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古城,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地处云南昆明之南约220千米处,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古城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拥有众多古建筑和自然景观,如建水文庙、朝阳楼、朱家花园、双龙桥(十七孔桥)及燕子洞等。
建水古城的景区方位布局清晰,以古城中心为基点向外辐射展开。核心区域位于古城中心,建水文庙矗立其间,作为整个景区的灵魂与核心,其布局严格遵循中轴对称原则,东西两侧对称分布着附属建筑,形成一个完整而庄重的建筑群。
在文庙的东侧,朱家花园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致的园林设计,成为古城内又一处重要景点。该园林位于古城东侧偏南位置,与文庙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古城东部的主要景观带。
转向古城南部,朝阳楼作为古城的南大门,巍峨耸立,是游客进入古城的重要入口和标志性建筑。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为古城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而位于古城西部的双龙桥,横跨泸江河与塌冲河,连接了古城与周边地区,成为古城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景观节点。其独特的十七孔设计,使得桥梁本身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朱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当地乡绅朱渭卿弟兄所建,祠宅毗。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房屋占地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布局,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有致,民居建筑用料上乘、雕刻精美、结构精巧、布局考究。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是一座典型具有南方特色的家园林,它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朝阳楼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唐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此筑惠历城,城系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军平定云南后设临安卫,筑临安卫城,在原有土城的基础上拓地改建为砖城。城有四门,东叫迎晖门,南叫阜安门,西为清远门,北为永贞门。明末,西南北三楼毁于战火,仅存东城楼。
燕子洞以古洞奇观、春燕云集、钟乳悬匾、采燕窝绝技等独特景观著称于世。改为“燕子洞有古洞奇观、春燕云集、钟乳悬匾、采燕窝绝技等独特景观。”洞外古树名木于绝壁陡崖之间,3万多平方米的自然林地,枝繁叶茂,有数十种鸟栖息。洞内外岩壁上巢居着数十万只白腰雨燕,燕子洞因此得名。每年春夏期间,群燕飞来,如万箭齐发,数十万燕子出没其间,呢喃之声不绝于耳,燕声和着水声,在洞内共鸣,汇成一曲声震山谷的溶洞交响乐。燕于洞成盛产燕窝,是滋补美容养颜之珍品。每年立秋时节,当地农民徒手攀登上50多米高、450米长的洞顶,在钟乳丛中采集燕窝,惊险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古洞抱奇观不仅春风燕子,何人开胜境遗此流水悬岩”。改为“燕于洞成盛产燕窝,每年立秋时节,当地农民徒手攀登上50多米高、450米长的洞顶,在钟乳丛中采集燕窝。“古洞抱奇观不仅春风燕子,何人开胜境遗此流水悬岩”。”
双龙桥是一座双阁十七孔大石拱桥,坐落在建水城西5千米泸水与塌村河会合处,因两河犹如双龙蜿蜓盘曲而得名。所谓“双龙”,即是以塌冲河、泸江河两条河,有一桥镇锁“双龙”之意。
自驾:
双龙桥:距建水县城6千米,车程15分钟;
团山民居:距建水县城15千米,车程23分钟;
哈尼梯田(多依树观景区):距元阳县城51千米,车程1小时20分钟;
哈尼小镇:距元阳县城44千米,车程60分钟。
公共交通:
建水:20路公交(旅游专线),始发站建水县城,途经双龙桥、乡会桥、马家营村,终点站团山村;观光小火车:每天2趟,早上9:00、下午14:50从古城出发,途经双龙桥(停留30分钟)、乡会桥车站(停留20分钟),终点站团山。团山古村可吃住,有团山驿站、荷塘月色、团山林家、团山印象等农家乐及客栈。
全天开放;每周末,文庙里都有古乐演出,上下午各一场。
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城楼毁于战火,康熙四年(1665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已近六百年历史,仍旧巍然屹立。建水县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所间又建建水洲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书院。当时,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在全国变不多见。所以建水从来就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称誉。
临安城豆腐的历只其悠久,早在清代中后期就享有盛名。其中以城西周氏烧豆腐味道最佳,相传周氏豆腐从清光绪九年(1883年)开始制作,其选料认真,加工精细,专用大而圆的白皮黄豆,做出的豆腐洁白细嫩、火烘不变黑;做好后用小块纱布包好,压上特别的木板,待水流尽后,去掉纱布装入簸箕内,每块豆腐放上一点盐,再盖上一张簸箕,隔日翻动一次,待呈灰白色,即可烧食。烧时用火盆装上点燃的木炭,架上用铁条焊接成的炕,铁条上涂以香油,放上豆腐烘烧,边烤边翻动,待豆腐充气膨胀,即可蘸以配好的甜咸酱油、辣椒面、蒜泥、味精等佐料食用。时至今日,临安城豆腐已走向省城,遍及滇南城乡。建水城街巷、菜市、夜市、风景旅游景点的烧豆腐摊,人来熙住,成为古城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建水狮子糕是云南省建水县的传统名食。相传是清代后期,由建水县“荣香斋”糕点铺一吴姓所创制,因糕状似雄狮颈毛而得名。狮子糕的主要原料为上等糯米、米制饴糖和少量蔗糖。制作时,先将糯米用清水浸泡10-15天,然后将糯米蒸熟,合团压片,切条,凉干,再放入菜油锅里炸至泡酥,冷却后,用80%的米糖和20%的蔗糖包裹,压扁,切块,即为成品。这种糕点,酥脆甜香,美味可口。
在建水城乡,每逢起房盖屋,亲朋好友都要带上礼物前去祝贺。所带的礼品中,少不了一甑雪白松软的泡糕。
泡糕的历史极其悠久。从明代至今,一直是建水的地方名特小吃之一。在其制作过程中,出现了一批高手,西门外的蔡明是其中的代表。蔡明,外号蔡瞎子,因所做泡糕出名而得其绰号。他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开业至1956年的45年中,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制作的泡糕极受欢迎。他的选料精致,专用建水狗街的青肚皮、老里洞秧草沟的冷水谷大白米和开远布沼坝、建水南庄的优质红糖,加以玫瑰、芝麻等。蒸制时,每甑用大米面四斤,红糖二斤,玫瑰糖二两的比例严格制作。蒸制时火候掌握适当,大约用完10个草结后,即可出笼。撒上芝麻,就可出售。其特点是松软,富有弹性,不粘牙,香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