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是樟科樟属乔木植物,枝条细弱呈圆柱形,无毛;叶近对生或在枝条上部互生,呈卵圆状长圆形或披针形,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花序梗与序轴均无毛,花被片呈卵形;果长圆形,全缘或具圆齿;花期4-5月;果期7-9月。
天竺桂原产于中国江苏、浙江、台湾等地,朝鲜、日本等国家也有分布。天竺桂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忌积水,宜肥沃、湿润及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天竺桂常用播种方式繁殖。
天竺桂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胃痛、腹痛、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扭伤。天竺桂材质优良,有香气,可供建筑、造船、制家具等用,树皮可提取芳香油,供制各种香精,还可制作肥皂及润滑油,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天竺桂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东南部(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在中国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及台湾;主要分布城市为武汉、沙市、黄石、宜昌、南昌、景德镇、九江、吉安、井冈山、赣州、上海、长沙、株洲、岳阳、怀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阳、邵阳、桂林、温州、金华、宁波、重庆、成都、都江堰、绵阳、乐山、自贡、攀枝花、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昆明、大理等。生于海拔300-1000米或以下的低山或近海的常绿阔叶林中。
天竺桂,是樟科樟属乔木植物,高10-15米,胸径30-35厘米。枝条细弱呈圆柱形,极无毛,红色或红褐色,具香气。叶近对生或在枝条上部者互生,卵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3.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形,革质,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中脉直贯叶端,在叶片上部有少数支脉,基生侧脉自叶基1-1.5厘米处斜向生出,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有时自叶基处生出一对稍为明显隆起的附加支脉,中脉及侧脉两面隆起,细脉在上面密集而呈明显的网结状但在下面呈细小的网孔;叶柄粗壮,腹凹背凸,红褐色,无毛。花序梗与序轴均无毛,圆锥花序腋生,长3-4.5(10)厘米,总梗长1.5-3厘米,与长5-7毫米的花梗均无毛,末端为3-5花的聚伞花序。花长约4.5毫米。花被筒倒锥形,短小,长1.5毫米,花被裂片6,卵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锐尖,外面无毛,内面被柔毛。能育雄蕊9,内藏,花药长约1毫米,卵圆状椭圆形,花被片呈卵形;先端钝,4室,第一、二轮花药药室内向,第三轮花药药室外向,花丝长约2毫米,被柔毛,第一、二轮花丝无腺体,第三轮花丝近中部有一对圆状肾形腺体。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子房卵珠形,长约1毫米,略被微柔毛,花柱稍长于子房,柱头盘状。果长圆形,长7毫米,宽达5毫米,无毛;果托浅杯状,顶部极开张,宽达5毫米,边缘极全缘或具浅圆齿,基部骤然收缩成细长的果梗。花期4-5月;果期7-9月。
天竺桂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忌积水,宜肥沃、湿润及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温度:扦插后,要保证苗床湿度的适宜,湿度过高易导致根茎腐烂。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
光照、湿度:扦插后要通过喷雾来减少插穗的水分蒸发。在光照强烈的夏季要适当遮荫,保持通风,并保证土壤足够的湿度。雨季要注意排水。
果实成熟时及时采摘,脱去果皮,漂洗干净后阴干,湿沙分层贮藏。早春三月播种,种子发芽率80%至90%。播后1个月出土,苗期需架设荫棚。当年苗高约15厘米,需移植1年后可出圃种植。果实成熟时及时采摘,脱去果皮,漂洗干净后阴干,湿沙分层贮藏。3月播种,种子发芽率80%至90%。播后1个月出土,苗期需架设阴棚。生长旺盛季节每半月施肥,以氮肥为主,秋季施肥以复合肥为主。当年苗高约15至25厘米,1至2年后可出圃种植。圃地种植期间,病虫害较少,较其他樟科植物抗性强。幼苗出土后宜盖荫棚。由于生长缓慢,宜于密植。选用一年生苗切干造林时,可先在离地5-10厘米处切断,保持完整根系、种植时切面应与地平。萌蘖后留苗1株。造林应在阴天小雨时进行。种后应注意幼林抚育,切忌打枝或损伤树皮,并注意预防兽害。
常于春末秋初用当年生的天竺桂枝条进行嫩枝扦插,或在早春时用往年生的枝条进行老枝扦插。扦插基质:就是用来扦插的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条件很难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质,建议使用本站提供的已经配制好并且消过毒的扦插基质;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海砂及盐碱地区的河砂不要使用,它们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长。
苗床准备:选择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做为苗床土壤,也可购买消过毒的培养土。
扦插条的选择:天竺桂扦插可在两个时间段,采用不同的枝条进行。一种是春末秋初,用当年生的天竺桂枝条进行嫩枝扦插:另一种是早春用上年生的枝条进行老枝扦插。天竺桂进行嫩枝扦插时,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长旺盛时,选用当年生生长旺盛的枝条作为插穗。把枝条剪下后,选取壮实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长的一段,每段要带3个以上的叶节。剪取插穗时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个叶节的上方大约1公分处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叶节下方大约为0.5公分处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进行硬枝扦插时,在早春气温回升后,选取上年的健壮枝条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个节,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天竺桂粉实病
是天竺桂一种重要的病害,主要为害果实,使果实畸形肿大,严重影响采种繁殖。
症状:天竺桂果实受害后,初生黄色小点,渐扩大并突起成锈黄色,先成痂状,渐成瘤状,后全果畸形肿大,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病果内部初呈橄榄绿色,后成褐色并粉末化。
防治方法
冬春季节彻底清除上年残留在病树上和脱落在地面的病果,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
加强肥水管理,尤其注意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春季天竺桂孕花期至秋季果实成熟期,每隔15~20天喷1次杀菌剂,杀菌剂用1%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N800~1000倍、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最好几种药物交替使用,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天竺桂叶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天竺桂叶片。病菌大部分从叶尖或边缘侵入。感病叶片初期出现赤褐色,周围有较宽黄色环晕的小点,扩大后为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黄褐色,最后中央灰白色,上散生黑色小点。病部与健部交界处有一明显深褐色的缘带。一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生,夏、秋季病害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25%火把可湿性粉剂对天竺桂叶斑病病原菌菌落生长的速率、孢子的萌发率及叶片感染率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次为露易和腈福2种杀菌剂。
茎腐病
发病严重时,导致幼苗茎基部变黑腐烂,病株下部叶片发黄叶缘变褐色,随即枯萎,此病病源为土壤习居性菌,圃地积水土壤过湿或连续高温,植株生长不良,容易发病,土壤瘠薄,有机质少,也易感病。
防治方法:1.播种前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或敌克松,每平方米5-10克,加细土稀释20-30倍,均匀撒入表土,也可沟施于播种沟内。2.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高温时搭荫棚提高幼苗抗病能力。3.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5克喷粉或50%代森锌500倍液,每平方米浇灌2-3公斤药水。
蛀梢象鼻虫
以幼虫钻蛀嫩梢危害,使被害梢枯死,严重时达69.1%,对高生长及干形发育有较大影响。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3月普陀樟抽梢时,成虫产卵于新梢中,卵孵化后,幼虫在当年新梢中蛀食为害,蛀道长10厘米。幼虫期为3月底到4月中旬,幼虫老熟后即在嫩梢基部的蛀道中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成虫期很长,直到次年3月份产卵后死亡。
防治方法:1.在3月份成虫产卵期及5月中下旬成虫盛发期用621烟剂熏杀成虫,每亩用药0.5-1公斤。2.在4月上旬用40%乐果乳剂400-600倍液喷洒新梢,可杀死梢中幼虫。3.在发现新梢叶片萎蔫时,及时剪除被害新梢,集中烧毁。
枝叶 枝条细弱呈圆柱形,无毛;叶近对生或在枝条上部互生,呈卵圆状长圆形或披针形,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
花果 花序梗与序轴均无毛,花被片呈卵形;果长圆形,全缘或具圆齿
枝叶 其树皮黄褐色,皮孔白色,有香气;小枝无毛或稍被微柔毛;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花果 花被片两面密被灰白色丝毛;果椭圆形,果托浅杯状
枝叶及树皮可提取芳香油,供制各种香精及香料的原料。果核含脂肪,供制肥皂及润滑油。木材坚硬而耐久,耐水湿,可供建筑、造船、桥梁、车辆及家具等用,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天竺桂由于其长势强,树冠扩展快,并能露地过冬,加上树姿优美,抗污染,观赏价值高,病虫害很少的特点,常被用作行道树或庭园树种栽培。同时,也用作造林栽培。
根、树皮(桂皮)、枝叶:辛,温。祛寒镇痛,行气健胃。用于风湿痛,腹痛及创伤出血。
以树皮和叶入药。全年可采,剥下树皮阴干;叶随时可采,鲜用或阴干。
性味归经:甘、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用于胃痛,腹痛,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根皮或根25~35克;外用适量,树皮研粉,水调或酒调敷患处。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