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优异的研究能力和专业教育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并完善其高等教育空间布局,2020年初, 香港城市大学与东莞市政府、东莞理工学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于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内建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港城大(东莞))。港城大(东莞)位于松山湖科学城屏山东片区,莞深高速南侧,依山傍水,乃是营建高等学府的理想之地。校园占地面积523亩,并预留200亩用地以支持未来发展。
港城大(东莞)将在未来的教学、研究和知识转移等方面起领头作用。在借鉴港城大优势学科、国际联系和师资的基础上,强化两校在学科领域内相互支撑、深度互动,满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并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港城大与港城大(东莞)关联的核心是一致的学术素质,两者将通过学术规划、学生交流、师资培训、研究及成果转化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符合学位授予资格的港城大(东莞)毕业生将同时获得港城大的学位。
2024年4月16日,国家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函,批准正式设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正式设立,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教研合一、两校一质、创新无限"——港城大(东莞)将以此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将港城大先进的管理经验、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优秀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的教学方法等世界一流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内地。港城大(东莞)在前期将结合大湾区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进行学科规划,逐步建立一个开放式跨学科教育、研究及知识转移的合作平台;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培育高端人才,实现两地优势资源互补,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汇聚高端人才、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做出积极的贡献,逐步发展成为致力于创建卓越科研和教育的世界一流高等学府。
教研合一
教学是一种思想沟通交流的方式,可启发研究的灵感。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老师向学生阐述其研究成果,可加强思想的交流。这方式有助港城大(东莞)改进课程,使之进一步与国际水平看齐。
港城大(东莞)鼓励学生探索知识及创造新知,以超越前人。学生因而变得更主动投入,主导整个知识的传播应用、以至转移创新的过程。港城大(东莞)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大胆尝试,探索未知领域,进行原创发现。港城大(东莞)希望为学生注入探索、创新、慎思明辨和创业的精神,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及科技环境,同时配合学校发展成为国际化一流大学。
两校一质
港城大(东莞)参照港城大学位颁发标准,并采用港城大品质手册以确保学术品质。同时,港城大(东莞)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在全球招聘和引进专业师资,以保持学术标准、学术质量和整体考核要求与港城大一致。
创新无限
港城大(东莞)的学术与科研将结合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需求,同时依托港城大的学科基础、教学经验和资源优势,以东莞市的科研和产业为支持,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填补前沿技术的空白。
港城大(东莞)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机会,以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科创领袖。在杰出学者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接触高阶课程学习并从事开创性的研究。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2024年夏季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学校夏季普通高考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有关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并结合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招生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招生工作坚持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择优录取。学校招生工作接受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学校概况
第三条 学校全称: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英文名: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ongguan),英文简称:CityU(DG)
第四条 学校国标代码:14851
第五条 学校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雄路8号。邮政编码:523808。
第六条 办学层次:本科
第七条 办学性质: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院校。
第八条 办学类型:全日制
第九条 学校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第十条 毕业颁证:经学校夏季高考招生录取,取得我校学籍,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由学校颁发“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学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退学学生,视具体情况发放肄业证书或开具写实性学习证明。
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十一条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本科招生委员会统一领导学校本科招生工作。负责组织招生录取工作,并在录取期间成立信访组,安排专人负责考生的信访、申诉、投诉处理工作。
第十二条 学校招生处为学校招生委员会组织实施本科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的招生规定和实施细则,编制招生计划,组织招生宣传和录取工作,处理招生的日常事务。
第四章 招生计划
第十三条 学校2024年面向广东、北京、四川、福建、内蒙、陕西、云南、广西、湖北、河南共10个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本科第一批或一二本合并后的本科普通批次按照普通高考录取模式,完全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择优录取。 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及有关要求均以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专业目录为准。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学校本科招生预留不超过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用于生源质量调控及解决考生专业服从调剂而需要增加计划等问题。
第十四条 经教育部批准,学校2024年设立四个本科招生专业,分别是:智能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第十五条 学校选考科目要求如下:在“3+1+2”高考模式下的省市,如广东省,要求考生首选物理,次选化学;在“3+3”高考模式下的省市,如北京市,要求考生必选物理和化学;在传统文理分科的省市,如四川省,要求考生必选理科。最终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审核发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为准。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十六条 学校遵循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严格遵守教育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的有关招生录取政策和规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考生高考成绩为基本依据,择优录取。
第十七条 学校在省招生委员会划定的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一二本合并省市须达到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录取理科类或物理类考生。
第十八条 在广东省,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对应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科目须合格,具体要求以广东省当年招生录取工作文件为准。在其他省份,对于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或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的要求,以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年招生录取工作文件为准。
第十九条 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投档规则出档后,实行“分数优先”的录取原则,根据考生投档总分情况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先安排总分高的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若该专业额满,再逐一查看该生的后续专业志愿。考生投档总分相同时,将依次以考生的高考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外语单科成绩、数学单科成绩的高低进行录取。
第二十条 考生所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时,若服从专业调剂,按院校专业组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考生投档总分从高到低调剂到同一院校专业组内计划有空额且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业录取;按院校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考生投档总分从高到低调剂到计划有空额且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业录取。考生不服从调剂的,作退档处理。
第二十一条 学校实行大类培养模式,本科学制为四年。学生在入学之初不直接划分专业,大一选专业,可在开设的四个专业中选择。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共有两次转专业机会,按学校既定程序和条件申请。学校还为优秀学生提供保硕和保博的贯通式培养方式。
第六章 录取体检标准
第二十二条 学校录取考生的体检标准及新生入学身体检查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于残障考生,若其生活能够自理,符合所报专业要求,且高考成绩达到录取标准,予以正常录取。
第二十三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以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为依据,对新生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复查,对经复查不符合体检要求或不宜就读已录取专业者,按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办理,予以转专业或取消学籍。
第七章 新生注册和复查
第二十四条 经学校夏季高考招生录取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缴交学费注册手续,逾期未注册者,作自行放弃入学资格处理。
第二十五条 新生入学三个月内,将对学生进行政治、文化、健康等方面的复查。对在报名和考试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或其他违纪违规行为者,将按规定取消学籍。
新生入学复查相关工作按广东省招生办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第八章 收费标准
第二十六条 学校收费标准按《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收费管理的办法》(粤发改规[2018]7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执行。
学费标准:
普通类专业学费:每生每学年115000元(十一万五千元)
住宿费:
两人间单人住:2000元/生·学年
四人间两人住:1200元/生·学年
第九章 资助学生政策
第二十七条 学校设置本科新生入学奖学金,详见《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内地本科新生奖学金政策》。
第十章 招生工作的咨询、监督与申诉
第二十八条 招生咨询及联系方式
招生热线:(0769)21183030、21183033
传真号码:(0769)21183100
电子邮箱:admissions@cityu-dg.edu.cn
学校网址:https://www.cityu-dg.edu.cn/
招生信息网:https://uga.cityu-dg.edu.cn/
招生微信公众号: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招生处
第二十九条 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察、监督学校招生工作,并接受相关申诉。
监督电话:(0769) 21183086
电子邮箱:admissions.appeals@cityu-dg.edu.cn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章程经学校招生委员会讨论审查通过,适用于香港城市大学(东莞)2024年夏季普通高考本科招生工作,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一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学校招生委员会。本章程若与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不一致,以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为准。
本章更新于2024年6月,最新章程以官网为准。
2024年4月,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2023年10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先生率团访问香港城市大学。
2022年06月,国家教育部批准筹备设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2021年04月,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奠基仪式顺利举行。
2020年01月,香港城市大学与东莞市人民政府和东莞理工学院分别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共同申办成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2019年03月,香港城市大学代表团赴东莞调研。