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是罂粟科、绿绒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75厘米,基部盖以宿存的叶基,叶全部基生,莲座状,叶片倒披针形或狭倒卵形,先端急尖,下延入叶柄,叶柄基部略扩大成鞘。花葶从莲座叶丛中生出,通常具肋,被棕黄色、花单生于基生花葶上,下垂:花芽卵形;萼片卵形,花瓣椭圆形,先端急尖或圆,深红色:花丝条形,扁平,粉红色,花药长圆形,黄色;子房宽长圆形或卵形,花柱极短,柱头圆裂。蒴果椭圆状长圆形,种子密具乳突。6-9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四川西北部、西藏东北部、青海东南部和甘肃西南部,生于海拔2800-4300米的山坡草地。
红花绿绒蒿的花茎及果入药,有镇痛止咳、固涩、抗菌的功效,治遗精、白带、肝硬化。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Ⅱ级。
光果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 var. glabra M . Z. Lu et Y. Sh. Lian)多年生草本。叶多数,全部基生,狭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9)l2-24厘米(包括叶柄),宽(0.7)1.5-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狭楔形下延成具翅的长柄,全缘,两面被糙硬毛,有3或5条主脉。花葶2-6条,高30-80厘米,被密而倒向开展的糙硬毛;花单生于花葶顶端,下垂;花萼2,早落;花瓣4(5),深红色,卵形或狭椭圆形,长5-5.5(8)厘米,宽2-3.3厘米,顶端钝;雄蕊多数,花丝条状,淡紫色;子房卵形,无毛,花柱极短,柱头4(5)圆裂。蒴果无毛,多4室,稀5室。分布于中国甘肃省甘南禄曲县则岔村。
椭圆叶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var.elliptica Z.J.Cui et Y.Sh.Lian)的叶片明显宽椭圆形,长宽比值小于2.5;子房和蒴果无毛。分布于中国甘肃禄曲县。
分布于中国四川西北部、西藏东北部、青海东南部和甘肃西南部,生于海拔2800-4300米的山坡草地。
多年生草本,高30-75厘米,基部盖以宿存的叶基,其上密被淡黄色或棕褐色、具多短分技的刚毛。须根纤维状。叶全部基生,莲座状,叶片倒披针形或狭倒卵形,长3-18厘米,宽1-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渐狭,下延入叶柄,边缘全缘,两面密被淡黄色或棕褐色、具多短分枝的刚毛明显具数条纵脉;叶柄长6-34厘米,基部略扩大成鞘。
花葶1-6,从莲座叶丛中生出,通常具肋,被棕黄色、具分枝且反折的刚毛。花单生于基生花葶上,下垂:花芽卵形;萼片卵形,长1.5-4厘米,外面密被淡黄色或棕褐色、具分枝的刚毛;花瓣4,有时6,椭圆形,长3-10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深红色:花丝条形,长1-3厘米,宽2-2.5毫米,扁平,粉红色,花药长圆形,长3-4毫米,黄色;子房宽长圆形或卵形,长1-3厘米。密被淡黄色、具分枝的刚毛,花柱极短,柱头4-6圆裂。蒴果椭圆状长圆形,长1.8-2.5厘米,粗1-1.3厘米,无毛或密被淡黄色、具分枝的刚毛,4-6瓣自顶端微裂。种子密具乳突。花果期6-9月。
种籽采集:红花绿绒蒿种子在成熟时采集,经室内风干、脱壳、除去杂质,再将种子浸泡在50-40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中处理12-18小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下述方式繁殖。
第一种方法:将处理的种子装于布袋中。在容器底部垫3-5厘米厚的粗砂(过1毫米筛),于粗砂上铺5-10厘米厚的细沙(过40目筛),将装种子的布袋铺于细沙之上,再在布袋上方盖5-10厘米的细沙,进行低温沙藏实验,沙藏温度为7-4℃2周,4-0℃6周、0℃4周、-4℃2周、0℃4周,湿度保持在10%,取出后用蒸馏水将种子表面清洗干净;最后种子在5-15℃,湿度为80-90%,沙床,黑暗条件下发芽。20天后发芽率为64%。
第二种方法:将处理的种子装于孔径在0.8-1.0毫米×0.8-1.0毫米的网袋中,埋藏在海拔3491米,土壤湿度为20-40%的野外,埋藏深度10-20厘米,埋藏时间5个月(第一年11月至翌年3月),取出后用蒸馏水将种子表面清洗干净;最后种子在5-15℃,湿度为80-90%,沙床,黑暗的条件下发芽。20天后发芽率为66%。
药用:红花绿绒蒿的花茎及果入药,有镇痛止咳、固涩、抗菌的功效,治遗精、白带、肝硬化。
观赏:红花绿绒蒿花大色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Ⅱ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