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叶忍冬(Lonicera oblata K.S.Hao ex P.S.Hsu&H.J.Wang)是忍冬科,忍冬属落叶灌木,高可达2米;幼枝、芽的外鳞片、叶、叶柄、总花梗及苞片外面均被疏或密的短腺毛。叶厚纸质,三角状宽卵形至菱状宽卵形,叶柄基部微相连。总花梗出自当年小枝的叶腋,苞片钻形,花未见;萼檐杯状,齿不明显。果实红色,圆形,种子近圆形或卵圆形,7月果熟。
丁香叶忍冬特产于中国河北(内丘)。生长在海拔1200米的石山坡上。
丁香叶忍冬因其特殊的适应能力可在石山上生长,因此可种植于假山之类的观赏景观中。
丁香叶忍冬为北京市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丁香叶忍冬因具有与丁香属植物相类似的叶片和很长而基部相连的叶柄,在属内显得非常突出。从其连合成杯状的小苞片来看,它可能同倒卵叶忍冬(Lonicera hemsleyana(O.Ktze.)Rehd.)有关联,但倒卵叶忍冬的相邻两萼筒连合至中部,与丁香叶忍冬明显不同。
特产于中国河北(内丘)。生长在海拔1200米的石山坡上。丁香叶忍冬生长在北京百瀑泉北部上方约300米处,位于南北走向溪谷的西侧坡面上,坡向为东北坡,属于半阴坡,处在天然油松与蒙古栎、大叶白蜡等树种组成的混交林中。土壤为棕壤,枯枝落叶层较厚,在12-19厘米之间。丁香叶忍冬历史记录最低温度为-27.3℃。
2023年6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开展全市野生植物保护联合检查中,在门头沟区清水镇一处山脊的崖壁上发现目前中国丁香叶忍冬最大实生群落,现场初步统计超过100株,最高的植株有1米多。
落叶灌木,高达2米;幼枝浅褐色,略呈四角形,老枝灰褐色;凡幼枝、芽的外鳞片、叶上面中脉和叶下面、叶柄、总花梗及苞片外面均被疏或密的短腺毛。冬芽有2对卵形、顶长尖的外鳞片。叶厚纸质,三角状宽卵形至菱状宽卵形,顶端短凸尖而钝头或钝形,基部宽楔形至截形,长与宽均2.5-5.3厘米;叶柄长1.5-2.5厘米,基部微相连。
总花梗出自当年小枝的叶腋,长7-10毫米;苞片钻形,长达萼筒之半或不到;杯状小苞长为萼筒的1/3-2/5,具腺缘毛;花未见;相邻两萼筒分离,无毛,萼檐杯状,齿不明显。果实红色,圆形,直径约6毫米;种子近圆形或卵圆形,长3-4毫米,稍扁平,淡棕褐色。果熟期7月。
丁香叶忍冬的自然繁殖方式,未发现可育的种子,在植株根茎部发现有少量萌蘖,所以野生状态下的丁香叶忍冬繁殖方法为根茎萌蘖。
公园绿化:丁香叶忍冬因其特殊的适应能力可在石山上生长,因此可种植于假山之类的观赏景观中。
1.保护级别:在2008年3月公布的《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丁香叶忍冬位列其中,为北京市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
2.物种现状:2009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北京林业大学主持实施北京市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仅在松山自然保护区发现有7株丁香叶忍冬存活,而在门头沟区的东灵山和怀柔区的慕田峪长城没有找到丁香叶忍冬植株。因此,北京地区的丁香叶忍冬已经属于极小种群。截止到2019年可以见到的丁香叶忍冬位于延庆松山百瀑泉西北约200米处在海拔1100米以上的林下,上层乔木有油松、华北五角枫等,仅有两株。
3.濒危原因:由于丁香叶忍冬位于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与缓冲区的交界地带,游人时常越界光顾,又靠近1条登山小道,西侧30米外有1个新建的生态定位站,人员来往、器具搬运等人为活动对植被有所破坏加之,地处坡面,极易水土流失,抵御外界扰动能力弱。因此,丁香叶忍冬发现表层基质开始流失,丁香叶忍冬根部有裸露的危险。丁香叶忍冬的萌蘖繁殖方式,繁殖系数低,对环境变迁的适应能力弱,是导致丁香叶忍冬濒危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