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old & Zucc.)是豆科大豆属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全株疏被褐色长硬毛;根草质,侧根密生于主根上部;茎纤细;叶顶生小叶卵圆形;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荚果长圆形,稍弯两侧扁,种子间稍缢缩,干后易裂;种子椭圆形,褐色或黑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
野大豆原产于中国,分布在黑龙江、河北、河南等地,俄罗斯、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喜水耐湿,生长于海拔150-2650米处,常见于潮湿的低洼湿地的矮灌木丛或芦苇丛中,还具有一定的耐盐碱性及抗寒性。繁殖方法一般为种子繁殖。野大豆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野大豆全草可药用,有补气血、强壮、利尿等功效。主要治疗盗汗、肝火、目疾、黄疸、小儿疳疾等症状。又可用作家畜喜食的饲料,如牧草、绿肥和水土保持植物。其茎皮纤维可织麻袋,种子可食用、制酱、榨油等。野大豆与大豆是近缘种,而大豆是中国主要的油料及粮食作物,故在农业育种上可利用野大豆进一步培育优良的大豆品种。
生活型 一年生缠绕草本;
茎 茎纤细,长1-4米;
叶 叶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两面均密被绢质糙伏毛
花 裂片三角状披针形;花冠淡紫红或白色
果 荚果长1.7-2.3厘米,宽4-5毫米
种子 种子椭圆形,稍扁,长2.5-4毫米,宽1.8-2.5毫米,褐色或黑色
生活型 一年生草本
茎 茎直立,粗壮,有时上部近缠绕状
叶 叶宽卵形、近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近圆,基部宽楔形或近圆
花 裂片披针形;花冠紫、淡紫或白色
果 荚果长圆形,长4-7.5厘米,宽0.8-1.5厘米
种子 种子椭圆形或近卵球形,光滑,颜色因品种而异
生于海拔150-2650米潮湿的田边、园边、沟旁、河岸、湖边、沼泽、草甸、沿海和岛屿向阳的矮灌木丛或芦苇丛中,稀见于沿河岸疏林下。
野大豆原产于中国,分布在黑龙江、河北、河南等地,俄罗斯、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一年生缠绕草本,长1-4米。茎、小枝纤细,全体疏被褐色长硬毛。
叶具3小叶,长可达14厘米;托叶卵状披针形,急尖,被黄色柔毛。顶生小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6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至钝圆,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均被绢状的糙伏毛,侧生小叶斜卵状披针形。
总状花序通常短,稀长可达13厘米;花小,长约5毫米;花梗密生黄色长硬毛;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密生长毛,裂片5,三角状披针形,先端锐尖;花冠淡红紫色或白色,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斜倒卵形,有明显的耳,龙骨瓣比旗瓣及翼瓣短小,密被长毛;花柱短而向一侧弯曲。
荚果长圆形,稍弯,两侧稍扁,长17-23毫米,宽4-5毫米,密被长硬毛,种子间稍缢缩,干时易裂;种子2-3颗,椭圆形,稍扁,长2.5-4毫米,宽1.8-2.5毫米,褐色至黑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
野大豆具有喜光耐湿、耐盐碱、耐阴,抗旱、抗病、耐瘠薄等优良性状。
圃地选择及整地:育苗地点选在茅荆坝林场苗圃温室大棚。土壤为森林棕壤土,土厚50厘米,育苗前将圃地深翻25-30厘米,整平耙细,晾晒15天,播前用2%硫酸亚铁水溶液消毒,深翻整平作畦,畦长8米,畦宽1米,埂宽25厘米。温室大棚内配有微喷设施。
种子可不用处理直接进行播种。播种可采用条播法,用开沟器开沟,沟深0.5-0.8厘米,行距20厘米,先施复合肥作底肥,然后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土0.5-1.0厘米,覆土为土沙混合物。播种完成后,打开微喷设备进行喷雾浇水,使表土、种子及种子下土壤湿润,此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进行喷雾,出苗前棚内湿度保持在80%左右,出苗后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种子于4月中旬播下后,20天后出苗,在幼苗期和出苗期,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在中午时将大棚两头打开通风降温并炼苗,具体做法根据温度的高低调整棚上薄膜打开的程度。过了幼苗期可逐渐延长开棚时间,逐步撤除棚上薄膜,等夜间气温不低于15℃、白天气温不低于20℃时,完全撤除薄膜。幼苗长到15-20厘米时,用事先剪好的细木棍,在行间每隔一定距离插一根,为野大豆缠绕向上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增加光照,促进分枝,提高产量,否则野大豆将大部分缠绕在一起并倒伏。幼苗期以后结合浇水进行追肥,追肥1-2次,并及时松土、除草。
繁殖方法一般为种子繁殖。
野大豆具有较强的抗性,在整个生长期未发现病虫害。
研究:野大豆具有许多优良形状,如耐盐碱、抗寒、抗病等,与大豆是近缘种,而大豆是中国主要的油料及粮食作物、故在农业育种上可利用野大豆进一步培育优良的大豆品种。
经济:全株为家畜喜食的饲料,可栽作牧草、绿肥和水土保持植物。茎皮纤维可织麻袋。种子含蛋白质30-45%,油脂18-22%,供食用、制酱、酱油和豆腐等,又可榨油,豆粕是优良饲料和肥料。
药用:全草还可药用,有补气血、强壮、利尿等功效,主治盗汗、肝火、目疾、黄疸、小儿疳疾。曾自茎叶中分离出一种对所有血型有凝集作用的植物血朊凝素。
野大豆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濒危原因:渐危种。因长期大量采挖作药用,野生植株急剧减少,有趋于绝灭的危险。
保护措施:由于野大豆在中国极为普遍,而且适应能力强,又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繁殖能力,只有当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时,才难以生存。所以在开荒、放牧和基本建设中应对野大豆资源加以保护。
已收录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现为二级保护。
2022年10月,在十堰城区一荒地发现大面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
2023年7月,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队米晓民老师野外调查中,在康巴什青椿山公园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和绶(shòu)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