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狂想》是由滕文骥执导,邵兵、瞿颖、袁泉、朴阳等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故事为原型,以组曲的形式讲述了一位植根中国土地,在民族音乐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作曲家赵黎明及其执着而辉煌的艺术历程。
邵兵 饰 赵黎明
瞿颖 饰 苏雨
袁泉 饰 周小枚
朴阳 饰 王一哲
戈治均 饰 李老汉
李世荣 饰 苏爷爷
于翔 饰 小黎明
胡飒 饰 小苏雨
张光北 饰 赵父
迟蓬 饰 赵母
演员邵兵
从小受到邻居苏爷爷的音乐启蒙,少年就表现出在音乐上的天赋,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后不顾父母反对考进音乐学院学习。从音乐学院毕业后,却受到文革冲击,被下放到陕北劳动。尽管陕北生活艰苦,但却为他拓展了更广阔的音乐创作天地。文革结束后,他压抑已久的创作激情得到空前释放,创作了不少音乐作品,成长为了著名作曲家。
演员瞿颖
赵黎明邻居苏爷爷的孙女,小时候经常和赵黎明一起玩耍,后因随父母生活而离开。在大学里与赵黎明重逢,对才华出众又不失忠厚的赵黎明情有独钟,因此拒绝了一直追求她的王一哲,与赵黎明结为音乐伉俪,相伴一生。
演员袁泉
原本是一名京韵大鼓的演唱者,无意中被赵黎明发掘,并邀请她担任其新创作的歌剧《花木兰》的主唱。但在试唱时,却因紧张而失败,并拒绝出演,后在赵黎明的细心劝导和指导下,成功完成了歌剧《花木兰》的演出。
演员朴阳
出身于音乐世家的他,是赵黎明儿时的玩伴,不仅与赵黎明一起进入音乐学院学习,还同时爱上了苏雨。但却因苏雨心中只有赵黎明,而产生妒忌。在毕业时,抄袭了赵黎明的作品,并污蔑是赵黎明抄袭,但谎言很快被苏雨揭穿。文革期间,曾多次故意找赵黎明麻烦,并阻止赵黎明与苏雨结婚。
赵黎明从小受到邻居苏爷爷的音乐启蒙,少年的小黎明以他的天赋和努力在音乐创作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后来他不顾父母的反对考上了音乐学院,并和儿时的伙伴,生于音乐世家的王一哲同在一班学习作曲。赵黎明邂逅了苏爷爷的孙女苏雨,并与王一哲同时爱上了她,但苏雨却对才华出众又不失忠厚的赵黎明情有独钟。王一哲出于嫉妒阻挠他们成婚未果,从此赵黎明与苏雨这对音乐伉俪风雨相伴。文革结束后,赵黎明压抑已久的创作激情,得到了空前的释放,在新的时代,赵黎明的创作走向辉煌,成长为了著名作曲家。
歌曲名称 作曲 作词 演唱 演奏 备注
《祝酒歌》 施光南 韩伟 韩磊、张伟进、朱丽群、袁泉、许晶、春天交响乐团合唱队、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 春天交响乐团 插曲
《打起手鼓唱起歌》 施光南 韩伟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施光南 瞿琮
《在希望的田野上》 施光南 陈晓光
《多情的土地》 施光南 任志萍
《柳絮飞》 常馨内 常馨内
《花木兰》歌剧选曲 常宇宏 胡献庭
京韵大鼓《花木兰》 李丹书 赵其昌
出品人 闫敏军、韩三平
监制 韩三平、李晓耕、姜涛
导演 滕文骥
副导演(助理) 梦继、李威、常馨内、赵芸、戴榕
编剧 滕文骥、何平、武寒青
摄影 智磊
配乐 常宇宏
剪辑 孔劲蕾
道具 张俊生、李明山
美术设计 赵京、林琦
造型设计 邵杰
服装设计 张永益、侯晓杰
灯光 许德利、唐大生、郭润月
录音 刘晓东
场记 鸽子
布景师 田仲和、何艳青、梁建山
策划 史东明
制片主任 孙颖、张哲
制片 伦铁兵、陈来运
责任编辑 顾海音
副摄影 张力
移动摄影 李宝泉、程源海
副美术 高玉泉
录音工程 陈飞
烟效 黄建华
时间 奖项 奖项小类 获奖者/提名者 获奖结果
1999年 第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优秀故事片奖 《春天的狂想》获奖
最佳导演奖 滕文骥 获奖
最佳男演员奖 邵兵 获奖
1999年 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故事片奖 《春天的狂想》 提名
最佳导演奖 滕文骥 提名
最佳女配角奖 袁泉 获奖
最佳音乐奖 常宇宏 提名
最佳剪辑奖 孔劲蕾 提名
最佳录音奖 刘晓东 提名
特别奖 《春天的狂想》获奖
2001年 第4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 最佳音乐奖《春天的狂想》获奖
该片讲述了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音乐家赵黎明的生活和创作的故事,表现了他对音乐痴迷的追求,以及他历经挫折,坚持创作,终于写出一首首热情洋溢,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的曲折经历,揭示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走到生活中去、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的真理。该片制作宏大,充满激情;节奏明快,叙事简约,故事情节和音乐作品有机地溶为一体,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光明日报》评)。
该片是导演滕文骥孕育了三年多,历尽艰辛又满怀激情的一部音乐片。主人公赵黎明的创作生涯和人生悲欢与共和国的风雨历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和歌剧唱出了一代人心中的豪情,让观众一听到这些熟悉的歌声就止不住涌起一股思念乡土,追忆往昔的甜蜜和辛酸。导演滕文骥在构思该片时,只运用了施光南的音乐和他的神韵,不把这当作一部传记片来处理,他完全脱开了施光南的个人故事,虚构、创造了一个音乐家的成长历程,这就是主人公赵黎明。由于脱开了真人真事的牵绊和拘泥,自由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了,人物的经历和音乐创作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和多彩了。比如赵黎明为了采风到了新疆,被下放劳动到了陕北高原,这些地域的风光和人情作为视觉形象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表现音乐创作的天地,这些地方的人民情谊和音乐资源对主人公音乐创作的哺育也更加自然、更加丰厚了。而实际生活里的施光南是完全没有去过新疆和陕北的,他在政治运动中的经历和个人生活经历跟影片所表现的也完全是不同的,然而这种虚构和艺术加工,恰恰在更完美的意义上塑造了一个人民音乐家的形象。赵黎明的艺术生涯和风雨历程,更丰富、更典型地反映了一代中国艺术家的命运和悲欢,甚至也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和悲欢,因此当他的生生死死、爱爱恨恨跟那些熟悉的歌声血肉般地融会在一起的时候,才能那么强烈地撞击每一个观众的心灵,唤起他们相同的经历和回忆,使他们止不住热泪横流,思绪万千。同时,该片是一部成熟的音乐片。它的艺术上的成就表现在它将音乐的曲式和电影的叙述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阕视听交溶的交响乐,从而在电影艺术创新方面实现了一次突破。此外该片还有几个特点:其一是将该片主人公的音乐创作紧紧地扣住悲欢离合的人生经历,紧紧地扣住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重大的社会变迁和历史转折。正是这些社会变迁处理的那样个性化和音乐化,才使得观众在重温这些熟悉的歌曲时,人人感叹,家家共鸣。其二是该片画龙点睛地刻划了赵黎明、苏雨和王一哲、苏爷爷这几个主要人物。说它画龙点睛,是指它用有限的情节,又是音乐化的情节,用笔简炼地来勾画这些人物的性格和特性。因此,该片是一部构思严密、热情洋溢、色彩绚烂、充满阳刚之气的音乐片,其欢乐的旋律和铿锵的节奏的确荡气回肠、引发豪情(《光明日报》评)。
在该片中,受到音乐片和颂歌式风格的局限,与视听的雄浑深厚相比人物的刻画有所欠缺。该片的音乐素材虽大部分取自共和国培养的第一代音乐家施光南的作品,但情节安排已摆脱了“真人真事”的限制,重新作了戏剧化的处理。在角色塑造上获得了较大的自由度,但在该片中人物行为的潜在动机却并未被确认和贯串(如蕴含了某些隐喻意味的童年生活段落未被充分利用,其能量没能被点化到人物成长过程的内在机制中),阻碍了观众的心理认同。此外,该片的主角与配角间的人物关系也少了些互动和张力(《当代电影》评)。
导演选中邵兵和瞿颖分别扮演片中的音乐家赵黎明和赵黎明的妻子,主要原因是希望这两位很有“观众缘”的演员能带来较高的上座率。
为拍好这部戏,找准音乐家的感觉,演员邵兵一接到剧本就开始找老师学琴。但由于时间关系,他不能够从头练习基本功,只能把戏里要用的几段音乐反复练习。
演员瞿颖在该片中饰演的角色年龄的跨度很大,从十八岁演到四五十岁,而且该角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命运,对她来说都十分陌生,因此她感到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演好这个角色。在拍摄中,瞿颖时时细心观察邵兵是如何对待角色创作的,认真的向邵兵学习。
该片是袁泉的影视处女作。
摄制单位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北京电影制片厂
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
底片加工 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
电脑特技制作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数字电影工作室
时间 上映地点 备注
1998年 中国大陆 首映
1999年9月6日 中国香港 香港“九九中国电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