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水韭(Isoetes yunguiensis Q. F.Wang & W. C. Taylor)是水韭科水韭属的多年生沉水植物,植株可高达15-30厘米。根茎短而粗,肉质块状,略呈三瓣,基部有多条白色须根;绿色草质叶丛生,呈线形,叶基部向两侧扩大呈阔膜质鞘状;腹部凹入处生长圆形孢子囊,植株外围的叶生大孢子囊表面具不规则的网状纹饰,小孢子囊内生多数灰色粉末状小孢子;7-8月在叶基部着生孢子囊;9-10月孢子成熟。因其武大专家们在贵州的沼泽地里发现了此植物,将其取名为“云贵水韭”。
云贵水韭仅分布于中国云南昆明、寻甸和贵州平坝地区。生长于海拔1800-1900米的山沟溪流水中及流水的沼泽地中,云贵水韭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濒危(EN)。其繁殖方式一般为孢子繁殖。
云贵水韭为我国特有的濒危水生植物,对蕨类植物系统演化及东亚植物区系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还可作为室内盆栽以供观赏。
分布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14.7℃,1月平均温7.7℃,低温-5.4℃,极端最高温约31.5℃,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相对湿度73%,云贵水韭为沉水植物,常生于海拔1800-1900米的山沟小溪流水中或水流较慢的浅沼泽地,在1米多深的流水沟中也有。沉水的植株生长良好,生于浅沼泽地的植株较矮小,叶露出水面。与小灯心草(Juncus bufonius Linn.)、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圆叶节节菜(Rotala rotundifolia (Buch.-Ham. ex Roxb.) Koehne)等植物组成沼泽群落。
该种为中国特有濒危水生蕨类植物。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昆明、寻甸)和贵州(平坝沙石冲水库、清镇红枫湖、花溪区高坡、龙里、平坝县、纳雍县、惠水县、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以及贵阳清镇等地),在贵州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04°55′-107°15′,北纬25°41′-27°05′,东西方向跨4个经度带,南北方向跨3个纬度带,大体上呈条带状分布。
云贵水韭是水韭科水韭属的多年沉水植物,植株高15-30厘米;根茎短而粗,肉质块状,略呈三瓣,基部有多条白色须根。叶多数,丛生,草质,线形,半透明,绿色,长20-30厘米,宽5-10毫米,横切面三角状半圆2形,有薄膜隔为4和纵行气道,内有长2-4毫米的横向隔膜,叶基部向两侧扩大呈阔膜质鞘状,腹部凹入,其上有三角形叶舌,凹入处生长圆形孢子囊,无膜质盖。植株外围的叶生大孢子囊,大孢子球状四面形,表面具不规则的网状纹饰(网脊不平),直径360-450微米。小孢子囊生于内部叶片基部的向轴面,内生多数灰色粉末状小孢子。染色体2n=22。4-5月发叶,7-8月在叶基部着生孢子囊,至9-10月孢子成熟。
其繁殖方式一般为孢子繁殖。
云贵水韭长期被误定为宽叶水韭(Isoetes japonica A.Braun),分布于日本,直到2002年云贵水韭才被正式发表。因其武大专家们在贵州的沼泽地里发现了此植物,将其取名为“云贵水韭”。
云贵水韭的大孢子表面具不规则的网状纹饰(网脊不平),大孢子直径340-450微米,染色体2n=22;而宽叶水韭的大孢子表面具规则的网状纹饰(网脊平坦),大孢子直径390-550微米,染色体2n=66。
水韭属为古老的孑遗属,形态特征明显区别于石松属、卷柏属和木贼属等植物。叶长线形,无复杂的叶脉组织,根状茎具形成层,同时占据从完全水生到完全陆生的一系列生境类型,并广泛存在特殊的景天酸代谢途径。该种在中国贵高原分布极窄,为中国特有的濒危水生植物,对研究蕨米植物系统演化及东亚植物区系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可作为室内盆栽观赏。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极危。列入《中国珍稀濒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列入《中国重点保护名录》——Ⅰ级保护野生植物。列入《红皮书》——濒危种(注:文献中使用的名称为宽叶水韭)。列入《中国贵州珍稀濒危植物》——Ⅱ级保护植物,为濒危种。
由于修筑水库、挖池塘,适于环境逐渐缩减。仅中国昆明、寻甸、平坝三地的局部地段的小溪、沼泽地有少数残存。生存环境的破坏是种群消失的主要原因,云贵水韭生长在浅水沼泽,这一生境往往都很脆弱,一些生境正逐渐消失。人类的活动如耕作、污水排放和放牧是引起水质变化和生境破坏的主要因素,环境的破坏影响了云贵水韭自然种群的更新和恢复,有可能导致云贵水韭种群的减少甚至灭绝。另外,人们对水韭属植物属于中国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知之甚少,甚至很多时候都被作为杂草进行清除或者作为饲料,人为的直接破坏也是云贵水韭濒临灭绝的原因之一。在云贵水韭所处群落的种间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如不加强保护,在群落演替中有可能会被其它优势种所取代。
尚无保护措施。应在产地划定保护点,设立枝志,加以保护。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已挖掘水韭苗移植于水缸中,生长良好。
针对中国贵州纳雍县出现大面积的云贵水韭野生种群,建议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其它几个分布点可以建立保护点进行就地保护,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长期监测各个保护点的植被分布动态及水体物化性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