪官污吏的大刀,常给小得华讲太平天国的故事,教育他要“用刀为老百姓争几口饭吃,争几亩田种”。后来因为自知命不久矣,便悄悄离开家乡以讨饭为生,宁愿客死他乡也不为亲人增加负担。
演员钱波
村里恶霸地主陈大善人的狗腿子,欺下媚上,蛮横无理,凶狠恶毒,仗着主人的势力欺负穷苦的老百姓,结果被得华狠狠教训了一顿。
演员邸力
得华的祖母,勤劳朴实,坚强刚毅,含辛茹苦养活一家人。疼爱子孙,虽然坚信“人穷志不低”,但为了孩子们能不饿死,不得不放弃尊严到财主家讨米。
演员杨彦强
得华的同乡,父母双亡,与得华一起到煤窑背煤,工钱却被黑心的工头全部卷走,他难过得想自尽,被得华拦下。后来他为救济百姓偷了陈财主的粮食,结果被打得遍体鳞伤,含恨而死。
故事发生在晚清末年湖南湘潭的一个山村——开国元帅彭德怀的家乡。私塾学堂里,一群小学生正在背《三字经》,小得华(即彭德怀)看不惯教书先生的那副凶相,一个字也不肯背。他不小心撞翻了练字的沙盘,被先生责打也不求饶。
进学堂半年多了,他始终不愿说话,这下可气坏了爸爸。为了供得华读书。爸爸拖着病身子去干撑船、背盐的重活,儿子却有这么一副倔脾气,难怪他着急。其实,得华很聪明,连大班同学的书也能背。先生看他聪明,不再生他的气,还主动送他“文房四宝”,得华不要,先生说他“不食嗟来之食”,有出息。爸爸为了给他买上“文房四宝”,又带病去背盐,不慎摔倒,从此卧病不起,家里生活更穷困了。
得华的爷爷早年参加过太平军,至今还保留一把大刀;小得华愿意听他讲故事,求他教自己练功习武。
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当卖一空。小得华不能再念书了,上山砍柴赚几文钱养家。更为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得华妈妈身上有孕,还要到山上挖野菜,一头栽倒在荒郊野外,离开了人世。从此,得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爷爷因为上了年纪,已经不能干活了,他怕死后给彭家带来经济负担,决定外出讨饭,宁愿客死异乡,临行前把刀留给了得华,不辞而别。
村子里的大财主陈大善人过生日要百姓们祝寿,还假惺惺地给穷人施舍点米。得华和弟弟来领米,就是不愿说祝寿的话。狗腿子秦大暴牙辱骂得华,得华宁肯不要米也不低头。得华八舅是个吹鼓手,为村里办红白喜事,日子过得去,可是膝下无女儿,想收得华为徒,得华却说什么也不当吹鼓手。他还是以砍柴为生,有时把当天卖不掉的柴存放在舅舅家,但从来不吃舅舅家一口饭。
得华给刘大爹家放牛,总算有口饭吃了,又能常常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有一次他们在山上割草,没想到秦大暴牙竟让孩子们每人交一把草给他,献少了就挨打。得华忍无可忍,凭自己一身武功狠狠地惩罚了这个地主狗腿子。
得华不敢在村里呆了,和伙伴罗满到附近的煤窑当苦工。该发工钱的时候,煤窑总管竟把工人血汗钱拐跑了。愤怒的工人烧毁了煤窑,得华、罗满又回到村里。
罗满为了接济穷人,偷了大财主的粮食,被秦大暴牙打得半死,得华闻讯后提刀冲进财主院,去救罗满,但罗满不幸死了,得华怒火中烧,用大刀砸开了地主粮仓,穷乡亲们一起涌进地主大院抢粮食。
15岁的得华被悬赏通缉,从此,他远离家乡,走上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
制作人 邹大志(制片主任)、和国钧、张建军
导演 马秉煜
副导演(助理) 赵甦虹
编剧 丁隆炎
摄影 孙昌一、邢栋(副摄影)
配乐 杨希武
剪辑 战强、战海虹
道具 杨允铭
美术设计 石建都
造型设计 胡纯美
服装设计 张经、王蓉
灯光 郑杰
录音 吴凌
布景师 李根茂、冯义、梁建山
当于蓝领导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准备投拍《少年彭德怀》时,有人提出丁隆炎的剧本是根据彭总后来的伟大业绩而写的彭总的少年时代,不是真实的生活。其实,丁隆炎为撰写彭德怀回忆录,曾从档案馆和彭德怀家乡亲属中调查了几十万字的材料,其中就有许多彭德怀少年时代的动人故事,他是据此创作了《少年彭德怀》的剧本。因此,儿影厂的艺委会没有受到流言蜚语的影响,坚持拍摄该片。
获奖时间 获奖奖项 获奖方
1986年 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儿童片 《少年彭德怀》
第15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 儿童片奖 《少年彭德怀》
1987年 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第二届“童牛奖” 优秀故事片奖 《少年彭德怀》
优秀儿童少年故事片表演奖(儿童演员) 富大龙
优秀儿童少年故事片化妆奖 胡纯美
该片塑造的彭德怀形象不落俗套,将少年彭德怀独特的性格展现与对旧中国黑暗的揭露结合在一起,写出了个性与环境的关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章柏青评)
该片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影片真实感强,叩人心扉。年长的观众看后很容易联想起彭德怀元帅坚持真理的伟大品质,这种品质在片中少年彭德怀身上可以找到一些影子,观众可以从中受到启迪;年幼的观众则会为小主人公的形象而感动,而吸引,幼小的心灵从中得到真善美的陶冶。影片内格深沉朴实,艺术处理含蓄练达,感染力强,较之儿影厂以往的几部影片更臻成熟。(《电影评介》评)
该片刻画了一个具有个性特色的小主人公形象,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格朴实深沉。小演员的表演也很出色,富大龙扮演的童年彭得华朴素、真挚、亲切、感人。化妆师成功地完成了化妆造型工作,使人物富有历史感与性格特色,体现了影片的总体构思。(第二届“童牛奖”评委会评)
扮演地主狗腿子秦大暴牙的演员钱波长相清秀、薄唇小嘴,为了贴近角色,他剃掉了头发,化妆师又把他整齐的白牙换成了一口里出外进的大暴牙,使其嘴唇闭不上。
儿影的艺术顾问水华对该片的拍摄给予了热情的指导,他每看完样片,都把意见用录音带录下来送给剧组。
该片文学剧本名为《清清源头水》,拍摄时片名是《侠骨少年》。
小得华的扮演者富大龙的父母支援“三线”,他出生于甘肃天水,拍《少年彭德怀》的时候刚刚回到北京不久,所以他有一种外来人的感觉,总是融入不到周围同学的生活当中去。他那种孤独而倔强的状态恰恰符合了导演对人物性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